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诊断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违法排污行为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环境实体与程序违法引发的环境违法行为责任、以及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制度进行诊断排查,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依法依规提出相应的防控(防范)措施建议,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环境诊断;风险排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6-427
1环境诊断工作产生的背景
1.1企业环境事件频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企业排污产生环境问题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等给企业、群众生存环境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近几年来,国内企业因排污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和突发环境事件仍处在高发、频发的势态,未能得到根本遏制。
1.2国家环保法规标准逐步加严,对环境违法的处罚力度空前加大
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逐渐加严,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空前加大。据统计,2017年-2019年,山东省共破获污染环境刑事案件157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44人,尤其在新的《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后,各级政府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媒体曝光的范围和影响力度不断加大,群众举报、投诉事件频繁发生,给企业的环境风险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后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环境事件发生时,若对事件的处置、对政府、百姓和媒体的应对不当,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甚至给有关管理、操作人员带来行政、刑事处罚风险。
1.3企业对环境保护心存侥幸、认知不足,无法满足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
①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规范性文件繁多,目前能够追究企业法律责任的有2700多种,其中能追究刑事责任的就有几十种,有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多个文件均有涉及,且要求并不完全相同,不是专业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
②部分企业领导或岗位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他们虽然承认企业存在环境风险,但坚决认为环境问题不会发生在自己的企业。其实,大多数事故都是源于小的隐患,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只会给企业造成灾难,小心谨慎,全面防范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安全。
③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防范环境风险的管理制度、操作水平、岗位责任等方面往往优于中小企业,这常常给企业领导层造成盲目的自信,认为企业对环境风险的防范已经落实到位,不会再有环境事件发生。其实,如此反而会造成对某些风险的视而不见,或者对操作工人的管理水平过分的信任,最终使环境风险始终处于隐藏状态,一旦爆发,就很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1.4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已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工业污染占总体污染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工业污染长期沿用“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由排污企业自行治理污染问题,难以从宏观和长远角度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时,受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做到每个企业都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即便建成了往往也不能正常有效运行,严重影响了环境治理水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是环境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从根本上将工业污染治理的思路转变为“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在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引入环境服务公司,对园区及企業的污染进行集中式、专业化治理,开展环境诊断等。
综上所述,第三方的环境诊断工作将成为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保障环境安全的必然趋势。
2企业开展环境诊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企业通过全面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可以强化各领导层与岗位职工的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将环境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将企业环境损害控制在最低水平,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环境安全,保障企业的有关人员免受处罚,保障周边群众的环境权益安全,保障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执政能力安全。
2.1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通过现场对企业的环境风险源、环境通道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等进行诊断排查,并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和企业实际情况,向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建议,帮助企业构建突发环境风险防范体系,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确保企业环境安全,保护周边敏感目标,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2.2防范企业因环境法律风险行为导致被处罚、被关停的风险发生
通过对企业从建设审批、施工、到正常生产经营等各环节中程序违法与排污行为违法、污染危害后果违法行为进行排查辨识与分析评估,找出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风险,提出防止环境违法行为损害发生的工程与管理措施建议,有效防范政府对企业的处罚,防止企业造成的环境损害继续扩大,降低企业对环境损害的赔偿,最大限度的防止与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2.3防范环境违法行为因媒体曝光、群众纠纷等给企业造成风险
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环境诉求的增强,当下阶段已经进入到环保问题的高度敏感时期,伴随着企业违法排污情况的增加和累积效应对周边环境、群众影响的忽视,这些问题一旦被媒体曝光、产生污染损害、引发群体事件,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对企业有关的负责人和政府相关监管人员带来行政、民事、刑事风险,并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与损害。
3开展环境诊断工作应达成的效果
3.1全面排查整改风险,防范被处罚
对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全面排查,摸清企业的环境风险底数,分析各环节存在的环境风险问题。第三方诊断单位应当对风险评估结果负责,不得遗漏风险,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 3.1提出企业能够有效落实的整改意见
要针对已排查出的风险隐患提出合理的、可行的、经济的防控措施建议,为企业进一步提高环保管理、装备、设施的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
3.2全面系统明确整改要求,避免重复投资
对于需要新建或整改设施的,应帮助企业明确应该上什么工艺、什么类型的环保设备,避免企业上了设备却达不到效果,造成反复投资。
3.3提升企业人员环保装备的管理水平
协助企业提高环保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明确今后的重点管控环节、控制指标,并细化操作规范,明晰隐患解决办法,保障各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3.4让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环保管理相衔接
企业中往往存在部门间工作无法协同衔接的问题,诊断工作应对因生产原因、管理原因等造成的环保问题进行梳理和规范。
4环境诊断工作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4.1制定现场工作方案
①由诊断机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现场初步勘探,了解企业的初步环境风险情况;
②收集项目相关的工程技术资料;调查收集项目区域相关资料;搜集厂区平面图、周边敏感目标分布图、企业各装置生产历史、工艺流程、原辅材料和主要产污节点信息,基本了解企业现有污染防治设施、污染监测水平等现状,为后续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③审阅各有关的项目文件、批复、其他数据,对现场排查工作的安排形成初步意见;
④制定环境诊断工作具体方案,组织专家团队对方案进行讨论和提出合理意见并修改。
4.2环境风险现场排查
通过实地勘察、检测分析、资料整理分析、专家会商等手段开展环境风险现场排查工作。
(1)环境风险物质与污染因子排查
识别企业环境风险物质;结合企业现状,确定排查主要因子。
(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单元排查
1)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排查
①水环境风险源排查
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事故危险源的泄露等风险行为可能引发的突发水环境事件的风险源的排查以及有关企业排污与违法排污引发的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的排查。
②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排查
主要针对各有关企业水环境风险工程防控措施和环境风险管理防控制度进行排查。确定当前企业的控体系是否能有效防范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③水环境通道排查
若现有水环境防范体系无法防范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发生,需要对企业水环境风险敏感目标可能途径的通道进行排查。水环境通道风险排查主要是对企业外环境中的污染物可能流经的地表、沟渠、支流、干流等以及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排查。
④水环境敏感目标排查
主要包括区域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河流及河流跨界断面、水池养殖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惜动植物栖息地或重要生态功能区等地域的名称、规模、级别相对位置等。
2)突发大气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排查
①大气危险源引发的环境风险排查
对企业内可能有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液体或气体泄漏的每种设备、生产工艺阶段、依次检查。
②污染源引发的环境风险排查
企业违法排污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风险排查内容:检查企业的原料、产品和工艺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按非正常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排污处理设施是否能对变化后、特殊工况和事故应急状态下的物料进行处理及处理水平是否达标;气体收集、处理、排放系统是否存在风险;排污系统的处理措施本身、工艺及排放去向是否存在风险。
企業合法排污所引发的环境风险排查内容:企业虽达标排放,但是长期累积排放会引发环境中污染物质量变到质变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③环境通道风险排查
主要是排查环境风险源到环境敏感目标的防护距离、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相对方位等环境风险问题,以及企业所在区域的主导风向(高空风向和低空风向)、最坏气象条件等参数,用于污染物的传播扩散距离计算是否准确。
3)环境违法行为风险单元排查
针对企业程序违法与实体违法行为开展排查,其工作内容重要包括两个部分:①对立项、审批、建设、试生产、验收、正式生产等整个过程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排查。②从生产工艺、产物、治污、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排污等环节的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排查。
4.3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的排查
排查内容包括:是否建立合理的环境保护日常管理制度,是否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制度,是否建立明确、合理的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岗位的负责人和机构,是否落实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是否经常开展对职工的环境风险与环境应急管理宣传与培训;是否建立有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与处置制度、并有效执行。
4.4生产、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排查
对环境风险设施设备的管理运行情况进行排查。
4.5开展环境风险现状评估工作
结合排查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构建模型、会商研讨、分析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环境风险现状评估工作,具体如下:
(1)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通过对企业的环境风险源和环境通道及环境敏感目标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确定出在现有防控措施状态下,企业的风险隐患种类与等级。
(2)环境违法行为风险评估
环境违法与环境损害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认定的基础上,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判定出单位以及单位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轻重与大小(包括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针对已造成的环境损害,判定出环境损害的现有程度和潜在风险大小。
4.7报告编制
(1)编制《环境诊断排查报告》,并进行专家评审与修改完善,提交工作成果报告。
(2)向企业征求报告修改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后,提交最终报告。
关键词:环境诊断;风险排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6-427
1环境诊断工作产生的背景
1.1企业环境事件频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企业排污产生环境问题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等给企业、群众生存环境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近几年来,国内企业因排污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和突发环境事件仍处在高发、频发的势态,未能得到根本遏制。
1.2国家环保法规标准逐步加严,对环境违法的处罚力度空前加大
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逐渐加严,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空前加大。据统计,2017年-2019年,山东省共破获污染环境刑事案件157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44人,尤其在新的《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后,各级政府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媒体曝光的范围和影响力度不断加大,群众举报、投诉事件频繁发生,给企业的环境风险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后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环境事件发生时,若对事件的处置、对政府、百姓和媒体的应对不当,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甚至给有关管理、操作人员带来行政、刑事处罚风险。
1.3企业对环境保护心存侥幸、认知不足,无法满足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
①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规范性文件繁多,目前能够追究企业法律责任的有2700多种,其中能追究刑事责任的就有几十种,有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多个文件均有涉及,且要求并不完全相同,不是专业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
②部分企业领导或岗位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他们虽然承认企业存在环境风险,但坚决认为环境问题不会发生在自己的企业。其实,大多数事故都是源于小的隐患,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只会给企业造成灾难,小心谨慎,全面防范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安全。
③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防范环境风险的管理制度、操作水平、岗位责任等方面往往优于中小企业,这常常给企业领导层造成盲目的自信,认为企业对环境风险的防范已经落实到位,不会再有环境事件发生。其实,如此反而会造成对某些风险的视而不见,或者对操作工人的管理水平过分的信任,最终使环境风险始终处于隐藏状态,一旦爆发,就很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1.4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已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工业污染占总体污染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工业污染长期沿用“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由排污企业自行治理污染问题,难以从宏观和长远角度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时,受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做到每个企业都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即便建成了往往也不能正常有效运行,严重影响了环境治理水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是环境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从根本上将工业污染治理的思路转变为“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在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引入环境服务公司,对园区及企業的污染进行集中式、专业化治理,开展环境诊断等。
综上所述,第三方的环境诊断工作将成为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保障环境安全的必然趋势。
2企业开展环境诊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企业通过全面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可以强化各领导层与岗位职工的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将环境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将企业环境损害控制在最低水平,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环境安全,保障企业的有关人员免受处罚,保障周边群众的环境权益安全,保障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执政能力安全。
2.1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通过现场对企业的环境风险源、环境通道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等进行诊断排查,并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和企业实际情况,向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建议,帮助企业构建突发环境风险防范体系,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确保企业环境安全,保护周边敏感目标,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2.2防范企业因环境法律风险行为导致被处罚、被关停的风险发生
通过对企业从建设审批、施工、到正常生产经营等各环节中程序违法与排污行为违法、污染危害后果违法行为进行排查辨识与分析评估,找出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风险,提出防止环境违法行为损害发生的工程与管理措施建议,有效防范政府对企业的处罚,防止企业造成的环境损害继续扩大,降低企业对环境损害的赔偿,最大限度的防止与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2.3防范环境违法行为因媒体曝光、群众纠纷等给企业造成风险
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环境诉求的增强,当下阶段已经进入到环保问题的高度敏感时期,伴随着企业违法排污情况的增加和累积效应对周边环境、群众影响的忽视,这些问题一旦被媒体曝光、产生污染损害、引发群体事件,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对企业有关的负责人和政府相关监管人员带来行政、民事、刑事风险,并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与损害。
3开展环境诊断工作应达成的效果
3.1全面排查整改风险,防范被处罚
对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全面排查,摸清企业的环境风险底数,分析各环节存在的环境风险问题。第三方诊断单位应当对风险评估结果负责,不得遗漏风险,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 3.1提出企业能够有效落实的整改意见
要针对已排查出的风险隐患提出合理的、可行的、经济的防控措施建议,为企业进一步提高环保管理、装备、设施的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
3.2全面系统明确整改要求,避免重复投资
对于需要新建或整改设施的,应帮助企业明确应该上什么工艺、什么类型的环保设备,避免企业上了设备却达不到效果,造成反复投资。
3.3提升企业人员环保装备的管理水平
协助企业提高环保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明确今后的重点管控环节、控制指标,并细化操作规范,明晰隐患解决办法,保障各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3.4让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环保管理相衔接
企业中往往存在部门间工作无法协同衔接的问题,诊断工作应对因生产原因、管理原因等造成的环保问题进行梳理和规范。
4环境诊断工作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4.1制定现场工作方案
①由诊断机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现场初步勘探,了解企业的初步环境风险情况;
②收集项目相关的工程技术资料;调查收集项目区域相关资料;搜集厂区平面图、周边敏感目标分布图、企业各装置生产历史、工艺流程、原辅材料和主要产污节点信息,基本了解企业现有污染防治设施、污染监测水平等现状,为后续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③审阅各有关的项目文件、批复、其他数据,对现场排查工作的安排形成初步意见;
④制定环境诊断工作具体方案,组织专家团队对方案进行讨论和提出合理意见并修改。
4.2环境风险现场排查
通过实地勘察、检测分析、资料整理分析、专家会商等手段开展环境风险现场排查工作。
(1)环境风险物质与污染因子排查
识别企业环境风险物质;结合企业现状,确定排查主要因子。
(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单元排查
1)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排查
①水环境风险源排查
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事故危险源的泄露等风险行为可能引发的突发水环境事件的风险源的排查以及有关企业排污与违法排污引发的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的排查。
②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排查
主要针对各有关企业水环境风险工程防控措施和环境风险管理防控制度进行排查。确定当前企业的控体系是否能有效防范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③水环境通道排查
若现有水环境防范体系无法防范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发生,需要对企业水环境风险敏感目标可能途径的通道进行排查。水环境通道风险排查主要是对企业外环境中的污染物可能流经的地表、沟渠、支流、干流等以及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排查。
④水环境敏感目标排查
主要包括区域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河流及河流跨界断面、水池养殖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惜动植物栖息地或重要生态功能区等地域的名称、规模、级别相对位置等。
2)突发大气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排查
①大气危险源引发的环境风险排查
对企业内可能有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液体或气体泄漏的每种设备、生产工艺阶段、依次检查。
②污染源引发的环境风险排查
企业违法排污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风险排查内容:检查企业的原料、产品和工艺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按非正常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排污处理设施是否能对变化后、特殊工况和事故应急状态下的物料进行处理及处理水平是否达标;气体收集、处理、排放系统是否存在风险;排污系统的处理措施本身、工艺及排放去向是否存在风险。
企業合法排污所引发的环境风险排查内容:企业虽达标排放,但是长期累积排放会引发环境中污染物质量变到质变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③环境通道风险排查
主要是排查环境风险源到环境敏感目标的防护距离、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相对方位等环境风险问题,以及企业所在区域的主导风向(高空风向和低空风向)、最坏气象条件等参数,用于污染物的传播扩散距离计算是否准确。
3)环境违法行为风险单元排查
针对企业程序违法与实体违法行为开展排查,其工作内容重要包括两个部分:①对立项、审批、建设、试生产、验收、正式生产等整个过程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排查。②从生产工艺、产物、治污、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排污等环节的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排查。
4.3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的排查
排查内容包括:是否建立合理的环境保护日常管理制度,是否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制度,是否建立明确、合理的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岗位的负责人和机构,是否落实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是否经常开展对职工的环境风险与环境应急管理宣传与培训;是否建立有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与处置制度、并有效执行。
4.4生产、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排查
对环境风险设施设备的管理运行情况进行排查。
4.5开展环境风险现状评估工作
结合排查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构建模型、会商研讨、分析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环境风险现状评估工作,具体如下:
(1)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通过对企业的环境风险源和环境通道及环境敏感目标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确定出在现有防控措施状态下,企业的风险隐患种类与等级。
(2)环境违法行为风险评估
环境违法与环境损害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认定的基础上,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判定出单位以及单位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轻重与大小(包括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针对已造成的环境损害,判定出环境损害的现有程度和潜在风险大小。
4.7报告编制
(1)编制《环境诊断排查报告》,并进行专家评审与修改完善,提交工作成果报告。
(2)向企业征求报告修改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后,提交最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