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我们看到那些言行彬彬有礼、遇事不慌不忙的孩子,总会禁不住感叹:这孩子的好脾气是如何教育出来的?其实,孩子的脾气性格有遗传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习得。与其羡慕别人的孩子,不如反省自己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良好脾气成长的沃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父母的言行,父母说话的语气、待人接物的态度、对待冲突的解决之道、生气时的处理方法……想要让孩子有好脾气,家长要先问问自己是否有好脾气?一对急脾气的朋友夫妇生气时的处理方式——丈夫会大声喊叫、骂狠话,妻子则是摔东西。所以他们的女儿现在生气时就会骂 “踢死你,揍死你”之类的话,或者扔东西。
除了这种明显的“反面样板”导致孩子的坏脾气,更多时候,是因为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有效地面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说了太多的“不”。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因为嘻嘻之前玩我的手机时,不小心拨通了电话,弄得我特别尴尬地向人家解释。后来我就告诉嘻嘻,你玩妈妈手机可以,但必须征得同意。如果妈妈不同意,你是不可以玩的。嘻嘻当时答应得很好。可有一天,当她又想玩时,问我:“妈妈,我可以玩你的手机吗?”我说:“不可以。”嘻嘻马上就不干了,拿着不给我。我开始“抢”,她便歇斯底里地叫喊,末了还来了句“气死你、气死你”!
事后我反思,孩子一开始来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完全可以同意。其实,孩子能做到“征求妈妈的意见”本身就值得鼓励,我只需在一旁密切关注,别让她再乱拨电话就行了。但由于我的“一刀切”,虽然她来“征求意见”,我还是不由分说地拒绝了她。她后来的哭喊,我想肯定是她觉得“妈妈怎么这么不通融呀”。如果我顺着她的思路,能同意她玩一会儿,相信就不会出现后面的叫喊和气话了。这样,也能更好地避免她“暴躁”脾气的形成。
再往深处思考: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大好事,应多鼓励才是!手机对孩子来说是件新奇之物。我们可把这当作成人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好机会,共同探讨手机的功能,如何使用,什么时候使用等。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她也就不会再纠缠了。
家长常对孩子说“不”,以为这样就能给孩子制定规则,让其遵守,养成好习惯。事实上,孩子听多了“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反之,听多了“是”,孩子会因为自己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而变得情绪饱满、愉快,自信心强,乐于服从家长。即使遇到孩子的某些要求不尽合理,最好也用婉转的方法拒绝。
多说“是”少说“不”,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的烦躁情绪和暴躁脾气。在说“不”的问题上,除非孩子违反了安全、礼貌的底线,你应态度坚决,此外,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将“不”转换成其他的对话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了“暴力性”行为和语言时,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制定“说话规则”。如:使用礼貌语言说话;在室内轻声说话等。成人严格督导,以形成习惯。如果孩子违反规则,家长应严厉禁止孩子。这样孩子就没了发泄的对象。如果孩子的这种行为继续发生,就应实施“隔离反省”。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尽量弱化暴力性语言在孩子脑海里的这种印象。我们应该加强的是积极行为,让积极的行为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当孩子刚刚开始改进说话的态度、语气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幼小的孩子是从观察周围的人待人接物的做法,习得自己的脾气性格的,然后慢慢形成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方法。3岁的孩子正开始发展这种能力。如果家长最初没有做好“正面样板”,导致孩子脾气性格“暴躁”,也不能“以暴抗暴”,更需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即使在对孩子实施“隔离反省”时,家长也要做到不动声色,但坚决贯彻隔离反省。父母的“不动声色”会给孩子以正面处理纠纷的积极影响。
一个好脾气的孩子在社会中不仅招人喜爱,而且会因此拥有更多机遇。我们应牢记:孩子的好脾气更多来自于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
家庭是孩子良好脾气成长的沃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父母的言行,父母说话的语气、待人接物的态度、对待冲突的解决之道、生气时的处理方法……想要让孩子有好脾气,家长要先问问自己是否有好脾气?一对急脾气的朋友夫妇生气时的处理方式——丈夫会大声喊叫、骂狠话,妻子则是摔东西。所以他们的女儿现在生气时就会骂 “踢死你,揍死你”之类的话,或者扔东西。
除了这种明显的“反面样板”导致孩子的坏脾气,更多时候,是因为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有效地面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说了太多的“不”。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因为嘻嘻之前玩我的手机时,不小心拨通了电话,弄得我特别尴尬地向人家解释。后来我就告诉嘻嘻,你玩妈妈手机可以,但必须征得同意。如果妈妈不同意,你是不可以玩的。嘻嘻当时答应得很好。可有一天,当她又想玩时,问我:“妈妈,我可以玩你的手机吗?”我说:“不可以。”嘻嘻马上就不干了,拿着不给我。我开始“抢”,她便歇斯底里地叫喊,末了还来了句“气死你、气死你”!
事后我反思,孩子一开始来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完全可以同意。其实,孩子能做到“征求妈妈的意见”本身就值得鼓励,我只需在一旁密切关注,别让她再乱拨电话就行了。但由于我的“一刀切”,虽然她来“征求意见”,我还是不由分说地拒绝了她。她后来的哭喊,我想肯定是她觉得“妈妈怎么这么不通融呀”。如果我顺着她的思路,能同意她玩一会儿,相信就不会出现后面的叫喊和气话了。这样,也能更好地避免她“暴躁”脾气的形成。
再往深处思考: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大好事,应多鼓励才是!手机对孩子来说是件新奇之物。我们可把这当作成人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好机会,共同探讨手机的功能,如何使用,什么时候使用等。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她也就不会再纠缠了。
家长常对孩子说“不”,以为这样就能给孩子制定规则,让其遵守,养成好习惯。事实上,孩子听多了“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反之,听多了“是”,孩子会因为自己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而变得情绪饱满、愉快,自信心强,乐于服从家长。即使遇到孩子的某些要求不尽合理,最好也用婉转的方法拒绝。
多说“是”少说“不”,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的烦躁情绪和暴躁脾气。在说“不”的问题上,除非孩子违反了安全、礼貌的底线,你应态度坚决,此外,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将“不”转换成其他的对话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了“暴力性”行为和语言时,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制定“说话规则”。如:使用礼貌语言说话;在室内轻声说话等。成人严格督导,以形成习惯。如果孩子违反规则,家长应严厉禁止孩子。这样孩子就没了发泄的对象。如果孩子的这种行为继续发生,就应实施“隔离反省”。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尽量弱化暴力性语言在孩子脑海里的这种印象。我们应该加强的是积极行为,让积极的行为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当孩子刚刚开始改进说话的态度、语气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幼小的孩子是从观察周围的人待人接物的做法,习得自己的脾气性格的,然后慢慢形成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方法。3岁的孩子正开始发展这种能力。如果家长最初没有做好“正面样板”,导致孩子脾气性格“暴躁”,也不能“以暴抗暴”,更需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即使在对孩子实施“隔离反省”时,家长也要做到不动声色,但坚决贯彻隔离反省。父母的“不动声色”会给孩子以正面处理纠纷的积极影响。
一个好脾气的孩子在社会中不仅招人喜爱,而且会因此拥有更多机遇。我们应牢记:孩子的好脾气更多来自于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