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方法,才会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质疑的作用,让其成为创新教学的纽带。
一.让学生敢于质疑
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能独立地、有主见地去想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一个共同学习者和伙伴的身份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习组织者、参与者和共同研究者,让课堂成为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心理自由,从而把自己心中的问题倾吐出来。同时,教师应该用信任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能提出问题是多么勇敢的行为。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通过课件演示的“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就出现了不同的折法,这时老师就问:还有不同的折法吗?学生一听还有别的折法,有的表示怀疑,有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就动手折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刚才这几种折法的折痕都经过了中心这一点。我想问一下,经过这一点任意折是不是都能把它平均分?”话音一落,教室就炸开了,很多学生说,这根本不可能,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们按他的方法试试。发现经过中心这一点任意折确实能把它平均分。这样的教学,既增强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自信心和兴趣,又逐步形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
二.让学生乐于质疑
1.创设疑惑情景
孩子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机构与教学目标充分暴露于课堂,然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讨论解决问题。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先做了这样一个游戏:猜猜这是他的哪只手,一个学生藏到讲台后面,任意举起一只手,我马上就猜出他举的是哪只手,几次下来,教室里热闹起来了,为什么老师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里面肯定藏了什么秘密。“我们能不能根据他的大拇指来判断?”“能不能看看自己的手来判断”?”……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
2.创设互动情景
无论哪种形式的提问,对孩子来说,还存在着语言表述障碍。创设互动情景,意在消除这种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提倡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也提倡小组合作提出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共同质疑的能力。
三.让学生善于质疑
“問”,终于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情景,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结束后,以学生自问作为结尾。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以后可以怎样运用它们?”这样,学生经过自我提问,自我质疑,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质疑能力。
在质疑问难上,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者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解题。数学是由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离不开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索,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质疑成为创新的纽带,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气氛,留下自我思考时空,创设各种情景,因人而异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作者通联:404611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中心小学)
一.让学生敢于质疑
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能独立地、有主见地去想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一个共同学习者和伙伴的身份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习组织者、参与者和共同研究者,让课堂成为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心理自由,从而把自己心中的问题倾吐出来。同时,教师应该用信任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能提出问题是多么勇敢的行为。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通过课件演示的“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就出现了不同的折法,这时老师就问:还有不同的折法吗?学生一听还有别的折法,有的表示怀疑,有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就动手折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刚才这几种折法的折痕都经过了中心这一点。我想问一下,经过这一点任意折是不是都能把它平均分?”话音一落,教室就炸开了,很多学生说,这根本不可能,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们按他的方法试试。发现经过中心这一点任意折确实能把它平均分。这样的教学,既增强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自信心和兴趣,又逐步形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
二.让学生乐于质疑
1.创设疑惑情景
孩子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机构与教学目标充分暴露于课堂,然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讨论解决问题。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先做了这样一个游戏:猜猜这是他的哪只手,一个学生藏到讲台后面,任意举起一只手,我马上就猜出他举的是哪只手,几次下来,教室里热闹起来了,为什么老师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里面肯定藏了什么秘密。“我们能不能根据他的大拇指来判断?”“能不能看看自己的手来判断”?”……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
2.创设互动情景
无论哪种形式的提问,对孩子来说,还存在着语言表述障碍。创设互动情景,意在消除这种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提倡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也提倡小组合作提出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共同质疑的能力。
三.让学生善于质疑
“問”,终于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情景,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结束后,以学生自问作为结尾。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以后可以怎样运用它们?”这样,学生经过自我提问,自我质疑,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质疑能力。
在质疑问难上,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者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解题。数学是由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离不开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索,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质疑成为创新的纽带,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气氛,留下自我思考时空,创设各种情景,因人而异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作者通联:404611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