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早起何为 扫地看花 用今天的扫帚扫昨天的地 用古人的扫帚 扫我无用的一生 用一个时辰 从翻开的书扫出去 一直扫到海角天涯 它弹回来时 消失于无形 原来我無所持握 只是在低头看花 清晨的花是诗人 黄昏的花是禅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起何为
扫地看花
用今天的扫帚扫昨天的地
用古人的扫帚
扫我无用的一生
用一个时辰
从翻开的书扫出去
一直扫到海角天涯
它弹回来时
消失于无形
原来我無所持握
只是在低头看花
清晨的花是诗人
黄昏的花是禅师
其他文献
………豆腐的担当……… 晚饭刚做好,乡下朋友捎来家做大豆腐。打开塑料袋,几方豆腐柔白水润,温柔细腻,微黄的浆汁还存着热气。豆香扑鼻而来,令我垂涎欲滴,欣喜之余,心生感激。 与友相识缘于豆腐。几年前,我与几个朋友路过一个农贸市场,市场在城乡接壤处。时值深秋,湿润初寒,市场内却人声鼎沸,叫卖声不绝于耳,与市场外纷飞的落叶形成反差。“豆腐,家做大豆腐——”一個高亢有磁性的女声吸引了我们,远远地,从鼻
藏,只为不打开那扇窗。窗内灰暗,窗外有光。 我一次都没有去过西藏,一次都没有去过。 初二的时候看到一本杂志上几张灰白的照片,那是杂乱的三团颜色。依稀可辨是几个灰黑色的行人推着破旧的板车行走,其中一位还趴倒在地。稍微大一点的亮色,是一泊湖光,在最大的那片阴影下,是连绵的雪山。照片下署字:天边的路。 那是一群朝圣者,在和湖一般颜色的小路上伏倒,这条路伸向湖的尽头、山的尽头,直至天的尽头。 那些
1.排骨汤:将砍排切块焯水,和花生、枸杞用清水浸泡后,一起冷水下锅。沸后去沫,用温火煲2小时,加精盐、味精、黄酒和少许胡椒粉即成。此汤味极醇浓,滋补身体。 2.猪蹄汤:冷水锅中加青蒜、生姜,待水快开时放入洗净的猪蹄,加少许香醋,沸后温火煲好,再加精盐、味精和少许料酒即成。此汤猪蹄鲜嫩软烂,爽而不腻。 3.骨头汤:将骨头砸断,加豆腐或黄豆同煮,温火煲好,让骨头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被吸入豆腐或大豆
一生要有一次,勇敢地逆风飞翔。 十八岁的鸟 翻印出一千八百次不老的風 飞在自己微笑的灵魂里 鸟,是有翅膀的风 鸟之风 飞一万里又一万里 破开险峰激流,破开栅栏碉堡 飞往未来的自己选择的巢 巢的村庄,是无殿宇的村庄 巢的岁月,是无拘束的岁月
我在研究我是不是个失败者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人的失败是通过比较让人们感觉出来的。 首先是描述:独自一人在一条小船上钓鱼,84天,一条鱼也没有逮住。不是说收获很小,而是没有收获。其次是对比:用一个小男孩来衬托对比老人的失败。第三是形象的比喻:每次回来时那个帆收拢起来后就像是一面永远标志着失败的旗子。 老人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他老了,他总是失败,他给不了别人什么鼓舞。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真英雄,虽万千人吾往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乃是辛弃疾一生底色。 出生之时,家乡山东已为女真族金国占领,少小常随“身在金营心在宋”的祖父辛赞“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不共戴天之愤”。耳濡目染、家风熏陶,并见闻沦陷区民不聊生的惨烈,遂立志驱逐外辱、报国雪恥。十四岁领金国乡举,并未选择出仕,一直暗中蓄力,寻找
重 庆 重庆是一座陡峭的城市。成都在平原,富庶、安逸,是圈起來的一块安乐地。重庆是跑码头讨生活的地方,江湖、血性,卑贱而悍勇。如果说成都的空间关系是平行的,那么重庆就是垂直的,像一座爬不完的天梯。 电影取了很多垂直的空间:学校如同一个巨大的井,中间拢住的那一小块空地如舞台,四围的学生如看客;陈念的家是筒子楼,迷宫一般的楼梯,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出的复杂;就不必说陈念每日必须爬上又爬下的长长台阶
春从哪儿来?一说是东风吹来,“风含和气满城春”;一说是由鸭子的羽毛带来,“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说是大雪送来,“飞雪迎春到”……我欣赏这最后一种说法。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冬天是白色的。雪给大人们带来希望,即“瑞雪兆丰年”,下雪就是“下粮食、下好运”,即便围在热炕上扯闲篇,心里也是踏实、温暖的。大雪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给他们带来只有冬天才能玩的各种游戏与无尽欢乐。甚至可以选一块地方把厚厚的积雪清
马莅,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黑龙江省“十五”期间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其科研成果两次获中国教育协会和中央教育研究所“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展览”一等奖。曾在《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中国少年报》《教师报》《教育时报》等刊发表散文60余篇,著有散文集《石头有语》。 诗意是一种理解和了悟,一种震撼或者解脱,一种痛苦或者愉悦,一种感叹或者释放;也是一种释然与迷惘,更是一种心心相印的理解与一唱三叹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1年,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建立起来的。《清华学堂章程》规定:“本学堂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北京清华学校近章》又规定:“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以造成能考入美国大学与彼都人士受同等之教育为范围。”当时学校的教学学制、课程、教材、教学法等多照搬美国。 清华独立人文精神之孕育应以梁启超1914年来校演说为标志。演说中提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