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应尽可能让浮躁的灵魂静居一隅,读读《论语》,问问自己,让“立天地心,养浩然气”等修身立德的操行时刻成为我们的必修课。《论语》作为人类思想皇冠上的璀璨宝石,我很期待它能在我们这个喧嚣闹腾的时代里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关键词】论语;读后感;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我认为孔子就有如此的内秀之美和高尚品德。具体来说,就是立天地心,养浩然气。
读完《论语》,神坛上“至圣先师”的严肃和孤高形象像雪一样慢慢消融,脑中闪现的是孔子河目隆颡,拱手行礼的厚实敦正之态。这份冷静慈祥、庄重淡然缘于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对生命个体辛酸悲苦的体验,缘于对人类天性需求满怀慈悲的关注,更缘于对天地万物运行有道冷峻的思考。
《论语·子贡》篇里,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少时生活困窘。他3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15岁以前,孔子只能做一些看守粮草、放养家畜、替别人料理丧事的活儿。试想,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别的孩子还沉醉于家长的呵护时,他已能帮母亲分担忧虑。当然,在生活的琐碎与冗杂中,涉世未足的他早已目睹了世间的冷暖凄凉和人性的复杂多变。
少时的孔子,面对生活的峭壁断崖、急湍瀑流,他没有止步逃匿,熟稔了生活的辛酸悲苦和种种不易,一颗仁爱与理性的种子在他的心田扎根、发芽。从此,个体、伦理、纲纪、道德等一个个内涵丰富且沉甸甸,并关乎天地生民、国家政治的字眼,在孔子的心田萦绕、胸间激荡。尤其是,在孔子15岁立志求学(《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自学了《诗》《书》《礼》《乐》后(《易》是晚年读的,《春秋》是他编的),那些内蕴丰赡的思想理念更加渐次清晰、豁然开朗,逐渐地形成了一种为天下立心和养浩然之气的追求。
为天下立心,体现的是一种达济天下、经世拯民的家国情怀。
养浩然之气,体现的是一股正气,一身正骨的操守秉持。
在孔子的循循善诱和身体力行下,他的学生耳濡目染,也养成了一种为国为家,坚守自己的浩然之气的平行。《论语·学而》篇里,子夏说过:“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由此可见,子夏的人生追求也是建立在“仁爱”之上。一个人对妻子,对父母,对君王,对他人,有了“仁爱”之心,他对自然万物也就有了“仁爱”之心,这就会形成大的人生格局,这样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他的骨骼充满正气、清气。
说到这,《论语》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我以为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纵观《论语》,它的內容涉及道德、修养、教学、礼乐、政治、人格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无不体现儒家的“仁义”思想。所以,《论语》就是教我们做一个仁爱守礼之人。
人生道路,崎岖坎坷,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哪个人的人生非常顺风顺水,在坎坷困难中,要想解决问题,抑或寻得心灵的圆融安定、充实丰盈,我觉得《论语》无疑是一剂良药。它的良言佳语或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至少给困境中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一种方向性的参考、一份精神给养。试想,当你在世俗喧嚣中患得患失时你听到孔子称赞颜回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你就会笑对生活,即使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当你的人生经历山重水复无路可走时,你应想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的句子,瞬间,不就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树立了信心?当你胸怀锦绣无人问津时,你应想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你就会静而观之,等待或寻找好的机会、好的伯乐。当你身居高位谋其政时,你应想到夫子之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就为你的敢于作为提供了一个实质性的参考,你大可以“撸起袖子加油干”。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说过:“ 你若真想成功,与其读成功学,不如去读老子、孔子的书籍,他们更是成功做人的典范。”的确如此。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利益至上。我们每个人尽可能让浮躁的灵魂静居一隅,读读《论语》,问问自己,让“立天地心,养浩然气”等修身立德的操行时刻成为我们的必修课。《论语》作为人类思想皇冠上的璀璨宝石,我很期待它能在我们这个喧嚣闹腾的时代里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多少次,我脑海中出现这样一个愿景。在大厦,在高楼,在田间,在地垄,在草原,在旷野……不同职业、身份、地位的人人人手持一本《论语》,闲暇之余,仔细默读着“子曰”,到那时,我们的社会必将风正气清,人人无私尽本,体谅包容,在有序的竞争与互助中,践行自己的个人梦,人们的幸福感也将与日俱增。
作者简介:杨小荣,1979年生,陕西合阳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育。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论语;读后感;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我认为孔子就有如此的内秀之美和高尚品德。具体来说,就是立天地心,养浩然气。
读完《论语》,神坛上“至圣先师”的严肃和孤高形象像雪一样慢慢消融,脑中闪现的是孔子河目隆颡,拱手行礼的厚实敦正之态。这份冷静慈祥、庄重淡然缘于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对生命个体辛酸悲苦的体验,缘于对人类天性需求满怀慈悲的关注,更缘于对天地万物运行有道冷峻的思考。
《论语·子贡》篇里,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少时生活困窘。他3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15岁以前,孔子只能做一些看守粮草、放养家畜、替别人料理丧事的活儿。试想,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别的孩子还沉醉于家长的呵护时,他已能帮母亲分担忧虑。当然,在生活的琐碎与冗杂中,涉世未足的他早已目睹了世间的冷暖凄凉和人性的复杂多变。
少时的孔子,面对生活的峭壁断崖、急湍瀑流,他没有止步逃匿,熟稔了生活的辛酸悲苦和种种不易,一颗仁爱与理性的种子在他的心田扎根、发芽。从此,个体、伦理、纲纪、道德等一个个内涵丰富且沉甸甸,并关乎天地生民、国家政治的字眼,在孔子的心田萦绕、胸间激荡。尤其是,在孔子15岁立志求学(《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自学了《诗》《书》《礼》《乐》后(《易》是晚年读的,《春秋》是他编的),那些内蕴丰赡的思想理念更加渐次清晰、豁然开朗,逐渐地形成了一种为天下立心和养浩然之气的追求。
为天下立心,体现的是一种达济天下、经世拯民的家国情怀。
养浩然之气,体现的是一股正气,一身正骨的操守秉持。
在孔子的循循善诱和身体力行下,他的学生耳濡目染,也养成了一种为国为家,坚守自己的浩然之气的平行。《论语·学而》篇里,子夏说过:“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由此可见,子夏的人生追求也是建立在“仁爱”之上。一个人对妻子,对父母,对君王,对他人,有了“仁爱”之心,他对自然万物也就有了“仁爱”之心,这就会形成大的人生格局,这样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他的骨骼充满正气、清气。
说到这,《论语》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我以为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纵观《论语》,它的內容涉及道德、修养、教学、礼乐、政治、人格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无不体现儒家的“仁义”思想。所以,《论语》就是教我们做一个仁爱守礼之人。
人生道路,崎岖坎坷,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哪个人的人生非常顺风顺水,在坎坷困难中,要想解决问题,抑或寻得心灵的圆融安定、充实丰盈,我觉得《论语》无疑是一剂良药。它的良言佳语或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至少给困境中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一种方向性的参考、一份精神给养。试想,当你在世俗喧嚣中患得患失时你听到孔子称赞颜回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你就会笑对生活,即使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当你的人生经历山重水复无路可走时,你应想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的句子,瞬间,不就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树立了信心?当你胸怀锦绣无人问津时,你应想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你就会静而观之,等待或寻找好的机会、好的伯乐。当你身居高位谋其政时,你应想到夫子之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就为你的敢于作为提供了一个实质性的参考,你大可以“撸起袖子加油干”。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说过:“ 你若真想成功,与其读成功学,不如去读老子、孔子的书籍,他们更是成功做人的典范。”的确如此。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利益至上。我们每个人尽可能让浮躁的灵魂静居一隅,读读《论语》,问问自己,让“立天地心,养浩然气”等修身立德的操行时刻成为我们的必修课。《论语》作为人类思想皇冠上的璀璨宝石,我很期待它能在我们这个喧嚣闹腾的时代里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多少次,我脑海中出现这样一个愿景。在大厦,在高楼,在田间,在地垄,在草原,在旷野……不同职业、身份、地位的人人人手持一本《论语》,闲暇之余,仔细默读着“子曰”,到那时,我们的社会必将风正气清,人人无私尽本,体谅包容,在有序的竞争与互助中,践行自己的个人梦,人们的幸福感也将与日俱增。
作者简介:杨小荣,1979年生,陕西合阳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育。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