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军队院校为适应任职教育发展需要,不断推动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作为一个基础性工程,指技融合型教员培养成为一个热点课题。本文从分析目前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入手,进一步分析指技融合型教员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代职锻炼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员;指技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当前人才培养中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培养模式。传统培养模式是:以教员为中心,主要靠教员向学员进行知识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员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国内外许多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一致认为:促进人才培养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方法。
(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从概念上讲,任职教育是一种以任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专门教育,这就要求教员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基础知识,更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还要求对培训对象的岗位任职需求和发展潜力等有深刻的了解。根据对全军任职教育院校师资队伍来源的分析情况来看,当前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员的职业经历和经验积累不足,致使教学科研脱离部队实际,针对性不强。
(三)科学合理的培养管理缺乏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教员队伍的培养与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在教员的流动问题上体现得更为突出。教员队伍阅历结构不够合理,有过部队任职和锻炼经历的所占比例很小;研究人员队伍中有过部队任职和锻炼经历的所占比例更小。有的教学单位,绝大部分教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既没有基层工作实践,也没有机关工作经历,因而在教学中往往脱离部队的实际情况,致使授课质量大打折扣。这说明在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培养与管理方面,无论是观念还是机制上都不能适应院校教育转型改革教学特点和规律,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教员流动机制,以致造成我军院校教员交流代职,调研考察及流动不畅。
二、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任职教育内涵、本质特征及教员队伍建设特点规律探索研究不够
虽然说任职教育离不开对知识和理论的讲授,但它更强调在知识的内化上下功夫,重在帮助学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种以培养和提高学员任职能力为中心的专门教育。由于对任职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及特点规律探索研究不够,学习研究外军院校任职教育的理论与成功经验不够,致使当前许多任职教育院校仍没有从学历教育的思维和框架中完全走出来。
(二)任职教育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员队伍中部队军官来源比例偏低
以美国武装部队参谋学院为例,该校1994年有教员96人,其中军官77人,占80.2%。俄罗斯诸兵种合成军事学院战术教研室和战役研究室的教员,全部是来自作战部队师、团职以上的优秀军官。与外军相比,我军任职教育院校师资队伍的来源结构,不合理程度则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只有不到50%的教员具有跨单位流动经历,而且院校之间分布也很不平衡,绝大多数教员缺乏其它军兵种院校任职经历,从院校到院校,又由院校到教学科研岗位,经历单一,缺乏部队实践锻炼,缺乏师以上领导机关工作经历,此类教员比例占大多数。二是在过去的学历教育中,某种程度上追求的是学历越高越好、知识越多越好,而实践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则比较欠缺。
(三)院校从军官中选拔教员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
除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如缺乏长远观念、大局观念、流动观念外,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队可供交流到院校任职的人才基数较小;二是现行军官交流体制不完善和法规不健全;三是交流保障措施不完善。
三、加强和改进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员队伍培养、考评和交流代职机制,改善教员的知识结构
1,进一步丰富教员的培养机制。采取立足实际岗位锻炼,组织教员开展业务集训,鼓励教员攻读军事专业学位和到中高级指挥院校进修深造等多种措施,强化教员的实践教学能力,以达到改善教员知识结构的目的。
2、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和督导机制
要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强化教员的监督和评价体系,积极帮助和引导教员加强自身建设,使之逐步满足任职教育转型的要求。
3、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员交流代职机制
可以有条件地选择一些中高级任职教育院校进行教员流动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建立教员合理的流动机制。一方面,可使现有学历较高、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员与实践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官”优势互补,在相互交流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升素质。另一方面,能够使院校教员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使学术研究和部队实践相结合,既为部队建设作出贡献,也为下一步回院校继续从教增加实践功底。
(二)提高教员队伍构成中部队军官的来源比重,优化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结构
建立健全任职教育院校调入教员条件和标准,从教员队伍的源头上把好“准入”关,提升部队阅历台阶。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外军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的选拔非常注重教员的阅历和实践经验,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选拔要从改善教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出发,要以是否符合任职教育需要为“第一标准”,在强调学历的同时,更要强调其专业和任职经历的要求。要根据院校自身情况,从部队选调一批优秀的军官来院校任教,扩大现有军职教员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改变现有专业教学力量不足的情况。同时,还可采取聘任兼职教员,在不占用院校编制的情况下聘请部队一批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经验的军政主官和专业技术军官,建立一批兼职教员队伍,实行“专兼结合”,以弥补当前任职教育院校专业教学力量的不足,不断优化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的整体结构。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拓宽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的培养生长渠道
首先要广开渠道。要鼓励优秀青年教员积极报考研究生、在职攻读学位和参加各类函授教育,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部分优秀的、有培养前途的教员出国留学或访问讲学,开阔视野;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员进入高级院校培训学习;根据需要积极安排专业性较强的教员到相应指挥院校和地方院校进修学习;继续办好各种培训班,分层次、多渠道地搞好教员的继续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员下部队代职,进行调查研究,与部队密切联系,使教学始终不离现实,教员的思维始终不脱离实际,保持培养内容的新鲜生动。要扩大信息交流,加强学术研究。
其次,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使教员队伍培养走上法制化轨道。通过建立考核制度,实行“教师资格制”,对教员素质和能力进行有组织考核验收,取得“资格证”才能上讲台,这样可以促进继续教育,把更新知识结构变为自觉行动;通过建立淘汰制度,在提高教员地位的基础上,对教学和科研能力均差者坚决淘汰,使人们明显感到从教光荣,同时又感到从教不易;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打破大锅饭或对具有突出贡献的教员提前晋职晋级、立功受奖,对责任心不强或工作表现一般的教员,给予推迟晋职晋级或安排转业、转岗,调动教员的积极性。
最后,加大职称改革力度。以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期制为突破口,破除论资排辈、先来后到、平均主义和高级职称终身制等陈旧观念和体制障碍,鼓励冒尖、扶持新秀,“见事不见人”——只要贡献大、水平高就可以上。
作者单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姜 雪]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员;指技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当前人才培养中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培养模式。传统培养模式是:以教员为中心,主要靠教员向学员进行知识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员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国内外许多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一致认为:促进人才培养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方法。
(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从概念上讲,任职教育是一种以任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专门教育,这就要求教员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基础知识,更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还要求对培训对象的岗位任职需求和发展潜力等有深刻的了解。根据对全军任职教育院校师资队伍来源的分析情况来看,当前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员的职业经历和经验积累不足,致使教学科研脱离部队实际,针对性不强。
(三)科学合理的培养管理缺乏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教员队伍的培养与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在教员的流动问题上体现得更为突出。教员队伍阅历结构不够合理,有过部队任职和锻炼经历的所占比例很小;研究人员队伍中有过部队任职和锻炼经历的所占比例更小。有的教学单位,绝大部分教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既没有基层工作实践,也没有机关工作经历,因而在教学中往往脱离部队的实际情况,致使授课质量大打折扣。这说明在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培养与管理方面,无论是观念还是机制上都不能适应院校教育转型改革教学特点和规律,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教员流动机制,以致造成我军院校教员交流代职,调研考察及流动不畅。
二、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任职教育内涵、本质特征及教员队伍建设特点规律探索研究不够
虽然说任职教育离不开对知识和理论的讲授,但它更强调在知识的内化上下功夫,重在帮助学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种以培养和提高学员任职能力为中心的专门教育。由于对任职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及特点规律探索研究不够,学习研究外军院校任职教育的理论与成功经验不够,致使当前许多任职教育院校仍没有从学历教育的思维和框架中完全走出来。
(二)任职教育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员队伍中部队军官来源比例偏低
以美国武装部队参谋学院为例,该校1994年有教员96人,其中军官77人,占80.2%。俄罗斯诸兵种合成军事学院战术教研室和战役研究室的教员,全部是来自作战部队师、团职以上的优秀军官。与外军相比,我军任职教育院校师资队伍的来源结构,不合理程度则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只有不到50%的教员具有跨单位流动经历,而且院校之间分布也很不平衡,绝大多数教员缺乏其它军兵种院校任职经历,从院校到院校,又由院校到教学科研岗位,经历单一,缺乏部队实践锻炼,缺乏师以上领导机关工作经历,此类教员比例占大多数。二是在过去的学历教育中,某种程度上追求的是学历越高越好、知识越多越好,而实践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则比较欠缺。
(三)院校从军官中选拔教员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
除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如缺乏长远观念、大局观念、流动观念外,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队可供交流到院校任职的人才基数较小;二是现行军官交流体制不完善和法规不健全;三是交流保障措施不完善。
三、加强和改进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员队伍培养、考评和交流代职机制,改善教员的知识结构
1,进一步丰富教员的培养机制。采取立足实际岗位锻炼,组织教员开展业务集训,鼓励教员攻读军事专业学位和到中高级指挥院校进修深造等多种措施,强化教员的实践教学能力,以达到改善教员知识结构的目的。
2、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和督导机制
要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强化教员的监督和评价体系,积极帮助和引导教员加强自身建设,使之逐步满足任职教育转型的要求。
3、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员交流代职机制
可以有条件地选择一些中高级任职教育院校进行教员流动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建立教员合理的流动机制。一方面,可使现有学历较高、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员与实践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官”优势互补,在相互交流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升素质。另一方面,能够使院校教员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使学术研究和部队实践相结合,既为部队建设作出贡献,也为下一步回院校继续从教增加实践功底。
(二)提高教员队伍构成中部队军官的来源比重,优化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结构
建立健全任职教育院校调入教员条件和标准,从教员队伍的源头上把好“准入”关,提升部队阅历台阶。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外军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的选拔非常注重教员的阅历和实践经验,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选拔要从改善教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出发,要以是否符合任职教育需要为“第一标准”,在强调学历的同时,更要强调其专业和任职经历的要求。要根据院校自身情况,从部队选调一批优秀的军官来院校任教,扩大现有军职教员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改变现有专业教学力量不足的情况。同时,还可采取聘任兼职教员,在不占用院校编制的情况下聘请部队一批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经验的军政主官和专业技术军官,建立一批兼职教员队伍,实行“专兼结合”,以弥补当前任职教育院校专业教学力量的不足,不断优化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的整体结构。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拓宽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的培养生长渠道
首先要广开渠道。要鼓励优秀青年教员积极报考研究生、在职攻读学位和参加各类函授教育,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部分优秀的、有培养前途的教员出国留学或访问讲学,开阔视野;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员进入高级院校培训学习;根据需要积极安排专业性较强的教员到相应指挥院校和地方院校进修学习;继续办好各种培训班,分层次、多渠道地搞好教员的继续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员下部队代职,进行调查研究,与部队密切联系,使教学始终不离现实,教员的思维始终不脱离实际,保持培养内容的新鲜生动。要扩大信息交流,加强学术研究。
其次,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使教员队伍培养走上法制化轨道。通过建立考核制度,实行“教师资格制”,对教员素质和能力进行有组织考核验收,取得“资格证”才能上讲台,这样可以促进继续教育,把更新知识结构变为自觉行动;通过建立淘汰制度,在提高教员地位的基础上,对教学和科研能力均差者坚决淘汰,使人们明显感到从教光荣,同时又感到从教不易;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打破大锅饭或对具有突出贡献的教员提前晋职晋级、立功受奖,对责任心不强或工作表现一般的教员,给予推迟晋职晋级或安排转业、转岗,调动教员的积极性。
最后,加大职称改革力度。以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期制为突破口,破除论资排辈、先来后到、平均主义和高级职称终身制等陈旧观念和体制障碍,鼓励冒尖、扶持新秀,“见事不见人”——只要贡献大、水平高就可以上。
作者单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姜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