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有效教学课堂言语行为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要有目的性、有预设性、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言语行为
通过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视角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要研究课堂有效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如此才可能有针对性地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重要性
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理解和陶冶学生思想感情的言语行为。在直接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教师的言语行为是主要的,它对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起关键作用。《学记》中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说的就是教师能够用自己的言语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当学生毕业后,也能继承教师的教导,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言语来讲解知识,破解难点;情感丰富的教学言语,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感。
二、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基本要求
关于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基本要求,笔者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要有目的性、要有预设性、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一)要有目的性
教师课堂教学言语的目的性带有持久的指向功能,指向于一定的教学目标。目的即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要达到的效果,它规定着教师言语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教学言语行为的目的性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验教师教学工作好坏的尺度。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其最后的效果是当然要看学生能否充分理解和接受。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与一般的言语行为有其特殊性,最核心的要求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言语行为,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疑答惑,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最终是要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所增加、能力有所提高、思想有所丰富。
(二)要有预设性
预设性是指作为教师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围绕最终教育目标和具体教学情况,制定出符合教学需要的活动安排。预设既有远景的也有近景的。如:学期计划就是比较长久的教学安排,课时计划就是比较短时的教学安排。要求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有一定的预设性,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言语行为不脱离为学生服务这个中心。这里讲的预设性,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言语要有预先的设计,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包括突发情况,进行周密安排和统筹考虑。不仅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自己的言语行为,而且指教师在安排和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言语时,要围绕着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和组织。
(三)要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有效性要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差异和需要,即,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要根据学生年龄、教材内容、教学场所等因素来设计,具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总是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行为要尽可能地形象、生动和亲切,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稍为抽象、深刻和富有哲理性。如教师可对高年级学生讲“肖像”,对中年级学生讲“外貌”,对低年级学生则只能讲“长的什么样”,根据学生思维水平和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才可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总之,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不同的言语,充分发挥教学言语的艺术指导作用,不照本宣科是教学言语行为有效性的主要特点。
(四)要有多样性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轨迹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我们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是在不断发展的,他们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走着不同的生活道路,世界在他们的眼中也呈现了不同面貌、色彩,所以他们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看法。根据美国学者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每个人的智能组合都是不一样罢了。这种理论的出现,对教育界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为我们认识学生和有效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去度量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讲解、激励和评价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言语。
(五)要有灵活性
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灵活性的要求来自很多方面,学生的多样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是造成课堂情境千变万化的主要原因。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灵活性又可称为变通性,也即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机智改变教学方法,灵活变换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专业知识扎实和教学技能运用自如,达到熟能生巧。
所谓课堂教学言语灵活性是指由于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信息交流系统,其诸要素之间除了存在一个既互相作用、互为因果,又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逻辑关系,还存在一种人们无法依据现存的原则对其进行客观、准确地描述和揭示其因果关系的非线性关系。[1]言语交往的非线性主要表现为在交往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脱离教学的目的和计划,没有达到预期的言语交往的效果。
课堂教学言语灵活性是相对于稳定性而言的,课堂教学情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化和各种情境,始料不及的情况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基本工具,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由于课堂情境是复杂多变的,甚至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对课堂进行预先研究。然而尽管教师努力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如何的预设,但都无法知道课堂究竟要发生的困难和问题。教师的言语行为因此而变得难以预设。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灵活地处理自己的语言,真正考验教师掌握语言和教师的专业程度。
教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凿性(混沌性)、情境性,要求针对情境作出灵活应变的决策。[2]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课堂,课堂决非是同质化的存在,而是具有不同形态的社会存在,即原始性共同体的存在、群集性社会的存在和学习共同体的存在三种存在方式,这三种不同的课堂社会性存在就是课堂困境得以形成的社会结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英] 阿雷恩·鲍尔德温.文化研究导论[M]. 陶东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01.
[2] [日]佐藤学.教育方法学[M].日本株式会社岩波书店,1996:138.
作者简介:
黄世熙(1980-),男,广西贵港人,壮族,本科,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蒙公乡定布小学,主要研究语文教学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言语行为
通过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视角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要研究课堂有效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如此才可能有针对性地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重要性
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理解和陶冶学生思想感情的言语行为。在直接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教师的言语行为是主要的,它对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起关键作用。《学记》中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说的就是教师能够用自己的言语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当学生毕业后,也能继承教师的教导,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言语来讲解知识,破解难点;情感丰富的教学言语,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感。
二、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基本要求
关于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基本要求,笔者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要有目的性、要有预设性、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一)要有目的性
教师课堂教学言语的目的性带有持久的指向功能,指向于一定的教学目标。目的即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要达到的效果,它规定着教师言语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教学言语行为的目的性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验教师教学工作好坏的尺度。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其最后的效果是当然要看学生能否充分理解和接受。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与一般的言语行为有其特殊性,最核心的要求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言语行为,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疑答惑,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最终是要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所增加、能力有所提高、思想有所丰富。
(二)要有预设性
预设性是指作为教师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围绕最终教育目标和具体教学情况,制定出符合教学需要的活动安排。预设既有远景的也有近景的。如:学期计划就是比较长久的教学安排,课时计划就是比较短时的教学安排。要求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有一定的预设性,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言语行为不脱离为学生服务这个中心。这里讲的预设性,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言语要有预先的设计,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包括突发情况,进行周密安排和统筹考虑。不仅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自己的言语行为,而且指教师在安排和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言语时,要围绕着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和组织。
(三)要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有效性要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差异和需要,即,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要根据学生年龄、教材内容、教学场所等因素来设计,具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总是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行为要尽可能地形象、生动和亲切,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稍为抽象、深刻和富有哲理性。如教师可对高年级学生讲“肖像”,对中年级学生讲“外貌”,对低年级学生则只能讲“长的什么样”,根据学生思维水平和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才可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总之,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不同的言语,充分发挥教学言语的艺术指导作用,不照本宣科是教学言语行为有效性的主要特点。
(四)要有多样性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轨迹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我们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是在不断发展的,他们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走着不同的生活道路,世界在他们的眼中也呈现了不同面貌、色彩,所以他们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看法。根据美国学者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每个人的智能组合都是不一样罢了。这种理论的出现,对教育界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为我们认识学生和有效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去度量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讲解、激励和评价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言语。
(五)要有灵活性
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灵活性的要求来自很多方面,学生的多样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是造成课堂情境千变万化的主要原因。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灵活性又可称为变通性,也即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机智改变教学方法,灵活变换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专业知识扎实和教学技能运用自如,达到熟能生巧。
所谓课堂教学言语灵活性是指由于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信息交流系统,其诸要素之间除了存在一个既互相作用、互为因果,又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逻辑关系,还存在一种人们无法依据现存的原则对其进行客观、准确地描述和揭示其因果关系的非线性关系。[1]言语交往的非线性主要表现为在交往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脱离教学的目的和计划,没有达到预期的言语交往的效果。
课堂教学言语灵活性是相对于稳定性而言的,课堂教学情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化和各种情境,始料不及的情况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基本工具,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由于课堂情境是复杂多变的,甚至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对课堂进行预先研究。然而尽管教师努力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如何的预设,但都无法知道课堂究竟要发生的困难和问题。教师的言语行为因此而变得难以预设。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灵活地处理自己的语言,真正考验教师掌握语言和教师的专业程度。
教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凿性(混沌性)、情境性,要求针对情境作出灵活应变的决策。[2]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课堂,课堂决非是同质化的存在,而是具有不同形态的社会存在,即原始性共同体的存在、群集性社会的存在和学习共同体的存在三种存在方式,这三种不同的课堂社会性存在就是课堂困境得以形成的社会结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英] 阿雷恩·鲍尔德温.文化研究导论[M]. 陶东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01.
[2] [日]佐藤学.教育方法学[M].日本株式会社岩波书店,1996:138.
作者简介:
黄世熙(1980-),男,广西贵港人,壮族,本科,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蒙公乡定布小学,主要研究语文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