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受教材和学校场地的限制,学生往往是通过书本来获得知识和生活经验,这严重影响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地理第二课堂,提高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第二课堂 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65-01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进行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进行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相当广大:可以在学校,在教室,在操场上;也可以在家里、在社会上开展。第二课堂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第二课堂的开展既有利于復习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又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呢?
一、精心设计地理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地理第二课堂方案多种多样,形式也是千变化,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独立的或者分组的活动,去完成一些地理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2.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地理课外小组到天文馆看星空,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也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地理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溶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
3.鼓励学生将地理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例如在讲产业活动时,老师可以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本地一个企业深入了解,例如:完成深圳南山某高新区企业的调查报告,并说明高新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与改变。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设计好相关的提示和指导部分,并发给学生相关表格,学生实际搜集信息和资料。在搜集信息的过程当中,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搜集和整合的能力都可以得到了提高。
二、地理第二课堂活动方案设计要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能力要生活化
所谓知识问题化,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贯穿第二课堂活动始终,明确问题,明确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活动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向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宏伟目标,这必然引发教育教学的创新行动,这种行动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紧密相连。这是因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创新背景下,问题意识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总是在问题的发现解决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否解决所面对真实问题的能力则是学习者素质能力的具体体现。
三、做好地理第二课堂的评价
1.成果性评价:如地理小制作,小论文,地理调查报告等。教师要根据这些成果,给出相应的等级,并适当的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地理活动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进行评价,也就是技能层面和素养层面。评价主要方式是等级性评价,给出一个由高到低的等级序列,并以可测量、准确的语言描述每个等级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得出相应分数。过程性评价应该成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
3.学生自我评价:由于教师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直接和间接观察均有限,就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展示自己在实践中的行为和心理,教师结合其它评价方式,能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反思,让学生能够自主反思实践任务中的成果与经验,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自我评价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可以作为地理实践活动最终评价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 2017版
[2]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 全球教育展望 2016,45
【关键词】第二课堂 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65-01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进行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进行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相当广大:可以在学校,在教室,在操场上;也可以在家里、在社会上开展。第二课堂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第二课堂的开展既有利于復习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又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呢?
一、精心设计地理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地理第二课堂方案多种多样,形式也是千变化,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独立的或者分组的活动,去完成一些地理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2.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地理课外小组到天文馆看星空,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也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地理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溶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
3.鼓励学生将地理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例如在讲产业活动时,老师可以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本地一个企业深入了解,例如:完成深圳南山某高新区企业的调查报告,并说明高新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与改变。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设计好相关的提示和指导部分,并发给学生相关表格,学生实际搜集信息和资料。在搜集信息的过程当中,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搜集和整合的能力都可以得到了提高。
二、地理第二课堂活动方案设计要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能力要生活化
所谓知识问题化,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贯穿第二课堂活动始终,明确问题,明确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活动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向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宏伟目标,这必然引发教育教学的创新行动,这种行动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紧密相连。这是因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创新背景下,问题意识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总是在问题的发现解决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否解决所面对真实问题的能力则是学习者素质能力的具体体现。
三、做好地理第二课堂的评价
1.成果性评价:如地理小制作,小论文,地理调查报告等。教师要根据这些成果,给出相应的等级,并适当的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地理活动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进行评价,也就是技能层面和素养层面。评价主要方式是等级性评价,给出一个由高到低的等级序列,并以可测量、准确的语言描述每个等级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得出相应分数。过程性评价应该成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
3.学生自我评价:由于教师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直接和间接观察均有限,就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展示自己在实践中的行为和心理,教师结合其它评价方式,能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反思,让学生能够自主反思实践任务中的成果与经验,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自我评价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可以作为地理实践活动最终评价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 2017版
[2]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 全球教育展望 2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