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与知识传授息息相关的教学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我国,随着新一轮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新课程倡导在课程教学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与探究,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为理论依据建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在概念、定律、实验与复习课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方案,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一系列物理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 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应用探析
  新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改革,高中物理这门课程相对而言,难度较大,长期以来,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成为物理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而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通过某种形式获得研究体验,并提高对问题发展的重视程度,对研究过程及师生和谐关系加以重视,进而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培养。因此,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与分析,以期帮助广大物理教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与进步,从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
  一、结合物理教学特点,逐渐深入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实际实施过程中,应当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传统教学下“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挥与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时应当打破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的禁锢,并对自身示范教学方法给以采用,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之间的联系,并对物理知识加以全面又系统化的整理,搭建知识框架,运用诙谐幽默的话语进行讲解与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引导。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为学生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1.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创设的教学情境会更加直观与生动,能够更好、更快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与探究的欲望与兴趣。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更加注重与生活、科技等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近几年来的社会热点与现象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与活跃,从而有助于教学实效性提高。比如,教学电磁波相关问题时,教师可根据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物品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师说:手机是新时代的产物,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聊天工具,只要有了它,就能随时随地与他人联系。但是同学们知道手机这一功能使用了什么原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探讨手机聊天这一功能的原理。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本节课教学知识内容的学习。
  2.利用物理实验创设教学情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不可缺少,它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激发起对物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对教学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理解物理实验本质与规律。比如,讲解“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时,教师可将四个形状完全一样的金属片与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让学生观察其是否同时落地,最终结果是金属片最先着地。在学生潜意识里,金属片的质量要比纸片质量重,认为质量重的金属片最先落地属于正常现象。之后,教师将纸片揉成团,再让这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这次实验结果是纸团最先落地。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疑惑,为什么形状改变过后,下落速度随之发生了变化呢?于是就会针对这一问题研究物理下落速度与空气阻力有关,而与物体重量无关。那如果是在真空条件下,物体下落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此时,物理教师可借助牛顿重新进行实验,让学生明白许多现象都会受到空气阻力对其的影响,但是如果只有重力的话,不同物体下落速度是一样的。
  三、加强师生交流,营造研究性学习氛围
  在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太注重对学生研究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发展与培养,有的教师由于教学理念的缺失,不尊重学生人格与个性,扼杀学生想象力。所以在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全体学生的了解,及时掌握学生实际心理,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应当及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即使这些想法与思路有不合理与不完善的地方,教师也不应当批评与辱骂,而要及时引导学生加以改善;当学生的解题思路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时候,教师也不能严加指责与嘲笑,而要通过逐步引导与讲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发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总结、归纳失败原因。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幅度提升,物理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随之提高。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研究性学习氛围,拓宽学生知识层面,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与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迎战.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明秀坤.探究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唐婷.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4]熊玲玲.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5,93:129.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古以来,文史相通。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应用到历史教学之中,是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历史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优秀资源,辅助历史教学。  关键词: 优秀文学作品 历史教学 教学应用  一、文学作品引入历史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学习历史离不开史料文献。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是有限的,而且历史上的很多社会现象在史书里未必有正式的记载,反而在一些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高中地理教育的问题逐步显现,特别强调知识的传授,重视技能培训、技术传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将探究性学习引入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地理素养的创新人才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应该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必须重新定位教学主客体,注重课程资源开发,创设各种情境,重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教学语言的科学运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语言是教学与学生沟通的直接桥梁,通过优化教学语言,能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素质教学要求及学生认知特点,多角度阐述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运用教学语言。  关键词: 教学语言 高中物理 应用策略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行为信息的方式,包括口语语言、肢体语言及文字语言,是教学活动
摘 要: 情境体验式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探究、课堂研讨、教学扮演和课外实践等内容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强化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情境体验式教学已经成为未来地理教学研究的重点。通过进一步强化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体验感悟等方面的功能,情境体验式教学已经逐渐成长为促进学生与教师相互成长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且能够
摘 要: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可以说,没有它,就不会有今天文明进步的生活,所以学好物理应该是一个高素质公民具备的前提。那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 活化教学 高中物理 生活实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门话题,作为处于高中物理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模式,体验式学习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受瞩目的关注对象,强调学习的实践性,旨在引导学习者通过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情经验,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进而提升学生地理水平。可以说,体验式学习是最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同时也是最符合初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的一种模式,它的具体应用
摘 要: 新课标课程改革之后,各式各样的新型教学法如雨后春笋般在课堂上不断涌现,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初中地理内容繁多且知识点较为琐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能够将构建性学习与地理知识有效整合,从而转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