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美术教育 参与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01-01
当前,在全国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然而长时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因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重讲授轻参与、重技法轻创造”,使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更谈不上认知、技能、兴趣、创造等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要真正改革农村美术素质教育,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心理策略:培养意识,形成参与定势
l、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农村现有的题材,从农村学生熟悉的资源挖掘入手。以现实激趣:这就要求教师挖掘农村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
2、沟通情感:农村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接住外边的新事物少,胆小,怕老师,难以沟通等都是她们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这就要教师根据她们各自的心理特点来沟通才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缩短师生距离。实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课堂中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条件。
(2)给予学生安全感。农村的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回答问题不论对错,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回答错误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农村的学生见识少,如果对照课本死板,机械的讲,她们都好像听天书一样,根本无法理解,更谈不上激情了,美术和别的课不一样,可以完全离开课本,这就要求老师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进行授课,这样一来学生即熟悉而且难度也不大,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创造。
二、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l、加强技法训练。绘画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构图、造型、勾线、上色;中国画的笔墨、布局;素描的透视、线条……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拓展想象空间。“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农村绘画题材丰富,虽然在农村但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实物演示即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
3、选择创作途径。
(1)观察比较法。小学五,六年级段学生的观察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
(2)临创结合法。学生在模拟、参考范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将范画的形象加以增减、缩放、挪移、变化等处理,组成新画面。同时,大胆用色,依照创意表现。但要告诫学生在作画时,不要用尺去画出呆板的线条,不要沿瓶盖去画出死板的圆圈,要让他们知道那是一种机械的作画方法,按照那种方法画出来画是无生命的。
(3)玩做结合法。学生天性爱玩,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如:《画熊猫》一课,让学生先用二年级学过的撕纸拼贴做做玩玩,再画下来。《下雪了》一课可选择一个下雪天,让学生去雪中玩玩,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寓教于乐。在游戏之余,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创作便得心应手、各具其态。
三、环境策略:创造条件,提供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除了进行正常绘画活动以外,还可如下操作:
l、课堂绘画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绘画是由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绘画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画,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在黑板上,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教”中参与。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讲台与课桌近在咫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却遥遥千里,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学海无涯”而厌课、厌学。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3、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说”中参与。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质量,必须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在三年级一般以师生互评为主。在这里,“这幅真美”始终是学生得到的评价。从四年级下半学年开始,一般以学生互评为主,让几个同学相互评价对方的画,把个人的审美标准和作画认知表现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在这一形式的评价中,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评价标准。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画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优点,如果发现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创意,可以把画取回重新修改,完善作品.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01-01
当前,在全国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然而长时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因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重讲授轻参与、重技法轻创造”,使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更谈不上认知、技能、兴趣、创造等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要真正改革农村美术素质教育,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心理策略:培养意识,形成参与定势
l、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农村现有的题材,从农村学生熟悉的资源挖掘入手。以现实激趣:这就要求教师挖掘农村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
2、沟通情感:农村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接住外边的新事物少,胆小,怕老师,难以沟通等都是她们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这就要教师根据她们各自的心理特点来沟通才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缩短师生距离。实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课堂中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条件。
(2)给予学生安全感。农村的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回答问题不论对错,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回答错误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农村的学生见识少,如果对照课本死板,机械的讲,她们都好像听天书一样,根本无法理解,更谈不上激情了,美术和别的课不一样,可以完全离开课本,这就要求老师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进行授课,这样一来学生即熟悉而且难度也不大,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创造。
二、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l、加强技法训练。绘画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构图、造型、勾线、上色;中国画的笔墨、布局;素描的透视、线条……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拓展想象空间。“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农村绘画题材丰富,虽然在农村但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实物演示即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
3、选择创作途径。
(1)观察比较法。小学五,六年级段学生的观察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
(2)临创结合法。学生在模拟、参考范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将范画的形象加以增减、缩放、挪移、变化等处理,组成新画面。同时,大胆用色,依照创意表现。但要告诫学生在作画时,不要用尺去画出呆板的线条,不要沿瓶盖去画出死板的圆圈,要让他们知道那是一种机械的作画方法,按照那种方法画出来画是无生命的。
(3)玩做结合法。学生天性爱玩,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如:《画熊猫》一课,让学生先用二年级学过的撕纸拼贴做做玩玩,再画下来。《下雪了》一课可选择一个下雪天,让学生去雪中玩玩,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寓教于乐。在游戏之余,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创作便得心应手、各具其态。
三、环境策略:创造条件,提供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除了进行正常绘画活动以外,还可如下操作:
l、课堂绘画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绘画是由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绘画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画,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在黑板上,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教”中参与。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讲台与课桌近在咫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却遥遥千里,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学海无涯”而厌课、厌学。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3、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说”中参与。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质量,必须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在三年级一般以师生互评为主。在这里,“这幅真美”始终是学生得到的评价。从四年级下半学年开始,一般以学生互评为主,让几个同学相互评价对方的画,把个人的审美标准和作画认知表现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在这一形式的评价中,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评价标准。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画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优点,如果发现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创意,可以把画取回重新修改,完善作品.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