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朗读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我国文言文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抒写着祖先的喜怒哀乐,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璀璨的瑰宝。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文言文的独特语法体系与当今西化的现代文语法相去甚远,这就是现在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感到枯燥吃力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种情况,多数语文教师管用的办法不多,教学时,一般都在文言文的串讲上下功夫,而考试时,则训练学生大量做题。这样的教学不但学生学不好文言文,考试成绩也不会理想。诚然,文言文教学中固然需要串讲,习题训练也有必要,但一味地串译和做题,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和效果。那么,文言文教学应怎么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抓好文言文朗读是关键。
  注重朗读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书不厌千遍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耳熟能详的老话,都是在说朗读的作用。一代代大师巨匠都是在朗读中成长起来的,千百年的古代教学成就证明,朗读法是文言文教学的必经之路。
  简单地说,文言文朗读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是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语言写在纸上是死的,但是一旦读出来就是有声的。特别是古代汉语,尤其讲究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音乐性很强,有一种音乐感。这种音乐美感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会唤起他们的审美感受。人都是爱美的事物的,高中学生更是如此。当他们读起文言文的时候,即使暂时不懂其中意思,但语言的音乐美就已经把他们吸引住了,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油然而生。
  二是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借此激发学生创造力。大家都知道,文质兼美的文章,大多是写景文章,文章里优美的景色就会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会让学生更爱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当学生朗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他(她)的心早已融化在那一片灿烂的云霞里;当学生诵读“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志听而下泪矣。”他(她)的想象早已和袁宏道一起飞到虎丘山,沉醉在那一片迷人的月色里。
  三是可以让学生更贴近作者的心灵,深刻体会文章内容。古代作者在写文章时,是很讲究语言的平仄和抑扬顿挫的,此种妙处非朗读不能体会,光靠教师的讲会让这种趣味消失得无影无踪,只会离作者越来越远,更不要说把握文章的内容了。比如袁枚的《祭妹文》中,作者最后写到:“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老师只需深情读出,不要讲,学生只怕早已泣不成声了。这时候,教师适当分析文章内容,学生就会一下子抓住要点,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
  那么,怎样进行朗读呢?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也是总说纷纭,但是我想有一些基本规律是可以把握的。作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规律及技巧,并进行文言文朗读强化训练。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以下四条路径:
  1、读准字音,就是通过教师范读,或者指导学生运用注释及工具书查明读音,使学生准确掌握文言文字词的正确读音、停顿方法。如在长句中的主谓间、较长的动宾间、较长的附加成分与中心语间、较长的并列间停顿等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2、读得流畅顺达,就是教学时,在语气、语调及重音上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思想,要求教师注意指导及训练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内容意义的基础上,对文章各种句式的读法加以指导。如陈述句要读得平缓,疑问句、祈使句要读得语调上扬,感叹句要语调降抑等等。这是对读的进一步要求,只有这一关过去了,才能在下一步读出文章的韵味。这一步要求学生断句正确,但不一定要有很准确的语气和语调。
  3、读出情感和韵味,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将自己的感情与文章的感情融为一体,把自己想象成作者,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体会作者当时的所见所感。这是比较高级的诵读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和课文内容的关键一步。一般说来,只要教师指导到位,做到读出文章的味道是不难达到的。
  4、熟读成诵,就是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文章背诵下来,只要前三步做好了,这一步一般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至此,文章已经被学生全部理解,并装进自己的脑子,成了他(她)一生的财富。
  文言文朗读教学方法不止以上这些,还有快读、慢读、夸张读等多种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只要紧紧抓住朗读这个关键环节,灵活运用,文言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朗读时文言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真正用心去引导学生用美的语气语调诵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其他文献
当今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我国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此令一出,引起争议一片。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完成提高学生体质的任务,毕竟在基层学校这种锻炼模式很容易遭到抵制。我准备在音乐教学中把校园集体舞进行推广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为了缓解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情况,使校园集体舞逐步走进课堂,研究其
期刊
[摘要]本文把电工技能实训课分成:准备环节、讲解环节、示范环节、操作环节、考核环节、总结环节六个环节,并分别阐述了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试为广大电工技能实训教师一定的教学参考,不足之处,还望同行不吝赐教。  [关键词]电工技能实训;教学效果;操作技能 电工技能实训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维修电工所必需的电工基本工艺和基本
期刊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一、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
期刊
围绕topic(话题)为主线展开复习,中考英语考纲共有24个话题。1.个人情况,2家庭、朋友与周边的人,3周围的环境,4.日常活动,5学校生活,6兴趣与爱好,7.个人感情,8人际关系,9计划于愿望,10节假日活动,11购物,12.饮食,13.健康,14.天气,15.文娱与体育,16.旅游与交通,17.语言学习,18.环境与自然,19聚会,20.打电话,21问路,22..热点话题等。围绕这些话题,合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现状,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技术装备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对教育技术装备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教育技术装备;新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在如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教育技术装备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技术装备该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才能一直对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呢?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阐述说明。  一、教育技术装备的现状  
期刊
[摘要]我们教师除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外,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汉语教材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本文主要从汉语教材和教师人格魅力两个方面粗浅的谈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汉语;德育教育;问题;对策一、学习汉语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作为我国的通用语,在社会交际和信息传播中的
期刊
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因此,通过质疑来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问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手段。  一、把握时机,精心“设问”  许多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问几个“是不是”“对不对”“是吧”就是质疑教学了,这完全是错误的。课堂教学的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以落实教学任务为宗旨。教师的问题设计要紧扣重点、难点,分
期刊
《围城》中的男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落魄的文人,他经历了曲折、坎坷的情感历程。首先无知的方鸿渐被鲍小姐引诱并抛弃,而后又被苏文纨利用并惨遭报复,最后陷入孙柔嘉的婚姻“围城”被控制而无法脱身。这一切的经历使方鸿渐饱受情感的折磨,现在我们从他的情感经历来剖析爱情观。  一、性欲不等于爱情  方鸿渐与鲍小姐的相遇是他的第一次情感经历。他在回国的船上遇到了鲍小姐,迎来了生命中情感经历的第一个春天。然而,这个春
期刊
新课程所蕴涵的思想可用平等、个性、开放、多元来概括。平等,即:学生享受平等;个性,即: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多彩的人格;开放指教材的开放性;多元,提倡教材、教学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它强调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由原来关注学科知识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也就是以人为本,民主教育思想。其特点是交给学生通向社会的钥匙。其真谛是不仅满足一般学生的发展,还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有利于教
期刊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 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  约弗夫(S.L.YOVEFF,1972)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