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电影是以数字方式制作、传输和放映的影片。数字化的电影创作方式为创作者提供了实现想像力的广阔空间,而数字电影的发行和放映则会改变当前电影领域的运行模式。与传统35毫米胶片电影相比,数字电影的发行和放映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流程:数字电影数据使用专用服务器从发行商处通过卫星、通讯网、有线电视网等传送到影院进行实时放映,不会再有物理意义上的电影拷贝了。数字电影还可以通过移动硬盘或压缩成一张光盘,交给影院放映。
关键词:数字电影;放映;传统放映
一、优势明显:数字放映与传统放映的比较
这种模式带来的变化是相当明显的。由于数字电影节目的发行不再需要像传统电影那样洗印大量拷贝,意味着在发行中,拷贝复制、运输、储存、回收等巨额费用可以减少多达90%;这还意味着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画面,或者完全用计算机生成的数字电影,再也不用为了转换成拷贝发行而进行“数转胶”扫描。而数字传输技术的保障,使整部影片在传输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质量损失,从而使观众可以与影片导演看到一样画质的影片。数字放映也不存在刮伤拷贝的问题,可以避免出现胶片因光源照射导致的老化、褪色,确保影片永远光亮如新。观众可以欣赏到更加精彩的画面,没有划痕、晃动、斑点,也不存在重影和接片的干扰。可以说,传统胶片电影是力争“再现”画面,而数字放映机是忠实“重现”导演的设想。胶片电影尽管在拍摄时像素比数字电影高,但是经过洗印、制作标准拷贝、放映拷贝后,像素已经大大下降,放映时的损耗也特别大。而数字电影几乎是“零损耗”,目前的数字电影放映机能达到2048X1080分辨率或 660万像素,比胶片电影要清晰。在美国最早开始数字商业放映的1999年,观众看完《星球大战 I——幽灵的威胁》后,85%的人评价图像质量“非常好”,超过了胶片放映的效果。
数字电影最大的优势,不仅仅是对电影画面和音效的改变,重要的是可以让一部影片第一时间同步在影院上映,并且解决了国产影片小规模发行的难题。一旦数字电影信号通过卫星或网络发出,从理论上说,无论多少家数字影院,也不管它在地球的什么位置,都可以同时映出同一个节目。这对于地形条件复杂,很多地方交通不便的我国来说,发展数字电影,把优秀的影片传送到偏远地区是最理想的选择。同时,数字电影的放映设备还可以为影院提供增值服务,如直播体育比赛、音乐会、远程教育、大型会议等,逼真的现场效果和气氛不是在家里看电视直播可以感受到的。这些可能性改变了电影院胶片放映的单一模式,使之向实时、多功能、互动的经营模式转变。
二、发展迅速:当前中国数字影院的建设
最近,根据电影产业改革调整的要求,为加强对数字电影的经营管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龙数字制作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中影集团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目前,在该公司旗下已经有51家数字影院(厅),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北京目前有10家数字影厅,它们是北京华星国际影城、新东安影城、东方新世纪影城、时代电影院、北京剧院、大华电影院、青年宫电影院、中影电影院、东环电影院和紫光电影院。在供片方式上,该公司采取对数字影院直接供片的方法,将数字节目直接排映到各数字影院。
数字影院的良好表现吸引着社会资金和海外资本,它们开始谋求共同参与国内不同层次的大、中、小数字影厅的建设。目前,已经有上海、新疆、南京的6家影院自己购置数字设备,建设数字影厅。截至2004年6月,我国内地已有57家数字影院(厅)。这些影院装备的是巴可公司 (BARCO)或科视公司(CHRISTIE)生产的DLP数字放映机,性能都比较稳定。日前华星影院更换了一台全国只此一家的比利时产2K数字放映机,替换下了2002年安装的1.3K第一代数字放映机,使画面影像度、清晰度提高三倍。
三、前景广阔:数字影院建设的未来
数字电影的放映环节和制片环节、发行环节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数字影厅少,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数字电影的制作和引进,导致许多片商在制作数字电影时态度谨慎而保守。如果数字影厅越来越多,对于制片方,尤其是国产影片的制片方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的。长期以来,不少的国产影片因得不到院线公司的青睐,排不上好的档期,甚至无法和观众见面,投资回收得不到保证。一般的影片,在院线放映达不到1000万元票房就没有太多利润,如果在数字放映厅上映时票房达到三四百万元就能赢利,这显然非常利于制片方资金的回转和再投资。
数字影厅越来越多,对于发行商也非常有好处。通过卫星通信传送数码电影,发行商可以节省拷贝复制费和将拷贝送到各电影院的运费;对于畅销电影,发行商在开始发行时不必为决定拷贝数量而伤脑筋,他可以通过卫星通信随时向众多电影院增加发行数码拷贝;通过宽带电影发行网络,过去建立的复杂且成本高昂的胶片发行系统则可完全放弃。由于采用全世界范围同时发行成为可能,发行商可以有效地防止制作及销售盗版。
我国大约有4000家电影院。表面看来,已经建成的数字影院与我国固有的庞大传统电影放映网络相比只是沧海一粟,但是,这些数字影院都是建在繁华大城市,它们创造票房收入不可轻视。现在,数字电影的57个放映厅的票房稳定在总票房的24%左右。从影片的放映成绩来看,数字电影表现出了明显优于普通胶片电影的商业开发潜质:观众人数多、人均票价高、票房收入高,等等。预计到今年年底,100个数字放映厅的票房将可能增至总票房的40%左右,而未来300个放映厅的票房将有望超过50%。
新世纪的数字电影给了我国电影业一个难得的机遇。然而,它依然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抓住机遇,从而实现跳跃式发展。如何在短期内完成全国放映院线的改造,使电影业一跃由“夕阳”状态转变为“朝阳产业”的状态,很重要的办法就是以数字电影的商业发展前景作为卖点,努力寻找资金和技术方式,从而获得产业更新再造的发展机会。加入WTO以后,外资参与国内电影院线建设的持股比例已经可以达到49%,这对我国电影产业技术水平的跳跃式发展将提供非常好的条件。目前我国在数字电影放映领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这将积极推动数字电影制作、发行的发展。我们相信,借助数字技术的翅膀,新世纪的中国电影产业,会一路走好。
关键词:数字电影;放映;传统放映
一、优势明显:数字放映与传统放映的比较
这种模式带来的变化是相当明显的。由于数字电影节目的发行不再需要像传统电影那样洗印大量拷贝,意味着在发行中,拷贝复制、运输、储存、回收等巨额费用可以减少多达90%;这还意味着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画面,或者完全用计算机生成的数字电影,再也不用为了转换成拷贝发行而进行“数转胶”扫描。而数字传输技术的保障,使整部影片在传输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质量损失,从而使观众可以与影片导演看到一样画质的影片。数字放映也不存在刮伤拷贝的问题,可以避免出现胶片因光源照射导致的老化、褪色,确保影片永远光亮如新。观众可以欣赏到更加精彩的画面,没有划痕、晃动、斑点,也不存在重影和接片的干扰。可以说,传统胶片电影是力争“再现”画面,而数字放映机是忠实“重现”导演的设想。胶片电影尽管在拍摄时像素比数字电影高,但是经过洗印、制作标准拷贝、放映拷贝后,像素已经大大下降,放映时的损耗也特别大。而数字电影几乎是“零损耗”,目前的数字电影放映机能达到2048X1080分辨率或 660万像素,比胶片电影要清晰。在美国最早开始数字商业放映的1999年,观众看完《星球大战 I——幽灵的威胁》后,85%的人评价图像质量“非常好”,超过了胶片放映的效果。
数字电影最大的优势,不仅仅是对电影画面和音效的改变,重要的是可以让一部影片第一时间同步在影院上映,并且解决了国产影片小规模发行的难题。一旦数字电影信号通过卫星或网络发出,从理论上说,无论多少家数字影院,也不管它在地球的什么位置,都可以同时映出同一个节目。这对于地形条件复杂,很多地方交通不便的我国来说,发展数字电影,把优秀的影片传送到偏远地区是最理想的选择。同时,数字电影的放映设备还可以为影院提供增值服务,如直播体育比赛、音乐会、远程教育、大型会议等,逼真的现场效果和气氛不是在家里看电视直播可以感受到的。这些可能性改变了电影院胶片放映的单一模式,使之向实时、多功能、互动的经营模式转变。
二、发展迅速:当前中国数字影院的建设
最近,根据电影产业改革调整的要求,为加强对数字电影的经营管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龙数字制作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中影集团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目前,在该公司旗下已经有51家数字影院(厅),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北京目前有10家数字影厅,它们是北京华星国际影城、新东安影城、东方新世纪影城、时代电影院、北京剧院、大华电影院、青年宫电影院、中影电影院、东环电影院和紫光电影院。在供片方式上,该公司采取对数字影院直接供片的方法,将数字节目直接排映到各数字影院。
数字影院的良好表现吸引着社会资金和海外资本,它们开始谋求共同参与国内不同层次的大、中、小数字影厅的建设。目前,已经有上海、新疆、南京的6家影院自己购置数字设备,建设数字影厅。截至2004年6月,我国内地已有57家数字影院(厅)。这些影院装备的是巴可公司 (BARCO)或科视公司(CHRISTIE)生产的DLP数字放映机,性能都比较稳定。日前华星影院更换了一台全国只此一家的比利时产2K数字放映机,替换下了2002年安装的1.3K第一代数字放映机,使画面影像度、清晰度提高三倍。
三、前景广阔:数字影院建设的未来
数字电影的放映环节和制片环节、发行环节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数字影厅少,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数字电影的制作和引进,导致许多片商在制作数字电影时态度谨慎而保守。如果数字影厅越来越多,对于制片方,尤其是国产影片的制片方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的。长期以来,不少的国产影片因得不到院线公司的青睐,排不上好的档期,甚至无法和观众见面,投资回收得不到保证。一般的影片,在院线放映达不到1000万元票房就没有太多利润,如果在数字放映厅上映时票房达到三四百万元就能赢利,这显然非常利于制片方资金的回转和再投资。
数字影厅越来越多,对于发行商也非常有好处。通过卫星通信传送数码电影,发行商可以节省拷贝复制费和将拷贝送到各电影院的运费;对于畅销电影,发行商在开始发行时不必为决定拷贝数量而伤脑筋,他可以通过卫星通信随时向众多电影院增加发行数码拷贝;通过宽带电影发行网络,过去建立的复杂且成本高昂的胶片发行系统则可完全放弃。由于采用全世界范围同时发行成为可能,发行商可以有效地防止制作及销售盗版。
我国大约有4000家电影院。表面看来,已经建成的数字影院与我国固有的庞大传统电影放映网络相比只是沧海一粟,但是,这些数字影院都是建在繁华大城市,它们创造票房收入不可轻视。现在,数字电影的57个放映厅的票房稳定在总票房的24%左右。从影片的放映成绩来看,数字电影表现出了明显优于普通胶片电影的商业开发潜质:观众人数多、人均票价高、票房收入高,等等。预计到今年年底,100个数字放映厅的票房将可能增至总票房的40%左右,而未来300个放映厅的票房将有望超过50%。
新世纪的数字电影给了我国电影业一个难得的机遇。然而,它依然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抓住机遇,从而实现跳跃式发展。如何在短期内完成全国放映院线的改造,使电影业一跃由“夕阳”状态转变为“朝阳产业”的状态,很重要的办法就是以数字电影的商业发展前景作为卖点,努力寻找资金和技术方式,从而获得产业更新再造的发展机会。加入WTO以后,外资参与国内电影院线建设的持股比例已经可以达到49%,这对我国电影产业技术水平的跳跃式发展将提供非常好的条件。目前我国在数字电影放映领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这将积极推动数字电影制作、发行的发展。我们相信,借助数字技术的翅膀,新世纪的中国电影产业,会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