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拓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时代创新需要创新的新型人才,创新的新型人才需要有创新的教育,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是最需要有创新精神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创新方法
教师有了创新精神才会培养出下一代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当前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需要。回望过去,所有的发明与创造都是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得以实现的,所以,学生所拥有知识的质和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和前提,要求教师更要走在创新的前沿。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他们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与前途,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用老一套的方法来教学与教育学生,教师的观念、教学方法都要有所创新。那么,作为众科目中最为重要的语文学科,该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中,我有这样一些深刻的体会。
一、启迪兴趣,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对做任何事情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它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的主观的意识倾向,是可以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求知的动力,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是探索未知领域最强有力的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对兴趣做过深刻的阐述,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知者”,可见兴趣无论在过去和现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是和学生的情感紧密联系着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一知识有兴趣时,就会倾注全部激情,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致盎然地、专心致志地、持续地去钻研它,甚至会产生迷恋的状态,产生出强大的学习能量。相反,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兴味索然,没有一探究竟的欲望时,他们的各种感知器官都会处于闭滞状态,创新就更是无从谈起。可见,兴趣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灵活设计教学内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打开创新的大门。
二、改进教学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学生在教师事先准备就绪的教案中,按部就班的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前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思维的互动,对知识的共同探究,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这样被扼制住了。 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不容许学生有半点的不服从或者差错,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命令与执行的关系。这种“上下级”的关系,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缺乏自信心,完全服从于老师的领导,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创新个性更无从谈起了。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和做法,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自己走向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坚决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充分动脑、动口与动手的空间,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主人的身份。师生关系平等,互相尊重,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想说、敢说,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其次,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原来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只注重学生的统一性,完全不在乎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注重课堂主人的地位,完全地领导学生,轻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以上的这些使教师以“讲”代“教”,以“教”代“学”的行为更为突出,教师呆板地教,学生呆板地学,累了教师,苦了学生,学生主官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被完全地抹杀。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把“教”变成指导学生“学”。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真正把“教学”变成“导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注重教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身发展的问题。教师要从“教”上下功夫,教学内容的安排、目标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都要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的现代教育观。 再次,创设新情境,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实践表明,当学生在一个特定的、已经完全适应了的环境下学习,他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都会被固定在一个框架里,不可能对知识进行延伸,创新的心理更无从谈起。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很多,无论是哪种,都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知识背景出发。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可供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把知识运用到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自主地学习,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完美地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心理、感情等方面的因素,这样的教学才不会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是创新思维的关键
对学生质疑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深刻地认识这一点。 长期以来,教师认为学生不会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就算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不予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学生不敢提出问题,只是墨守成规,跟随老师的脚印前进,教师、教材成了绝对的权威,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事实上,学生能够质疑就说明他们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疑问才会有创新。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提出疑问,不管是与教学有关或无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与众不同,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与理解,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情绪被激发,不仅调动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创新的激情也随之迸发。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疑难要科学,要针对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名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学生有了信心,就会全神贯注地探索与思考,课堂就会兴趣盎然,避免了以往的呆板与枯燥。 总之,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力量之源,是开启学生创造之门的钥匙。初中语文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创新教育也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使命,创新教育的加入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它将向着更健康、文明的方向前进,但它又与以往教育紧密联系。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改革教学方法,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潜能,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激发,而且学习潜能、智力开发、创新意识都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金晓.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 学周刊,2011
(32).
[2]王应平.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当代职校
生,2004(S1).
[3]金亚南,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2009
(11)
(河源市龙川县田心第二中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创新方法
教师有了创新精神才会培养出下一代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当前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需要。回望过去,所有的发明与创造都是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得以实现的,所以,学生所拥有知识的质和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和前提,要求教师更要走在创新的前沿。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他们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与前途,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用老一套的方法来教学与教育学生,教师的观念、教学方法都要有所创新。那么,作为众科目中最为重要的语文学科,该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中,我有这样一些深刻的体会。
一、启迪兴趣,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对做任何事情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它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的主观的意识倾向,是可以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求知的动力,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是探索未知领域最强有力的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对兴趣做过深刻的阐述,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知者”,可见兴趣无论在过去和现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是和学生的情感紧密联系着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一知识有兴趣时,就会倾注全部激情,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致盎然地、专心致志地、持续地去钻研它,甚至会产生迷恋的状态,产生出强大的学习能量。相反,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兴味索然,没有一探究竟的欲望时,他们的各种感知器官都会处于闭滞状态,创新就更是无从谈起。可见,兴趣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灵活设计教学内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打开创新的大门。
二、改进教学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学生在教师事先准备就绪的教案中,按部就班的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前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思维的互动,对知识的共同探究,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这样被扼制住了。 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不容许学生有半点的不服从或者差错,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命令与执行的关系。这种“上下级”的关系,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缺乏自信心,完全服从于老师的领导,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创新个性更无从谈起了。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和做法,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自己走向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坚决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充分动脑、动口与动手的空间,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主人的身份。师生关系平等,互相尊重,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想说、敢说,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其次,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原来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只注重学生的统一性,完全不在乎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注重课堂主人的地位,完全地领导学生,轻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以上的这些使教师以“讲”代“教”,以“教”代“学”的行为更为突出,教师呆板地教,学生呆板地学,累了教师,苦了学生,学生主官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被完全地抹杀。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把“教”变成指导学生“学”。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真正把“教学”变成“导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注重教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身发展的问题。教师要从“教”上下功夫,教学内容的安排、目标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都要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的现代教育观。 再次,创设新情境,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实践表明,当学生在一个特定的、已经完全适应了的环境下学习,他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都会被固定在一个框架里,不可能对知识进行延伸,创新的心理更无从谈起。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很多,无论是哪种,都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知识背景出发。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可供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把知识运用到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自主地学习,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完美地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心理、感情等方面的因素,这样的教学才不会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是创新思维的关键
对学生质疑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深刻地认识这一点。 长期以来,教师认为学生不会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就算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不予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学生不敢提出问题,只是墨守成规,跟随老师的脚印前进,教师、教材成了绝对的权威,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事实上,学生能够质疑就说明他们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疑问才会有创新。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提出疑问,不管是与教学有关或无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与众不同,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与理解,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情绪被激发,不仅调动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创新的激情也随之迸发。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疑难要科学,要针对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名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学生有了信心,就会全神贯注地探索与思考,课堂就会兴趣盎然,避免了以往的呆板与枯燥。 总之,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力量之源,是开启学生创造之门的钥匙。初中语文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创新教育也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使命,创新教育的加入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它将向着更健康、文明的方向前进,但它又与以往教育紧密联系。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改革教学方法,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潜能,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激发,而且学习潜能、智力开发、创新意识都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金晓.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 学周刊,2011
(32).
[2]王应平.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当代职校
生,2004(S1).
[3]金亚南,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2009
(11)
(河源市龙川县田心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