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群体,有自身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管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消费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是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联结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群体,也受到社会消费的影响,消费观是否正确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本文分析总结了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些基本现状、消费特点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也较以往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消费方向也不只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加入了健康消费、文化消费、精神消费等方面的需要。其主要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大学生的学习费用是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第二、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吃、穿、住、行、用几个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其标志是硬性消费比值下降,软性消费比值上升,恩格尔系数降至41.9%。第三、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2.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非凡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资金来源单一。大多依靠家庭资助。很少一部分是贷款或勤工俭学。
(2)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由生源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消费水平的差异;第二方面是由于年龄和心态的变化导致的消费差异。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受集体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轻易就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轻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盲目购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总的来说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都属于冲动型的消费。
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轻易形成攀比消费。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享受消费和高消费。近些年来受西方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享受生活成为指导消费的新观念。除此之外,在大学生中存在高消费的现象,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别出心裁的东西,追求前卫新潮,加上相互之间攀比心理严重,往往会出现消费负担过重,消费水平超出了实际需求或家庭的支付能力。
2.大学生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和消费特点的分析,了解到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原因。当前有些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将孩子送入了学校,不管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结果是一部分同学虽然挂上了大学生的头衔,而实际中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能力,思想和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堕落,变得成天无所事事,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享受消费上。第二、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正确的引导。第三、学校教育原因。现在的高校在消费教育方面也都存在一些不足。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
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为明显。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提供消费参考意见,加强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
2.学校教育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整顿校园环境是从客观上给大学生创设了培养正确消费观的环境。
3.家庭教育
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要实事求是地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2).
[2]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3]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消费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是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联结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群体,也受到社会消费的影响,消费观是否正确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本文分析总结了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些基本现状、消费特点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也较以往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消费方向也不只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加入了健康消费、文化消费、精神消费等方面的需要。其主要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大学生的学习费用是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第二、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吃、穿、住、行、用几个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其标志是硬性消费比值下降,软性消费比值上升,恩格尔系数降至41.9%。第三、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2.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非凡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资金来源单一。大多依靠家庭资助。很少一部分是贷款或勤工俭学。
(2)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由生源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消费水平的差异;第二方面是由于年龄和心态的变化导致的消费差异。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受集体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轻易就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轻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盲目购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总的来说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都属于冲动型的消费。
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轻易形成攀比消费。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享受消费和高消费。近些年来受西方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享受生活成为指导消费的新观念。除此之外,在大学生中存在高消费的现象,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别出心裁的东西,追求前卫新潮,加上相互之间攀比心理严重,往往会出现消费负担过重,消费水平超出了实际需求或家庭的支付能力。
2.大学生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和消费特点的分析,了解到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原因。当前有些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将孩子送入了学校,不管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结果是一部分同学虽然挂上了大学生的头衔,而实际中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能力,思想和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堕落,变得成天无所事事,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享受消费上。第二、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正确的引导。第三、学校教育原因。现在的高校在消费教育方面也都存在一些不足。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
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为明显。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提供消费参考意见,加强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
2.学校教育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整顿校园环境是从客观上给大学生创设了培养正确消费观的环境。
3.家庭教育
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要实事求是地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2).
[2]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3]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