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严重不足、人口众多的国家,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发展极不平衡。根据这种国情、林情,针对林业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林业;产业;现状;趋势;政策取向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由小到大,由缺到全,由弱渐强,目前已形成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多种产品的复合产业群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产业发展迅猛,势头强劲。据统计,2001年至2005年,林业产业实现增加值4368亿元,年均递增21.4%,2006年林业产业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25.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8.1%,第二产业增长49.1%,第三产业增长20.7%,在主要林产品中,近5年,竹材产量平均增长19.6%,其中2006年增长13.9%;人造板平均增长40.6%,其中2006年增长16.2%; 家具平均增长42.2%,其中2006年增长88.3%;木地板年均增长51.4%,其中2006年增长35%,而且将持续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2)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亮点。近几年,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竹产业、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种苗花卉和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围绕一种资源,开发出一系列产品,发展一个大产业的现象层出不穷。如杨树、桉树、银杏、红豆杉等已发展成了大产业。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如经济林产品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经济林带给产区农民的增长效益约占林业第一产业的50%;森林旅游人数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06年实现社会综合效益950亿元;花卉业2006年增长速度为8.9%;竹产业产值5年间增长了近2倍。
(3)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日益突出。近几年,各地立足当地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形成了若干区域特色突出的林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如中东部地区已成为人造板生产中心,东北地区已成为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的主产区,东南沿海已成为花卉产业的主要基地,西北地区已成为经济林产品的生产基地,西南地区已成为森林旅游的胜地。
二、我国林业产业的差距
(1)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林业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在林业总产值中,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过低。据FAO(世界粮农组织)统计,在全球总产值中,林业产业所占比重为7% ,而我国比重较低;在GDP中,林业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仅为0.97%,还不到百分之一。在林业总产值中,世界发达国家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一般超过70%,高的达到90%以上,而我国为56%左右,其中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仅为7%。
(2)以木材及其他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初级低档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木浆造纸、纤维板、刨花板属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规模效益明显。我国的松香产量大,完全可以居于世界垄断地位,但目前其主要以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我国的木材综合利用率仅为60%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较大。
(3)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慢。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全国林业系统各类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25%,并且以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远低于其他行业,更低于发达国家同行业40%以上的水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利用程度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林业产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O%,远低于全国其他行业40%的平均水平。
三、发展趋势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将拉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的消费重点将由吃和穿转到住和行上来,住房面积的扩大、装修标准的提高和家具使用的增加,必将对木材消费提出巨大需求。其次,它表现为对绿色林产品需求的增加。包括经济林产品、竹产品、森林食品、花卉等等。林产品产于自然,很少污染,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有机成分等,是健康食品的首选。再次,它表现为对森林旅游多种需求的增加,精神消费需求的增加,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成为时尚,而森林旅游是最好的选择。
(2)加人世贸组织,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广阔的世界市场有待我们去开拓。按照比较经济学观点,在生产要素中,谁具有比较优势,准就能获取比较效益,谁就能占有市场。我国劳动力数量多,素质高,且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劳动力密集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林业产业,特别是林产工业如胶合板、家具生产等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制造出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出口产品。
(3)我国人均林产品消费水平较低,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林产品消费水平将会有较大提高,此外,我国林产品进口替代前景广阔。2006年我国进口原木、锯材、人造板、木浆及纸大约耗汇165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300多亿元。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不断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增添了活力。我国林业产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将呈现以下五大变化:
①林区经济结构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过去我国林区经济是“独木经济”,主要靠砍木头支撑林区经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回归自然的情结和自身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森林资源的多功能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森林旅游、花卉产业、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已成为林业产业发展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无论是营造林还是木材加工利用,都不再按计划经济模式配置资源,而是按市场机制去配置。在经济发展中,以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是必然的选择,市场配置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③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林业产业属资源约束型产业,要提高生产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必须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林业产业,特别是高增值的人造板、木浆造纸生产,规模效益明显,规模化生产是必然趋势。
④发展模式由单一国有型向多元混合型转变。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林业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非公有制林业的迅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已进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明确发展林业产业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林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面升级为主线,以增加林业职工和林农收人为根本发展点,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加快精深加工发展,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突出区域特色,提高产业素质,全面提高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以此为指导,促进林业产业全面协调高效有序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基本取向。
关键词:林业;产业;现状;趋势;政策取向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由小到大,由缺到全,由弱渐强,目前已形成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多种产品的复合产业群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产业发展迅猛,势头强劲。据统计,2001年至2005年,林业产业实现增加值4368亿元,年均递增21.4%,2006年林业产业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25.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8.1%,第二产业增长49.1%,第三产业增长20.7%,在主要林产品中,近5年,竹材产量平均增长19.6%,其中2006年增长13.9%;人造板平均增长40.6%,其中2006年增长16.2%; 家具平均增长42.2%,其中2006年增长88.3%;木地板年均增长51.4%,其中2006年增长35%,而且将持续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2)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亮点。近几年,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竹产业、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种苗花卉和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围绕一种资源,开发出一系列产品,发展一个大产业的现象层出不穷。如杨树、桉树、银杏、红豆杉等已发展成了大产业。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如经济林产品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经济林带给产区农民的增长效益约占林业第一产业的50%;森林旅游人数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06年实现社会综合效益950亿元;花卉业2006年增长速度为8.9%;竹产业产值5年间增长了近2倍。
(3)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日益突出。近几年,各地立足当地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形成了若干区域特色突出的林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如中东部地区已成为人造板生产中心,东北地区已成为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的主产区,东南沿海已成为花卉产业的主要基地,西北地区已成为经济林产品的生产基地,西南地区已成为森林旅游的胜地。
二、我国林业产业的差距
(1)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林业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在林业总产值中,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过低。据FAO(世界粮农组织)统计,在全球总产值中,林业产业所占比重为7% ,而我国比重较低;在GDP中,林业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仅为0.97%,还不到百分之一。在林业总产值中,世界发达国家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一般超过70%,高的达到90%以上,而我国为56%左右,其中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仅为7%。
(2)以木材及其他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初级低档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木浆造纸、纤维板、刨花板属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规模效益明显。我国的松香产量大,完全可以居于世界垄断地位,但目前其主要以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我国的木材综合利用率仅为60%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较大。
(3)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慢。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全国林业系统各类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25%,并且以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远低于其他行业,更低于发达国家同行业40%以上的水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利用程度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林业产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O%,远低于全国其他行业40%的平均水平。
三、发展趋势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将拉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的消费重点将由吃和穿转到住和行上来,住房面积的扩大、装修标准的提高和家具使用的增加,必将对木材消费提出巨大需求。其次,它表现为对绿色林产品需求的增加。包括经济林产品、竹产品、森林食品、花卉等等。林产品产于自然,很少污染,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有机成分等,是健康食品的首选。再次,它表现为对森林旅游多种需求的增加,精神消费需求的增加,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成为时尚,而森林旅游是最好的选择。
(2)加人世贸组织,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广阔的世界市场有待我们去开拓。按照比较经济学观点,在生产要素中,谁具有比较优势,准就能获取比较效益,谁就能占有市场。我国劳动力数量多,素质高,且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劳动力密集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林业产业,特别是林产工业如胶合板、家具生产等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制造出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出口产品。
(3)我国人均林产品消费水平较低,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林产品消费水平将会有较大提高,此外,我国林产品进口替代前景广阔。2006年我国进口原木、锯材、人造板、木浆及纸大约耗汇165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300多亿元。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不断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增添了活力。我国林业产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将呈现以下五大变化:
①林区经济结构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过去我国林区经济是“独木经济”,主要靠砍木头支撑林区经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回归自然的情结和自身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森林资源的多功能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森林旅游、花卉产业、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已成为林业产业发展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无论是营造林还是木材加工利用,都不再按计划经济模式配置资源,而是按市场机制去配置。在经济发展中,以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是必然的选择,市场配置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③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林业产业属资源约束型产业,要提高生产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必须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林业产业,特别是高增值的人造板、木浆造纸生产,规模效益明显,规模化生产是必然趋势。
④发展模式由单一国有型向多元混合型转变。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林业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非公有制林业的迅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已进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明确发展林业产业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林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面升级为主线,以增加林业职工和林农收人为根本发展点,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加快精深加工发展,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突出区域特色,提高产业素质,全面提高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以此为指导,促进林业产业全面协调高效有序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基本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