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悟”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eiz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将国际象棋作为一个产品进行重新设计,针对初学者和老年人群体,结合规则对棋子的造型进行再设计,国际象棋将被更广泛的人群接受。
  关键词:国际象棋;再设计;以人为中心;设计语义
  1 設计背景
  国际象棋文化历史悠久,是世界文化里的一块瑰宝,但是自从7世纪定型以来,便鲜有改变和发展。随着国际象棋用户群体的边缘化,青少年用户群体的缺失,体育赛事和相关节目的萎缩,以及国际象棋趋于传统保守的设计态度都使得国际象棋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不容乐观。本文针对这一现状,从现代“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角度探索国际象棋再设计的创新研究。
  2 设计创意概述
  这是一款国际象棋的重新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语义象征式的国际象棋设计(用象形的造型来代表每个棋子的含义:王、后、骑士等),这款设计从用户的基本需求出发,让象棋在美观有趣的同时,能更适合用户使用。通过对不同棋子的规则的解构,将规则编码在设计中——通过合适并且美观的造型设计来展现每一个棋子的规则,让用户在对弈的过程中对每个棋子的走法一目了然,免去查阅规则的不便。
  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初学者和老年人(易健忘)对于国际象棋规则的掌握比其他人群更慢也更吃力一些,在学习和对弈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提醒和参考来逐渐掌握国际象棋的规则。而烦琐的规则也是大多数初学者逐渐放弃这项活动的原因。从这个痛点出发,对国际象棋进行重新设计——解构六种棋子(王、后、车、马、象和兵)的走法,根据每种棋子的规则对棋子的造型进行设计。在便于辨认棋子的基础上,将规则加入棋子造型的设计中,让初学者拿起棋子便对其规则一目了然,让对规则有些生疏的用户能够在下棋的过程中唤醒记忆,不需要再重新学习规则,在对弈的过程中,棋子的造型也能时刻提醒参与者注意规则,减少犯规。
  这个设计的创新点是将传统的国际象棋用现代设计的方法解构,进行再设计,让传统物品具有崭新的含义。
  3 模型参数设定与选材和结构的关系
  在产品的模型制作中尝试了将传统的木制与现代的3D打印技术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个棋子的基本底座边长均为30mm,高度根据位序依次降低。从选材的角度上来说,象棋的绝大部分棋身采用木质材料,少部分结构较为复杂的棋头采用经过3D打印的ABS材料。这两种材料都属于比较轻质的材料,所以将棋子的体积设计得比较大,方便操纵又不显笨重。从结构的角度上来看,本设计最大的看点是在棋头的设计中融入了每一颗棋子的走法。为了方便辨认棋子棋头上的纹路,并且能将每一种棋子的走法都表达出来,棋子底面为正方形(除王和后外),王和后为底面为正方形的棱台,方便操纵,并具有象征意义。对于棋子高度参数上的设定,棋子的高度按照棋子的位序依次降低,方便从远距离辨认,并且对高度差进行合适操纵。
  4 棋子走法在设计语义中的体现
  下文对国际象棋中每个棋子的走法进行了剖析,根据棋子的走法设计棋子造型。
  王(King),又称为“国王”。王是整个棋局中最重要的棋子,它是不能被吃的。走法是横、直、斜走均可,但每次只能走一格。另外,所走到的位置不可受到对方棋子的威胁,否则会被视为“违规移动”。“王”的吃子和走法相同。后(Queen),又称为“王后”。走法是横、直、斜走均可,格数不限,但不可越过其他棋子。吃子和走法相同。车(Rook),又称“城堡”,一如中国象棋,车的走法是横走或直走,格数不限,但不可斜走,也不可越过其他棋子。吃子与走法相同,另外有一种特殊的走法,称作“王车易位”。象(Bishop),又称“主教”,象只可斜走,格数不限,但不可转向,也不可越过其他棋子。马(Knight),又称“骑士”,马的走法和中国象棋相同,同样是走“日”字。兵(Pawn)的走法是第一步向前可走一格或两格,以后每次只能向前走一格,不可向后走,或越过其他棋子。
  5 结语
  国际象棋开启智慧之门,创新思维,筑就成才之路。国际象棋是文明、高雅、内涵深邃的,棋局千变万化,趣味无穷。国际象棋有助于开发少儿的智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记忆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培养孩子的战术意识和全局观念,增强学习、生活中的计划性和灵活性,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对国际象棋的再设计能够让古老的文化重新焕发崭新的光芒。
  由于国际象棋起源于遥远的时代,当时的象棋用象形的造型来代表不同的棋子。而设计已经走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以人为中心”的产品设计体系。如果我们将国际象棋作为一个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而不是单纯的造型设计,国际象棋将会被更广泛的人群接受。
  作者简介:蔡丰(1994—),女,山西大同人,硕士在读,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影响下,趣味水彩画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变革,更加注重儿童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儿童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提高儿童的艺术美感,激发儿童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主要以绘本插画为例,对儿童趣味水彩画拓展课程的实施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水彩画教学;艺术美感;拓展课程实施;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与推进,水彩画以其易于
期刊
摘 要:大學生作为社会的主要成员,其心理健康既关乎自身的成长发展,又对推动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拓展训练的视角解析大学生品格特质,通过对参加疯行户外工作室组织活动的42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且都是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在问题应对(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与情绪控制(幻想)方面的四个因子的对比结果表明,参加过户外拓展活动的学生与未参加过拓展活动的学
期刊
摘 要:四川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种类形态各异。藏族和羌族的舞蹈在传统舞蹈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尤其对研究古老的祭祀舞蹈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近年来时代的发展,为四川藏族羌族民间传统舞蹈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藏羌民间舞蹈种类也日渐繁多,有关四川藏羌民间传统舞蹈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四川藏族羌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更全面地归纳、总结其艺术特点和文化特征,从不同角度研究其民俗特性,从
期刊
摘 要:职校山区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本文结合山区学生的特点,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性,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山区学生;创意思维;教学模式  1 提高设计创意想象力的必要性  1.1 学生缺乏创意能力  山区学生从小接触的知识相对较少,创意思维训练也很少,导致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随着电脑技术和各类软件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广泛运用,一些学生的设计逐渐趋于程式化。 
期刊
摘 要: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是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专业学科,该学科立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产业人员。但是客观来说,该专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立足于此,深入分析地方特色产业与专业融合的路径及可行性。  关键词:地方特色产业;文化创意与策划;常州市  地方特色产业能够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形成良好的融合关系,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文章以常州市为例,分析把当地特
期刊
摘 要:如今,主打地域特色文化的旅游产业激增,多数重视开发文化而忽视文创设计。本文以“闽台地域”为例,对地域特色文化进行研究,并针对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文创设计的问题整理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地域特色文化;文创设计;闽台地域  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业助推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很多地区看到了文化旅游的商机,相互模仿开发、打造特色文化景区,且多数旅游文创相互抄袭,产品无明确定位,质量参差不齐,设计
期刊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手机网民规模持续扩大,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程序数量呈指数增长。虽然新媒体市场欣欣向荣,但传统媒体却面临着巨大挑战。广播作为四大传统媒体之一,同样深陷困局。如何在保留广播优势的前提下克服自身局限,实现广播转型是传统媒体面临的问题之一。通过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广播转型的动因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广播媒体的典型发展路径,还能获得广播转型的原因和方式,从而对广播媒体的升级有客观认
期刊
摘 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为实施路径,建立师徒工作室,体现艺术、技术和手工艺的有机结合,优化了巴渝梁平地区非遗文化内容,实现技术创新,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和虚拟现实,给传统的内容赋予了新的形式,尽可能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明的需要。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交互媒介;非遗文化  0 前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技术、交互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第四届川剧节的大幕拉开,由四川庞氏文化有限公司打造的《布衣张澜》也开始和观众见面。布衣作为全剧核心的意象表达,贯穿始终,承载了张澜先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做人风范和与百姓水乳交融的布衣精神。  关键词:布衣精神;川剧;教育  雄浑悲壮的音乐配以铿锵豪迈的锣鼓套打,将我们带入了张澜先生的人生重要片段之中。全剧主要分為四场:“布衣犟项”“布衣清泉”“布衣苦舟”“布衣情深”。作为张澜先生人生
期刊
摘 要:媒体融合时代,高速发展的网络空间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这有效推动了新闻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新闻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却时常出现失实报道。尤其是突发事件后,作为舆论引导的主力军,一些主流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及时性,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本文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剖析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失实报道现象的原因、影响,以期获得解决之道,形成媒体新闻报道的及时性与真实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