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幼儿园逐步迈进现代化行列。孩子们拥有了五彩缤纷的玩具和精灵古怪的动画片。但他们在享受高科技产品的同时,正日渐疏远着那些草根化的,蕴含丰富教育资源和娱乐成分的民间游戏。我认为有必要重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挖掘利用合理的有利资源,并将它适时、有效地运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民间游戏 幼儿的发展 有效开展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伴随一代又一代儿童成长的历程中,得到了流传并发展,所配的儿歌都是当地语言,朗朗上口、趣味性强,为游戏赋予了质朴、诙谐、活泼的本色,既赢得了幼儿的青睐,又为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了草根化的教学蓝本。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为什么要研究民间游戏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研究游戏理论,是从有关游戏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原理出发的。游戏首先制约于儿童的社会生活状况,制约于儿童对前辈经验的掌握。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游戏,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广泛的地区性和独特的民族性。
当今家长们不惜重金为子女购买高档玩具,声控、电控等技术玩具进入儿童生活,有助于发展幼儿求知欲和创造性,但民间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有人认为,玩民间游戏太土气、太落后,这是对民间游戏的曲解。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正如文艺界通俗歌曲、迪斯科代替不了“民族风”一样,我们幼教界也应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有用武之地。
二、民间游戏有哪些特点
1. 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简单
有的游戏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得很开心,如:“打鼓” “捉猴” “配手心手背”等只需幼儿的一双手就可以游戏。“背人” “划船” “炒黄豆” “斗鸡” “编花篮”等也不需玩具,两名或多名幼儿互相配合就可以游戏。
民间游戏即使需用玩具也比较简单廉价,多是以废旧物品替代即可。如玩抓籽游戏可以用桃核、杏核、石子、猪羊嘎啦哈或旧麻将牌;玩“挑棍”和“出大把”可以用树枝、冰棍棍等。又如用碎布制成口袋可以踢、扔、跳格子等。用鸡毛、猪鬃做毽子,用一粒扣子和线做陀螺等。
2. 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有些游戏能够代代流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
例如:我们北方流传的“打图片”,男孩子特别喜欢。几张硬纸壳剪成圆片片,印上图案,也有的用烟盒 折成三角形,三五成群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调查中发现,有的喜欢好看的图案,有的喜欢扇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更多的喜欢好胜,符合学前儿童的竞争心理。
女孩喜欢跳皮筋,边说儿歌边跳,玩法上从跳一根到两根、三根。边说边跳可以增加兴趣,锻炼跳的动作和节奏感,玩得快乐。此外,玩沙玩水更是儿童喜欢的。
3. 民间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有独特的作用
一是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民间游戏多可以促进幼儿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大肌肉动作,跳绳 、跳皮筋、跳格子、打电球都可以发展跑、跳、投、躲闪等动作。挑棍、翻绳、抓籽、夹籽等是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配合协调。二是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弥补家庭教育缺少同伴的不足。民间游戏有许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共同进行的。同伴之间配合协调,游戏才能顺利进行。如编花篮,需要大家一齐说、一齐跳,游戏才能顺利进行。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怎样应用
1. 体育课上结合练习幼儿基本动作,安排民间游戏进行复习巩固,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锻炼技能,发展动作。
2. 在户外小型分散游戏中安排跳皮筋、跳格子、打电球、采芹菜等,幼儿根据意愿自找伙伴,自选玩具 。
3. 把民间游戏安排在室内活动区自选游戏中。
如,“抓籽” “挑棍” “扔口袋”等可以豐富幼儿游 戏内容。
4. 利用零散间隙时间做民间游戏。
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课间时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翻绳” “转拉线陀螺” “找东南西北” “手指游戏” “石头、剪子、布”等,使幼儿一日生活中减少排队、等待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下面是我们研究小组收集整理的几个适合间隙时间做的民间游戏。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民间游戏这朵小花 开得更加艳丽夺目。
捉猴
玩法: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五个手指只露出一点指头,让对方从五个指头中找中指。
目的:发展观察力与手的灵活性。
打鼓
玩法(说儿歌)
上打三通鼓(手掌侧伸,食指与中指开合三次),下打鼓三通(手指并拢,小指与无名指开合三次),两面一齐打(食指与小指同时上下开合三次,中指无名指不动),中间裂道缝(中指和无名指开开,其余不动) 。
目的:锻炼手指动作的灵活性。
炒黄豆
玩法:儿歌“炒炒,炒黄豆,炒得黄豆翻跟斗”
两人手拉手说儿歌,说到“翻跟斗”时,一起从一侧手上举过头,变成背靠背拉手。再继续说儿歌,一起翻成面对面拉手。
目的:训练动作配合协调。
背人
玩法:两人背靠背,胳膊互相挽在一起,一个人把另一个人背在背上,上面的人仰面朝天,下面的人问: “天上有什么?”上面的人说出天上的两样东西,如“星星、月亮”。然后上面的人问下面的人:“地上有什 么?”下面的人说出地上的两样东西,如“小虫、石子”。两人轮流背。身高、体重相仿者一起玩为宜。
目的:锻炼臂力、平衡能力及勇敢精神。
拍手
玩法:小朋友拉圈站好,中间一人当监督者,圈上小朋友一起说“赛赛赛”,拉手上下动三次,然后一齐 拍手说:“山连山,水连水,谁要动了,谁就不美。”说到“美”时,任意做一个动作,停住不动,监督者环 视一周,有人动了被罚掉。游戏继续进行。
目的:培养幼儿节奏感和控制能力。
总之,民间游戏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民间游戏的材料是旧的,但教育是新的;民间游戏材料是粗的,但教育是细的;民间游戏的材料是廉的,但驾驭价值是高的……让民间游戏重返幼儿园,让幼儿插上快乐的翅膀!
【关键词】民间游戏 幼儿的发展 有效开展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伴随一代又一代儿童成长的历程中,得到了流传并发展,所配的儿歌都是当地语言,朗朗上口、趣味性强,为游戏赋予了质朴、诙谐、活泼的本色,既赢得了幼儿的青睐,又为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了草根化的教学蓝本。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为什么要研究民间游戏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研究游戏理论,是从有关游戏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原理出发的。游戏首先制约于儿童的社会生活状况,制约于儿童对前辈经验的掌握。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游戏,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广泛的地区性和独特的民族性。
当今家长们不惜重金为子女购买高档玩具,声控、电控等技术玩具进入儿童生活,有助于发展幼儿求知欲和创造性,但民间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有人认为,玩民间游戏太土气、太落后,这是对民间游戏的曲解。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正如文艺界通俗歌曲、迪斯科代替不了“民族风”一样,我们幼教界也应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有用武之地。
二、民间游戏有哪些特点
1. 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简单
有的游戏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得很开心,如:“打鼓” “捉猴” “配手心手背”等只需幼儿的一双手就可以游戏。“背人” “划船” “炒黄豆” “斗鸡” “编花篮”等也不需玩具,两名或多名幼儿互相配合就可以游戏。
民间游戏即使需用玩具也比较简单廉价,多是以废旧物品替代即可。如玩抓籽游戏可以用桃核、杏核、石子、猪羊嘎啦哈或旧麻将牌;玩“挑棍”和“出大把”可以用树枝、冰棍棍等。又如用碎布制成口袋可以踢、扔、跳格子等。用鸡毛、猪鬃做毽子,用一粒扣子和线做陀螺等。
2. 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有些游戏能够代代流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
例如:我们北方流传的“打图片”,男孩子特别喜欢。几张硬纸壳剪成圆片片,印上图案,也有的用烟盒 折成三角形,三五成群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调查中发现,有的喜欢好看的图案,有的喜欢扇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更多的喜欢好胜,符合学前儿童的竞争心理。
女孩喜欢跳皮筋,边说儿歌边跳,玩法上从跳一根到两根、三根。边说边跳可以增加兴趣,锻炼跳的动作和节奏感,玩得快乐。此外,玩沙玩水更是儿童喜欢的。
3. 民间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有独特的作用
一是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民间游戏多可以促进幼儿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大肌肉动作,跳绳 、跳皮筋、跳格子、打电球都可以发展跑、跳、投、躲闪等动作。挑棍、翻绳、抓籽、夹籽等是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配合协调。二是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弥补家庭教育缺少同伴的不足。民间游戏有许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共同进行的。同伴之间配合协调,游戏才能顺利进行。如编花篮,需要大家一齐说、一齐跳,游戏才能顺利进行。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怎样应用
1. 体育课上结合练习幼儿基本动作,安排民间游戏进行复习巩固,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锻炼技能,发展动作。
2. 在户外小型分散游戏中安排跳皮筋、跳格子、打电球、采芹菜等,幼儿根据意愿自找伙伴,自选玩具 。
3. 把民间游戏安排在室内活动区自选游戏中。
如,“抓籽” “挑棍” “扔口袋”等可以豐富幼儿游 戏内容。
4. 利用零散间隙时间做民间游戏。
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课间时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翻绳” “转拉线陀螺” “找东南西北” “手指游戏” “石头、剪子、布”等,使幼儿一日生活中减少排队、等待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下面是我们研究小组收集整理的几个适合间隙时间做的民间游戏。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民间游戏这朵小花 开得更加艳丽夺目。
捉猴
玩法: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五个手指只露出一点指头,让对方从五个指头中找中指。
目的:发展观察力与手的灵活性。
打鼓
玩法(说儿歌)
上打三通鼓(手掌侧伸,食指与中指开合三次),下打鼓三通(手指并拢,小指与无名指开合三次),两面一齐打(食指与小指同时上下开合三次,中指无名指不动),中间裂道缝(中指和无名指开开,其余不动) 。
目的:锻炼手指动作的灵活性。
炒黄豆
玩法:儿歌“炒炒,炒黄豆,炒得黄豆翻跟斗”
两人手拉手说儿歌,说到“翻跟斗”时,一起从一侧手上举过头,变成背靠背拉手。再继续说儿歌,一起翻成面对面拉手。
目的:训练动作配合协调。
背人
玩法:两人背靠背,胳膊互相挽在一起,一个人把另一个人背在背上,上面的人仰面朝天,下面的人问: “天上有什么?”上面的人说出天上的两样东西,如“星星、月亮”。然后上面的人问下面的人:“地上有什 么?”下面的人说出地上的两样东西,如“小虫、石子”。两人轮流背。身高、体重相仿者一起玩为宜。
目的:锻炼臂力、平衡能力及勇敢精神。
拍手
玩法:小朋友拉圈站好,中间一人当监督者,圈上小朋友一起说“赛赛赛”,拉手上下动三次,然后一齐 拍手说:“山连山,水连水,谁要动了,谁就不美。”说到“美”时,任意做一个动作,停住不动,监督者环 视一周,有人动了被罚掉。游戏继续进行。
目的:培养幼儿节奏感和控制能力。
总之,民间游戏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民间游戏的材料是旧的,但教育是新的;民间游戏材料是粗的,但教育是细的;民间游戏的材料是廉的,但驾驭价值是高的……让民间游戏重返幼儿园,让幼儿插上快乐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