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大背景下,崇信县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加快农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快农村优势产业开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努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一)农村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崇信县制定出台了农村优势产业财政奖补政策,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全力扶持牛、果、菜等优势产业开发,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结构逐步趋于合理。2013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1万头,出栏量达到4.8万头,全县三分之一的村建有养殖小区,牛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0%。累计发展果园10.7万亩,创建标准化示范园6万亩。建办蔬菜种植基地12处,初步形成了4个蔬菜生产片带,培育了于家湾等7个蔬菜专业村,蔬菜种植面积稳定保持在6万亩以上。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围绕延伸产业链条,采取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相结合的办法,扶持建办饲料加工、果蔬保鲜、肉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7户,其中伊顺祥牛业公司、方盛果蔬保鲜库等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发展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开辟了农超对接、网上销售等销售模式。探索建立了企业、农村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结机制,大力推行“订单生产”,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三)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推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种子管理体制和水管体制改革,设立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等机构27个,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加快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和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累计实施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推广项目10多个,引进示范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农业新技术18项,新品种26类,全县粮食作物、肉牛、蔬菜良种率均达到了80%以上,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6万亩。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仍然较小。 通过多年发展,崇信县初步培育了以牛果菜为主的农村优势产业开发格局,但受产后服务、流通加工等因素影响,产业基地建设缓慢,肉牛、蔬菜产业布局还比较分散,批量生产不足,很难适应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以伊顺祥牛业公司和方盛果蔬保鲜库为例,其所需的肉牛和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本地供应不足,仍需要从临近县区和外地购入。
二是龙头企业发展缓慢。 目前全县仅有7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且规模较小、产品单一、效益不明显,农副产品仍以初级原料或初加工产品向外销售,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相当一部分农户只是被龙头企业收购了少量农产品,收购价格也没有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对产业的拉动能力十分有限。
三是投入扶持还十分有限。 尽管县上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实行优势产业财政奖补政策,但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仍然十分有限,加之农业项目数量较少、投资较小,产业化经营缺乏内在动力。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滞后,信用担保机制还不健全,农民发展规模种养和农村中小加工企业缺乏资金支撑。农业保险体系还不健全,设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四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县、乡农技推广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短缺,技术服务还不到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步伐缓慢,产品竞争力不强。信息服务不健全,对市场反映迟钝,农产品在抗御市场风险方面尚处于劣势。农民培训工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一些农民有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但缺乏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技术。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一)盘活农村土地,促进规模经营,着力解决“量”小的问题。 平稳有序地推进土地流转,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建立土地流转登记备案、价格指导、纠纷调处制度,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流转土地,切实改变以往的小规模、低投入、粗放式经营模式。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外地客商、产业大户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兑换、租赁、联户承包等多种形式,流转农村土地,集中连片发展产业,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通过土地流转,调动广大群众调整结构、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产业规模扩张,使千家万户的小经营逐渐向规模集约化经营转变。
(二)强化政策扶持,建办龙头企业,着力解决“链”短的问题。 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打造农产品加工转化优势的有效途径,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项目审批、贷款、税收、土地征用、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发展一批畜禽屠宰、果蔬保鲜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对规模较大、机制灵活、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给予贴息贷款、减免税费等倾斜性扶持,促使其做大做强。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促使农村优势产业逐步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品牌化销售方向发展。
(三)健全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推广,着力解决“质”低的问题。 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乡镇农技推广站,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夯实农技推广基础。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继续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民培训项目,真正使农民培训工作经常化,解决农民发展产业技术短缺、农产品含量科技不高的问题。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制定、落实标准化生产规程和地方标准,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农产品竞争优势,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创新经营机制,培育中介组织,着力解决“利”薄的问题。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牛果菜等农产品大多以农户自行出售为主,既增加了成本,也保证不了利润。要依托产业大户和村社干部,大力扶持发展牛、果、菜等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壮大农村经济人队伍,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标识、统一包装销售,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找客商向客商找合作社转变。要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健全完善质量检测、信息发布等机制,为农产品销售搭建平台、搞好服务。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推广农超对接、网上销售等新型营销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益。 (作者单位:中共崇信县委党校)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一)农村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崇信县制定出台了农村优势产业财政奖补政策,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全力扶持牛、果、菜等优势产业开发,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结构逐步趋于合理。2013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1万头,出栏量达到4.8万头,全县三分之一的村建有养殖小区,牛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0%。累计发展果园10.7万亩,创建标准化示范园6万亩。建办蔬菜种植基地12处,初步形成了4个蔬菜生产片带,培育了于家湾等7个蔬菜专业村,蔬菜种植面积稳定保持在6万亩以上。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围绕延伸产业链条,采取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相结合的办法,扶持建办饲料加工、果蔬保鲜、肉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7户,其中伊顺祥牛业公司、方盛果蔬保鲜库等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发展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开辟了农超对接、网上销售等销售模式。探索建立了企业、农村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结机制,大力推行“订单生产”,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三)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推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种子管理体制和水管体制改革,设立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等机构27个,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加快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和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累计实施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推广项目10多个,引进示范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农业新技术18项,新品种26类,全县粮食作物、肉牛、蔬菜良种率均达到了80%以上,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6万亩。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仍然较小。 通过多年发展,崇信县初步培育了以牛果菜为主的农村优势产业开发格局,但受产后服务、流通加工等因素影响,产业基地建设缓慢,肉牛、蔬菜产业布局还比较分散,批量生产不足,很难适应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以伊顺祥牛业公司和方盛果蔬保鲜库为例,其所需的肉牛和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本地供应不足,仍需要从临近县区和外地购入。
二是龙头企业发展缓慢。 目前全县仅有7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且规模较小、产品单一、效益不明显,农副产品仍以初级原料或初加工产品向外销售,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相当一部分农户只是被龙头企业收购了少量农产品,收购价格也没有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对产业的拉动能力十分有限。
三是投入扶持还十分有限。 尽管县上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实行优势产业财政奖补政策,但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仍然十分有限,加之农业项目数量较少、投资较小,产业化经营缺乏内在动力。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滞后,信用担保机制还不健全,农民发展规模种养和农村中小加工企业缺乏资金支撑。农业保险体系还不健全,设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四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县、乡农技推广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短缺,技术服务还不到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步伐缓慢,产品竞争力不强。信息服务不健全,对市场反映迟钝,农产品在抗御市场风险方面尚处于劣势。农民培训工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一些农民有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但缺乏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技术。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一)盘活农村土地,促进规模经营,着力解决“量”小的问题。 平稳有序地推进土地流转,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建立土地流转登记备案、价格指导、纠纷调处制度,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流转土地,切实改变以往的小规模、低投入、粗放式经营模式。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外地客商、产业大户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兑换、租赁、联户承包等多种形式,流转农村土地,集中连片发展产业,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通过土地流转,调动广大群众调整结构、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产业规模扩张,使千家万户的小经营逐渐向规模集约化经营转变。
(二)强化政策扶持,建办龙头企业,着力解决“链”短的问题。 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打造农产品加工转化优势的有效途径,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项目审批、贷款、税收、土地征用、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发展一批畜禽屠宰、果蔬保鲜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对规模较大、机制灵活、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给予贴息贷款、减免税费等倾斜性扶持,促使其做大做强。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促使农村优势产业逐步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品牌化销售方向发展。
(三)健全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推广,着力解决“质”低的问题。 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乡镇农技推广站,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夯实农技推广基础。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继续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民培训项目,真正使农民培训工作经常化,解决农民发展产业技术短缺、农产品含量科技不高的问题。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制定、落实标准化生产规程和地方标准,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农产品竞争优势,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创新经营机制,培育中介组织,着力解决“利”薄的问题。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牛果菜等农产品大多以农户自行出售为主,既增加了成本,也保证不了利润。要依托产业大户和村社干部,大力扶持发展牛、果、菜等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壮大农村经济人队伍,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标识、统一包装销售,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找客商向客商找合作社转变。要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健全完善质量检测、信息发布等机制,为农产品销售搭建平台、搞好服务。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推广农超对接、网上销售等新型营销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益。 (作者单位:中共崇信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