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医学是一门前沿医学学科,实施双语教学是促进其与国际接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学改革方法。该文对双语教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意义、实施的困难进行讨论,对在核医学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及体会进行总结。认为核医学双语教学面临较大挑战,教师要付出更大努力,通过大量实践和总结,探索一条兼容中外教学之所长的、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高效的双语教学之路。
关键词:核医学 双语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c)-0154-02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治疗及科学研究的一门引领国际医疗前沿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临床地位极大提高,在欧美国家,核医学分子影像检查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在教改新形势下,核医学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如何改革来迎接与国际良好接轨的挑战呢?笔者曾在医院双语教学比赛中获得奖励,在核医学理论课中初步尝试融入双语模式教学,现将一些思考和实践的体会阐述如下。
1 双语教学之于核医学教学的思考
1.1 双语教学的概念和目的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也就是“Two languages”,双语教学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的定义是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2]。中国高校推行的双语教学是通过融合中西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有益成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其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1.2 双语教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意义
(1)前沿学科的教学更应与国际接轨。
随着21世纪全球一体化概念的不断深入,熟练掌握“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是一名高现代化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2)提高学习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领域的中外合作。
一方面,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既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够自如使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像核医学这样在国内外发展都非常快的学科,对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专业思维国际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核医学专业人员派至各国进行相关领域访问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体现了国际交流合作活动的广泛开展。
1.3 影响核医学双语教学实施的因素和对策
(1)学生的英语水平。
随着笔者学校教学水平和学校知名度的提升,生源“质量”提高,学生整体英语基础水平有所上升,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严格来说,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接受双语授课的能力。双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拔苗助长,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较低要求开始,通过各个环节耐心地初步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逐步熟悉双语环境。
(2)教师的业务素质。
随着高校教师准入门槛提高,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包括举办双语甚至全英文教学比赛促进外语教学水平提高的各种举措,该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不少教师具备了进行双语教学的一般要求。
(3)课程设置和教工的准备。
“学时少,内容多”常给临床学院的教工带来很多困难,既要保证教学目标,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临床学科教师又常常同时承担临床工作,备课不充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笔者曾对东南亚的留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深感英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中英文结合的双语教学,也需要付出远大于“单语”授课的努力。
(4)双语教材和内容。
近年来,市面上医学类全英文书籍涌现,但标准规范的双语教材稀缺。张舒羽等[5]在《高等教育中“英汉双语”教学的初步研究》中已指出,完全采用英文经典教材是很多高校采用的措施,是最简便的途径,但是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融合难度最大;部分采用或者编写适合双语的教材也是一种选择,也是最有希望的方法,然而编写教材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5)双语教学的普及力度不够,缺乏制度化。
国家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普及力度,特别是在核医学这样的边缘学科还远远不够,双语内容也未纳入学校课程考核之中。实践中的双语教学体系必须以一定的制度作为保证,而且必须纳入高校教学管理的系统之中,并不断验证其合理性,不断改进完善,这是双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2 实践过程及体会
2.1 教学准备
(1)教学对象。选择校本部大三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学生经过两年医学英语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有利于课堂中双语交流与沟通,保障双语教学实践的开展。
(2)教学内容。核医学课程包括总论、显像和治疗三大方面的内容,总论涉及核物理基础理论知识,较抽象难理解,显像涉及大量专业术语,难度也较高。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了放射性核素治疗中“碘-131治疗甲亢”这节课试行双语教学。
(3)教学材料。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核医学》(李少林主编,第8版)为理论教材,参考医学教育改革系列教材中Tie Wang主编的Nuclear Medicine,编写相应的双语教案和讲稿,制作内容丰富、条理排版清晰的教学课件。
2.2 实践开展
(1)课前准备。
授课前设计英文讲义发给每位学生,主要包括关键知识点和课堂问题,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和对知识或单词的疑惑,可通过Email与教师沟通。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相关英文刊物,从中获得部分问题的解答,扩大英语词汇量,培养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双方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充分的心理准备。
(2)课堂教学及中英使用比例。
马晓娟所做的调研证明了优势语言才是真正影响学生概念理解和掌握的关键。对中国成人而言,以汉语为主、以英语为辅的教学语言应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本思路。因此英汉比例设置是双语教学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课堂问答及讨论。
传统教学中,由于单位学时信息量大、理论多、师生间互动甚少,核医学课程相比其他学科要显得枯燥乏味一些。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要更加强调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反馈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课堂问题,进行适当的课堂讨论。
(4)课后训练。
上课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两道课后作业,如名词解释或简答题,全英文出题,要求英文作答。同时可对学生进行双语课堂感受的调研。从答题和调研反馈中了解教学效果,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3 结语
优秀的医学院校生源综合素质较高,师资力量较强,医学本身与国际接轨面较广,因而具备更成熟的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和条件。但双语教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教学设计和手段需要进行长时间大量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核医学繁多的理论知识使之面临更大的挑战,临床教学工作者需要对此付出更大的努力,探索出一条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学生特点和学情,并且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高效的双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卉,徐白萱.核医学分子影像临床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126-128.
[2] 张培.双语教学:热点问题的冷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21-127.
[3] 李婷.谈基础医学课程的双语教学[J].教育论坛,2010(2):108-109.
关键词:核医学 双语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c)-0154-02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治疗及科学研究的一门引领国际医疗前沿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临床地位极大提高,在欧美国家,核医学分子影像检查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在教改新形势下,核医学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如何改革来迎接与国际良好接轨的挑战呢?笔者曾在医院双语教学比赛中获得奖励,在核医学理论课中初步尝试融入双语模式教学,现将一些思考和实践的体会阐述如下。
1 双语教学之于核医学教学的思考
1.1 双语教学的概念和目的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也就是“Two languages”,双语教学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的定义是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2]。中国高校推行的双语教学是通过融合中西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有益成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其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1.2 双语教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意义
(1)前沿学科的教学更应与国际接轨。
随着21世纪全球一体化概念的不断深入,熟练掌握“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是一名高现代化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2)提高学习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领域的中外合作。
一方面,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既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够自如使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像核医学这样在国内外发展都非常快的学科,对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专业思维国际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核医学专业人员派至各国进行相关领域访问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体现了国际交流合作活动的广泛开展。
1.3 影响核医学双语教学实施的因素和对策
(1)学生的英语水平。
随着笔者学校教学水平和学校知名度的提升,生源“质量”提高,学生整体英语基础水平有所上升,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严格来说,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接受双语授课的能力。双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拔苗助长,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较低要求开始,通过各个环节耐心地初步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逐步熟悉双语环境。
(2)教师的业务素质。
随着高校教师准入门槛提高,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包括举办双语甚至全英文教学比赛促进外语教学水平提高的各种举措,该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不少教师具备了进行双语教学的一般要求。
(3)课程设置和教工的准备。
“学时少,内容多”常给临床学院的教工带来很多困难,既要保证教学目标,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临床学科教师又常常同时承担临床工作,备课不充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笔者曾对东南亚的留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深感英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中英文结合的双语教学,也需要付出远大于“单语”授课的努力。
(4)双语教材和内容。
近年来,市面上医学类全英文书籍涌现,但标准规范的双语教材稀缺。张舒羽等[5]在《高等教育中“英汉双语”教学的初步研究》中已指出,完全采用英文经典教材是很多高校采用的措施,是最简便的途径,但是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融合难度最大;部分采用或者编写适合双语的教材也是一种选择,也是最有希望的方法,然而编写教材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5)双语教学的普及力度不够,缺乏制度化。
国家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普及力度,特别是在核医学这样的边缘学科还远远不够,双语内容也未纳入学校课程考核之中。实践中的双语教学体系必须以一定的制度作为保证,而且必须纳入高校教学管理的系统之中,并不断验证其合理性,不断改进完善,这是双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2 实践过程及体会
2.1 教学准备
(1)教学对象。选择校本部大三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学生经过两年医学英语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有利于课堂中双语交流与沟通,保障双语教学实践的开展。
(2)教学内容。核医学课程包括总论、显像和治疗三大方面的内容,总论涉及核物理基础理论知识,较抽象难理解,显像涉及大量专业术语,难度也较高。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了放射性核素治疗中“碘-131治疗甲亢”这节课试行双语教学。
(3)教学材料。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核医学》(李少林主编,第8版)为理论教材,参考医学教育改革系列教材中Tie Wang主编的Nuclear Medicine,编写相应的双语教案和讲稿,制作内容丰富、条理排版清晰的教学课件。
2.2 实践开展
(1)课前准备。
授课前设计英文讲义发给每位学生,主要包括关键知识点和课堂问题,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和对知识或单词的疑惑,可通过Email与教师沟通。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相关英文刊物,从中获得部分问题的解答,扩大英语词汇量,培养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双方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充分的心理准备。
(2)课堂教学及中英使用比例。
马晓娟所做的调研证明了优势语言才是真正影响学生概念理解和掌握的关键。对中国成人而言,以汉语为主、以英语为辅的教学语言应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本思路。因此英汉比例设置是双语教学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课堂问答及讨论。
传统教学中,由于单位学时信息量大、理论多、师生间互动甚少,核医学课程相比其他学科要显得枯燥乏味一些。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要更加强调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反馈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课堂问题,进行适当的课堂讨论。
(4)课后训练。
上课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两道课后作业,如名词解释或简答题,全英文出题,要求英文作答。同时可对学生进行双语课堂感受的调研。从答题和调研反馈中了解教学效果,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3 结语
优秀的医学院校生源综合素质较高,师资力量较强,医学本身与国际接轨面较广,因而具备更成熟的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和条件。但双语教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教学设计和手段需要进行长时间大量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核医学繁多的理论知识使之面临更大的挑战,临床教学工作者需要对此付出更大的努力,探索出一条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学生特点和学情,并且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高效的双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卉,徐白萱.核医学分子影像临床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126-128.
[2] 张培.双语教学:热点问题的冷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21-127.
[3] 李婷.谈基础医学课程的双语教学[J].教育论坛,2010(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