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距离是那么明显地亘在彼此之间,却又令家长束手无策。有没有办法让大家找回彼此的信任,找回属于我们的亲密和默契?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倾听,当孩子生气时,或者发生糟糕的事情时,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对人责备和批评。我们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赞扬孩子的时候,赞赏他们的努力以及说出具体的事情,不要评价性格特点。父母要学会不辱骂的生气方式!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亲子沟通、专注倾听、接纳感受、多引导,少批评、安全地表达愤怒、鼓励自立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父母是不爱孩子的,不想和孩子好好相处的,但还是有那么多父母与孩子摩擦不断,亲子之间充满冲突、麻烦甚至是危机,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是不是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感觉?我们的孩子不愿意和我们沟通,做了什么事,常常对我们隐瞒,距离是那么明显地亘在彼此之间,却又令我们束手无策。那有没有更好地办法让大家找回彼此的信任,找回属于我们的亲密和默契?有如下一些技巧:
一、专注的倾听
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倾听,大人的倾听,能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尊、自信和与人平等地交流。
当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是很乐意说的,每次从幼儿园回来,他都会叽叽喳喳说好一阵,不知从何时起,孩子渐渐地沉默了,因为有多少次,孩子在说的时候,父母是认认真真地听呢?因为父母很忙,不是在做家务,就是在看电视,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重视,就会气馁。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和父母说了!
有的父母听到不合心意的事情脸上就晴转多云,甚至会辱骂、体罚等等,如此一来,孩子只会挑父母喜欢的事情讲,报喜不报忧,甚至撒谎以博得父母的认同。父母和孩子何来深层次的交流呢?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正的过程,父母都不知道孩子犯了哪些错,又何谈帮助孩子改正呢?
所以父母要有豁达的心胸,要树立“无条件地爱孩子”的观念,所有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父母都要接受!父母要创造出一个宽松、可以信赖的氛围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倾听是一门学问,如何做到呢?首先要有专注的倾听姿势,最好与孩子平视,让孩子能看见家长的眼睛,身体稍稍前倾;其次要有倾听的兴趣,要发自内心地听孩子讲;然后还要有专注的态度,让孩子感觉到他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地听到了,听时,要保持微笑,也可以故意做出吃惊的表情,也可以一边听一边做出回应。
二、鼓励孩子说,接纳和尊重孩子所有的感受
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都要有发泄的渠道,如同气球,只充气不放气,迟早会爆炸。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化解自己心中的烦恼,向家长倾诉是一条很好的宣泄途径,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说!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很容易做到,那么在孩子与我们意见不同或者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该怎么对待他呢?
遇到问题时我们先要照顾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觉有助于孩子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有时候只要孩子述说了,问题就解决了,因为孩子在讲述的过程当中,自己理清了思路,找到了方法。
具体有哪些操作方法呢?
1、用简单的词语回应孩子的感受:“哦”“嗯”“原来是这样”
比如:女儿回来告诉妈妈:有人偷了我的铅笔。妈妈说:哦?女儿接着说: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它还在课桌上呢。妈妈回答:嗯。女儿说:我已经是第三次丢铅笔了。妈妈说:噢。女儿说:从现在起,我离开座位时, 把笔放到课桌里面就不会丢了。妈妈回答:是这样啊。
2说出他们的感受:“这件事让你很灰心”“你觉得很不舒服”等等。
三、多引导,少批评
辱骂性的字眼,就像一根根毒箭,射在孩子身上,有的伤口要用一辈子来愈合。
著名作家毕淑敏自述她在现实生活中是个不敢唱歌、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的人。单位里开会,轮到她发言的时候,她总是提前开溜。
后来她自己找到了原因:原来,小学时她被选为合唱团成员,但是老师发现她唱歌走调,就让她退出,但是她退出后影响了合唱团的队型,所以又把她拉回来,但老师只许她张口,不许她唱出声音来。从此她就有了“唱歌恐惧”和“发言恐惧”。这个事件对她的影响是终生的。语言是有能量的,积极的语言有正性能量,消极的语言会产生负性能量!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当然了,父母也非完人,父母生气,发怒时应该怎么办呢?
四、父母要学会不辱骂的生气方式:
当我们发怒时,我们的行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大喊大叫、辱骂、抨击,有时还会体罚孩子。当发怒结束时,我们会感到内疚,后悔,然后我们郑重地决定,以后绝不重复。但是,愤怒会无可避免地再次来袭,我们再一次猛烈攻击那些亲人。
愤怒就像飓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想要避免愤怒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避免伤害,应该如何避免伤害呢?怒气应该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应该能够使父母得到一定的解脱和轻松,给孩子一些启示,对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有副作用。
首先家长要承认以下事实: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有权生气,会发脾气。所以我们可以坦然地把我们的愤怒说出来!
前提条件是: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愤怒。
这个方法呀,父母把心中的愤怒都说出来了,发泄了,但是没有对别人造成伤害,而且,孩子可以从大人身上学习如何安全地表达愤怒。孩子会明白他自己的愤怒也不是什么大的灾难,可以释放出来,而不会伤害任何人。
五、赞扬孩子的时候,赞赏他们的努力以及说出具体的事情,不要评价性格特点
你真棒!你是个好孩子!你真是好女儿!等干巴巴的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对孩子好处不大,因为孩子不知道自己很棒,棒在哪里?孩子不明白,反而会有压力。
使用称赞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多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当孩子打扫了屋子之后,说他辛苦了,或者屋子看上去多么棒啊,只有这样的评论才是自然的,而夸他是个多好的人几乎毫无相干,也不适宜。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
红红十二岁,帮助妈妈洗了厨房的碗筷,她的妈妈避免了使用评价性的形容词:“你干得很好,你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红红的妈妈没有说这些概括的话,而是描述红红完成的工作:“盘子和杯子现在都摆放整齐了,我找东西就容易了,活很多,不过你完成了,谢谢你。”妈妈赞誉的话让红红自己得出推论:“我把盘子和杯子摆放整齐,妈妈就喜欢。我下次还要这么干!”
六、鼓励孩子自立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
如果父母没有适时的放手,那么孩子就会一直依赖父母,除了他不会自立外,还会产生自己无能、怨恨的情绪。这些情绪就指向父母,他就会对父母产生敌意。孩子越自主,敌意就越少;孩子越自立,对父母的不满就越少。有什么能让孩子的依赖感降到最低?有什么技巧能让孩子自立?
教育孩子是一件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摸索,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相信我们一定会把孩子教育的很好!家长成长,孩子成才!
参考文献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 (美)吉诺特 著,张雪兰 译
作者简介:
潘惠君(1977-),女,江苏省宜兴市人,毕业于江苏省教育学院,本科学历,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心理教育。
关键词:亲子沟通、专注倾听、接纳感受、多引导,少批评、安全地表达愤怒、鼓励自立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父母是不爱孩子的,不想和孩子好好相处的,但还是有那么多父母与孩子摩擦不断,亲子之间充满冲突、麻烦甚至是危机,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是不是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感觉?我们的孩子不愿意和我们沟通,做了什么事,常常对我们隐瞒,距离是那么明显地亘在彼此之间,却又令我们束手无策。那有没有更好地办法让大家找回彼此的信任,找回属于我们的亲密和默契?有如下一些技巧:
一、专注的倾听
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倾听,大人的倾听,能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尊、自信和与人平等地交流。
当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是很乐意说的,每次从幼儿园回来,他都会叽叽喳喳说好一阵,不知从何时起,孩子渐渐地沉默了,因为有多少次,孩子在说的时候,父母是认认真真地听呢?因为父母很忙,不是在做家务,就是在看电视,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重视,就会气馁。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和父母说了!
有的父母听到不合心意的事情脸上就晴转多云,甚至会辱骂、体罚等等,如此一来,孩子只会挑父母喜欢的事情讲,报喜不报忧,甚至撒谎以博得父母的认同。父母和孩子何来深层次的交流呢?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正的过程,父母都不知道孩子犯了哪些错,又何谈帮助孩子改正呢?
所以父母要有豁达的心胸,要树立“无条件地爱孩子”的观念,所有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父母都要接受!父母要创造出一个宽松、可以信赖的氛围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倾听是一门学问,如何做到呢?首先要有专注的倾听姿势,最好与孩子平视,让孩子能看见家长的眼睛,身体稍稍前倾;其次要有倾听的兴趣,要发自内心地听孩子讲;然后还要有专注的态度,让孩子感觉到他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地听到了,听时,要保持微笑,也可以故意做出吃惊的表情,也可以一边听一边做出回应。
二、鼓励孩子说,接纳和尊重孩子所有的感受
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都要有发泄的渠道,如同气球,只充气不放气,迟早会爆炸。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化解自己心中的烦恼,向家长倾诉是一条很好的宣泄途径,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说!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很容易做到,那么在孩子与我们意见不同或者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该怎么对待他呢?
遇到问题时我们先要照顾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觉有助于孩子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有时候只要孩子述说了,问题就解决了,因为孩子在讲述的过程当中,自己理清了思路,找到了方法。
具体有哪些操作方法呢?
1、用简单的词语回应孩子的感受:“哦”“嗯”“原来是这样”
比如:女儿回来告诉妈妈:有人偷了我的铅笔。妈妈说:哦?女儿接着说: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它还在课桌上呢。妈妈回答:嗯。女儿说:我已经是第三次丢铅笔了。妈妈说:噢。女儿说:从现在起,我离开座位时, 把笔放到课桌里面就不会丢了。妈妈回答:是这样啊。
2说出他们的感受:“这件事让你很灰心”“你觉得很不舒服”等等。
三、多引导,少批评
辱骂性的字眼,就像一根根毒箭,射在孩子身上,有的伤口要用一辈子来愈合。
著名作家毕淑敏自述她在现实生活中是个不敢唱歌、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的人。单位里开会,轮到她发言的时候,她总是提前开溜。
后来她自己找到了原因:原来,小学时她被选为合唱团成员,但是老师发现她唱歌走调,就让她退出,但是她退出后影响了合唱团的队型,所以又把她拉回来,但老师只许她张口,不许她唱出声音来。从此她就有了“唱歌恐惧”和“发言恐惧”。这个事件对她的影响是终生的。语言是有能量的,积极的语言有正性能量,消极的语言会产生负性能量!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当然了,父母也非完人,父母生气,发怒时应该怎么办呢?
四、父母要学会不辱骂的生气方式:
当我们发怒时,我们的行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大喊大叫、辱骂、抨击,有时还会体罚孩子。当发怒结束时,我们会感到内疚,后悔,然后我们郑重地决定,以后绝不重复。但是,愤怒会无可避免地再次来袭,我们再一次猛烈攻击那些亲人。
愤怒就像飓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想要避免愤怒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避免伤害,应该如何避免伤害呢?怒气应该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应该能够使父母得到一定的解脱和轻松,给孩子一些启示,对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有副作用。
首先家长要承认以下事实: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有权生气,会发脾气。所以我们可以坦然地把我们的愤怒说出来!
前提条件是: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愤怒。
这个方法呀,父母把心中的愤怒都说出来了,发泄了,但是没有对别人造成伤害,而且,孩子可以从大人身上学习如何安全地表达愤怒。孩子会明白他自己的愤怒也不是什么大的灾难,可以释放出来,而不会伤害任何人。
五、赞扬孩子的时候,赞赏他们的努力以及说出具体的事情,不要评价性格特点
你真棒!你是个好孩子!你真是好女儿!等干巴巴的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对孩子好处不大,因为孩子不知道自己很棒,棒在哪里?孩子不明白,反而会有压力。
使用称赞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多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当孩子打扫了屋子之后,说他辛苦了,或者屋子看上去多么棒啊,只有这样的评论才是自然的,而夸他是个多好的人几乎毫无相干,也不适宜。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
红红十二岁,帮助妈妈洗了厨房的碗筷,她的妈妈避免了使用评价性的形容词:“你干得很好,你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红红的妈妈没有说这些概括的话,而是描述红红完成的工作:“盘子和杯子现在都摆放整齐了,我找东西就容易了,活很多,不过你完成了,谢谢你。”妈妈赞誉的话让红红自己得出推论:“我把盘子和杯子摆放整齐,妈妈就喜欢。我下次还要这么干!”
六、鼓励孩子自立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
如果父母没有适时的放手,那么孩子就会一直依赖父母,除了他不会自立外,还会产生自己无能、怨恨的情绪。这些情绪就指向父母,他就会对父母产生敌意。孩子越自主,敌意就越少;孩子越自立,对父母的不满就越少。有什么能让孩子的依赖感降到最低?有什么技巧能让孩子自立?
教育孩子是一件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摸索,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相信我们一定会把孩子教育的很好!家长成长,孩子成才!
参考文献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 (美)吉诺特 著,张雪兰 译
作者简介:
潘惠君(1977-),女,江苏省宜兴市人,毕业于江苏省教育学院,本科学历,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