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2“魔鬼”教育让董卿学会坚持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视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出生在上海,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外公外婆身边,7岁才被在安徽工作的父母接到身边。父亲要求她承担家务劳动,每天刷碗、擦地。让幼年董卿最难以接受的是,父亲不允许她多照镜子,“我父亲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说你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还不如用来多看书”。此外,父亲还不让母亲给董卿做新衣服,认为女孩子不能把过多的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
  董卿稍微能识字了,父亲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还要求她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稍微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此外,体育锻炼也是董卿小时候的一个负担。有时天没亮,父亲就把还在梦乡的董卿从床上提了起来,让她到家门口中学的操场上跑1000米,“那时候学生出早操,我一个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感觉特傻,整个学校的同学、老师好像都看着你,像阿甘一样。”董卿说,有时候她抖小机灵,下楼以后就找个门洞躲着,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再喘着气跑回家,假装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跑完了”。
  上了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让董卿“勤工俭学”。“我那时候各种零工都干过:宾馆清洁工、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董卿说,那时候,父亲在当地报社当副总编,一到放假就给他的朋友打电话,“我女儿放假了,去你那儿打工,不要钱”。对方也不好意思收免费工,说那就一天给一块钱吧,打工两个月董卿拿到60块钱。她讲起一段最为辛酸的经历,“我当时只有15岁,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10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最有难度的就是给床换床单,“那种席梦思床垫,特沉,我两只手抬都抬不动,还要一手抬着床垫,一手迅速地把床单塞进去,然后再把四周叠成平整的90度角,一上午只干了两个房间,别人都去吃饭了,我还在那儿傻乎乎地干着。”当时董卿觉得特别委屈,父亲还特意到宾馆看了看她,“我一见到他,哇的一下就哭了起来,说太累了,我不干了,他还很难得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坚持一下’”。这种苦涩的经历曾让董卿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董卿上大学。大一放假回家,一家三口在父亲的提议下,难得出门去餐馆吃了顿饭。“我们坐在一个安静的小角落,吃着吃着,父亲突然举起酒杯,说,我敬你一杯吧。我当时有点意外。他说,我跟你道个歉,我想了想,这么多年,我对你有很多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那顿饭,从来不喝酒的董卿和父亲一起喝光了一瓶白酒。
  父亲的教育,让董卿学会了坚持和忍耐,毕业后经过10年的打拼,最终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那一刻,她彻底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不仅是董卿,其实,可以说,绝大多数成功的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在为成功“准备起跑”。
  连续主持15年央视春晚的“金牌女主持”周涛,也从小在奶奶的各种严规下长大——怎么待人接物,怎样坐怎样站怎样笑,吃饭时有什么规矩……总之,“许怎样不许怎样,奶奶都要求得很严格”。而且,自己能做的事都自己动手,刚刚10来岁的周涛居然学会了杀鸡、剖鱼、洗衣、钉纽扣。上学和放学,自己把自行车从四楼扛到一楼,再从一楼扛到四楼。
  有一年冬天,周涛在水池边洗衣服,小手冻得通红,棉袄的两只袖子也被浸湿了半截。妈妈进屋看见了,眼眶一湿,一把夺下女儿手中的衣服就要自己洗,奶奶不紧不慢地发话了:“袖子湿了我会替她烘干,孩子早晚有一天要出门自立,你不能跟她一辈子,让她多吃点苦好!”
  “当时很烦,现在看来,这种教育实在太必要了,一个人的能力、修养,就是这么一点一滴来的。”这是周涛的感慨。正是这种严格要求,让周涛稳稳地站在了主持的最高舞台……
  央视著名主持朱军、撒贝宁、王小丫等的脱颖而出,也无不得益于他们从小严格的家教……
  是的,世上没有努力是白费的!没有经验是浪费的!任何或困难、或痛苦、或成功与失败的经历,都是在为未来架设成功的桥梁。
  当然,其间的过程可能会很痛苦,很多时候,也可能是父母逼着走过来的。这有时会让我们很不舒服,很逆反。但,世上真的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就像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很多人目睹过雄鹰翱翔的大气,却不知它为此受到过多少次折翼的伤痛;领略过鱼跃龙门的精彩,却不知一次的成功后面是999次的失败;欣赏过蝴蝶的翩翩起舞,却不知为了生命的闪光它在自缚的茧里受到的煎熬。
  光荣与成功的背后,是为此付出的充分的准备。
  乔布斯也说:要成功,就要“保持愚蠢,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像《阿甘正传》里的主人公一样,执着坚定,不为闲言、恐吓、诱惑所动,“一根筋”地坚持向前跑,最终“愚笨”的他比大多数表面聪明的人,成就更伟大。
  当然,很多努力,可能刚开始没法看得出来有什么价值或意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量变到质变,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根本的问题是:你真的渴望成功吗?
  你是真的渴望成功,还是只是想想而已罢了,想成功的心甚至还不如想睡懒觉、想耍帅、想看电影、想打篮球的心?当你真的渴望成功时,你不会再关心最近出什么新电影、新专辑了,有什么新游戏了,甚至连睡觉和吃饭都不再想了!你每天会延迟两个小时睡觉,会以苦为乐,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为的是不再错过这次成功的机会。
其他文献
张一白电影里的城市依然是城市题材的国产片里最有"城市"感觉的,在《好奇害死猫》里,这种城市感随着剧情扩大到了对立的范畴,它也是2006年少有的能够正视当代中国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的城市电影。这种正面的逼视,甚至超越了影片本要给观众带来的惊悚效果,如果说惊悚是它的一个噱头,那它真正叫人不寒而栗的,是隐藏着的阶层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它不是简单的富裕与贫穷,而是城市中复杂的残酷的人际关系。  这是关于重庆
全球每年有240万感染HIV的妇女生育孩子,造成每年约80万个新生儿感染HIV,HIV感染使得全球新生儿死亡率增加75%。    2008年10月中旬,秋天的北京已略带凉意,清华大学艾滋病科学大会汇集了众多艾滋病领域科学家的身影。  何大一、张林琦、桂希恩、于晓方、姜世博、李希光、李太生……景军、靳薇、杨团……  这些名字,于今日中国的公众也许并不陌生。  来自医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家
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鸭血性平,营养丰富,养肝血、治贫血,是保肝的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作用。鸭血菠菜汤可养护肝脏、疏理肝气。新鲜水果蔬菜中,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等,可以清热泻火;山药、莲子、银耳等,可以扶正祛邪、滋阴补肾、健脾和胃。  鸭血菠菜汤的做法:  材料
选手自述  我是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中学八(1)班的蔡敏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喜欢阅读,喜欢沉浸于书的世界中。在不知不觉中,我已成为了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保尔,坚强独立、自尊自信的简·爱,酷爱真理、具有质疑精神的格列佛……我爱好文学,我沉醉于用笔创造出一个一个不同的世界,用笔描绘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自小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看着奶奶忙里忙外,再难的事到她手里仿佛都无比简单。尤其是奶
最高层膳食概念:药膳  在各种养生方法中,药膳养生一直为人所乐道,并广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人们把加用中药的膳食称之为“药膳”,始于西周时期。当时,宫中官职人员掌管帝王的膳食保健工作。后来涉及药膳养生的书籍有《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养老奉亲书》、《饮膳正要》等。因为“民以食为天”,医家把药膳保健的方法通过一日三餐给特定的人服食,容易为食用者所接受。药膳虽不是普通的膳食,但它也不仅仅是药,真正做
俗话说,没有不好的饮食,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搭配。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由于搭配不合理而带来的多种慢性病却不断增多,且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如何把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的营养保持平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了“全面、均衡、适度”六字答案。  全面 人体营养素近七十余种,一个也不能少。除母乳外,没有一种天然食品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只有将多种食品合理搭配,才能使食物营养素平衡。如主食、副食、水
听到读小学五年级的小儿子在说,好失落啊,我一惊,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有失落,再问,原来是哈里波特被他看完了。  失落是因为没有了,侯孝贤说:“最好的时光,最好,不是因为最好所以我们眷念不已,而是倒过来,是因为永远失落了,我们只能用怀念召唤它们,所以才成为最好。”  失落更是因为对比。  比如与过去对比。朋友转发一个短信,是老巢的手机诗作《我们还在》:  “以前我们狼狈为奸/狼还在狈没了/以前我们衣冠禽
“我们光顾的××俱乐部是一家新开业的五星级会所。一看陈列便知主人的家世、财力和品位。凭窗而设的是一张黄花梨卷角牙琴桌,对面则是明黄花梨屏风隔离出来的茶室。”这是一篇名为《北京诱惑》的网络小说描写的“一幅画面”,作者还借俗语“树小墙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来调侃京城新贵附庸风雅之风。  现如今,有人说黄花梨家具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心态”;再准确地说,是体现了一个时期国人对于财富的“暴烈”追求。黄花
朝鲜的一座名山上住着一位圣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天,一个女人慕名而来,想寻求圣人的帮助。  “我的丈夫以前对我可好了,”女人说,“后来,他出去打了3年仗,回来后对我就冷漠起来,而且脾气暴躁。听说您会制一种神药,能让喝下它的人受到感化,唤回心中的爱。”  “我能制这种药,但我需要一种东西做药引子,一根老虎的胡须。”女人答应了,第二天,她就开始出去寻找老虎。老虎凶恶无比,无人敢上前。但是,女人没
据载,唐代养生学家张公,其长寿之道独树一帜,唯注重一个“忍”字,处处善于忍让、化解、制怒,令张公耄耋之年四代同堂,居家和睦,饱享天伦之乐,堪称古代一“模范家庭”。传说,张公带头的忍让之风,令家中众养犬也受感动,出现“一犬不至,众犬不食”的互让奇事。  张公写有一首《百忍歌》,倡导善忍可养生益寿,诗云:  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贵不忍则倾,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