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海藻酸为碳源,乙二胺为氮掺杂剂,采用简单方便的微波法制备得到氮掺杂碳点(N-CDs)/海藻酸纳米复合物.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所制得的N-CDs/海藻酸纳米复合物有纳米粒子存在,它
【机 构】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武汉4300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海藻酸为碳源,乙二胺为氮掺杂剂,采用简单方便的微波法制备得到氮掺杂碳点(N-CDs)/海藻酸纳米复合物.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所制得的N-CDs/海藻酸纳米复合物有纳米粒子存在,它们的平均粒径为4.6 nm.荧光性能分析表明N-CDs/海藻酸纳米复合物在365 nm紫外光下呈现明显的蓝色荧光,并且其荧光发射性能具有激发光波长依赖性.N-CDs/海藻酸纳米复合物还保留了海藻酸与Ca2+作用形成凝胶的性能以及与一些二价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可以直接应用于阳极电沉积和配位电沉积.利用电沉积技术具有空间选择性和时间可控性的特点,可以在电极上构建不同形状和荧光图案的N-CDs/海藻酸电沉积膜,还可以对电沉积膜的厚度进行调控.此外,利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的N-CDs/海藻酸电沉积膜电极可用于进行电化学检测.
其他文献
给电子体是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的α-烯烃聚合反应中提高立构选择性的关键组分。本文介绍了研究丙烯聚合的负载型催化剂中内、外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和评述了从光谱学、模型催化剂、分子模拟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等角度研究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的典型实例及其成果。该研究领域在近十多年内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进展,为完全掌握聚丙烯催化剂的给电子体作用机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显著促进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
采用非茂PNP型稀土钇催化剂1催化丁二烯和异戊二烯无规共聚合,制备出了异戊二烯摩尔含量为11%~53%,高顺式-1,4-立构规整的丁戊橡胶。通过1H NMR、13C NMR和GPC对所得共聚合的微观结构、立构规整性以及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密炼、开炼两步法将该系列丁戊橡胶与炭黑、各种助剂进行混炼和硫化成型。通过拉伸、阿克隆磨耗和动态热机械分析等实验,研究了异戊二烯含量、分子量大小等因素对丁戊橡胶硫化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磨耗性能及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
设计搭建了一套用于烯烃配位聚合的微通道反应系统,以rac-Me2Si(2,5-Me2-4-Ph-ThCp)2ZrCl2茂金属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二甲苯为溶液,在1/8英寸不锈钢管的微
首先利用叶立德同源聚合及后功能化反应合成得到新型α-碘,ω-双烯丙基遥爪型聚烯烃大分子引发剂(BA-PM-1),然后在十羰基二锰[Mn2 (CO)10]存在下,通过热/光诱导退化碘转移聚
光学成像因其无侵袭性、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光学成像中自发光成像包括化学发光成像和长余辉成像不需实时光激发,避免了自发荧光的影响,可以
聚丙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通用塑料之一,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半结晶材料,聚丙烯及其合金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结构,包括晶型、结晶度、取向、相形态和尺寸等。本文综述了课题组近年来在聚丙烯及其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聚丙烯/成核剂、聚丙烯釜内合金、聚丙烯/弹性体共混物,以及聚丙烯/刚性粒子复合物等。针对我国聚丙烯树脂产能快速增长但高端聚丙烯树脂缺乏的突出矛盾,深入开展聚丙烯基础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别以Ziegler-Natta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rac-Et(Ind)2ZrCl2)引发乙烯/6-呋喃-1-己烯(FH)共聚合,合成了侧基含有呋喃取代基的聚乙烯。再以1,6-二马来酰亚胺基己烷(BMH)为交联剂,通过Diels-Alder反应制备了交联聚乙烯。利用1H-NMR、DSC等对乙烯/FH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FTIR、拉伸测试、蠕变实验等对交联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马来酰亚胺与呋喃的比例可以调节聚乙烯的交联程度,同时Diels-Alder反
研究了 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引发的N-取代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NNTA)开环聚合.聚合通过两性离子开环聚合机理进行,表现出良好的可控性,聚合产率高(>86%),分子量可控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RAFT),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5-乙烯基手性salen TiⅣ为反应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链引发剂,硫代丙酸苄硫酯为链转移剂,可控制备出一系列
合成了一系列邻位大取代基四齿胺双酚配体钛配合物Me2NCH2CH2N [CH2-2-(3-R-5-'BuC6H2)O]2TiCl2[2a,R=CPhMe2;3a,R=CMePh2;4a,R=CPh3),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催化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