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能力,不合理的作业布置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当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作业多为教科书配套练习册,形式单调,内容机械重复;作业布置未能照顾班级学生分层,难易程度和数量统一;作业设计随意性强,出题质量低。基于此,对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认识与思考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认识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体验、联想、变式、迁移,将一定的数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然而,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尚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作业来充实、完善和稳定。
一、家庭作业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有效融合
学生的生活类问题是家庭作业的主要来源之一。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教材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应该将生活化的特点融入作业内容中。一方面,采用“做中学”的形式,主要是将那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课堂上的教学工作完成以后,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利用家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将其摆放成不同种类的三角形;主动观察卧室中哪些是三角形物体;思考街上行驶的自行车中有哪些是三角形结构。当学生完成这些作业以后,对于相关的概念也会有具体的认知。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知行合一”理念,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家庭作业的生活化和社会化,然后将其建构成一个完善的整体。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依据学生平常用手机打电话、查资料这一情况,教师利用电话卡套餐这一案例来布置家庭作业。套餐1:月租费58元,全国拨打电话每分钟0.2元;套餐2:没有月租,全国拨打电话每分钟0.3元。假设小明每个月拨打电话的时长为200分钟,试问套餐1和套餐2哪种更合适?并计算出两种套餐所花费的费用是多少?这种生活化的家庭作业,能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设计生活化的作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生活时时刻刻都蕴含着数学知识,也在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数学知识。也就是说,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应该把数学作业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一道作业:“小马虎在日记中写道:‘他今天早上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了起来,走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5米长的牙刷来刷牙,然后急急忙忙去距离家900厘米的学校。’”在日记中教师写出了“可能吗?”这样的评语,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评语进行分析。这样的作业改变了以往只让学生添单位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在一篇日记中找出问题,在挑毛病的过程中学生也对这些长度单位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作业和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兴味盎然。
三、家庭作业布置要适量、适度
教学需要分层指导、因材施教,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和提升,作业设计也是如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根据差异制订教学策略,为他们布置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在家庭作业布置中,教师还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争取以最少、最优化的作业实现作业效益的最大化。
四、加强拓展:突出思维与结构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深刻而灵活的思维,而这种思维也正是在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把握其本质与结构的过程中發展起来的。因此,作业的设计应关注对学生数学思考的评价,可以通过算理阐释、方法阐述等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考查;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或条件,帮助学生勾连各个知识点。最后,教师可通过作业评价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数学学习中,比这一知识对象并非孤立存在,它能够被其他知识所说明,也能唤醒、触动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使之互相补充、互相沟通,形成结构。
五、家庭作业形式与学生生活的有效融合
家庭作业形式上的生活化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体现。大部分学生对游戏抱有好奇心理,乐于参与其中,他们的感官更容易被调动,无论是思维,还是操作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去完成家庭作业。例如,在教学“面积”时,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亲自测算教室和卧室的面积?测量一块地板砖的面积,并求出整个空间要铺设多少地板砖?这个作业要测量的范围是学生每天都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他们会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迫切想要知道自己学习和居住的地方有多大?课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完成这一任务。有的测量长度,有的测量宽度,对于那些细心的学生,会将门、窗的面积也考虑在内。从整个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收到多重效果,这正是家庭作业与学生生活融合的意义。教师借助这样的形式布置作业,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能在操作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延伸到更高的层面上。
六、家庭作业设计要增加趣味性
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有足够的趣味性,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趣味性作业形式多样。除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如创办手抄报、制作月历、设计花坛等。如学完了角的认识后,要求学生用各种图形拼成一幅漂亮的图画。这样的作业在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业布置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教师要从教材和教学内容出发,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带领学生学习知识。教师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方式布置作业,不同的作业设计可以达到不同的练习目的,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来锻炼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丹.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现状与策略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0(16):27-28.
[2]张昌武.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的实践思考[J].家长,2019(36):31-32.
[3]朱寿兵.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8(03):176.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认识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体验、联想、变式、迁移,将一定的数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然而,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尚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作业来充实、完善和稳定。
一、家庭作业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有效融合
学生的生活类问题是家庭作业的主要来源之一。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教材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应该将生活化的特点融入作业内容中。一方面,采用“做中学”的形式,主要是将那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课堂上的教学工作完成以后,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利用家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将其摆放成不同种类的三角形;主动观察卧室中哪些是三角形物体;思考街上行驶的自行车中有哪些是三角形结构。当学生完成这些作业以后,对于相关的概念也会有具体的认知。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知行合一”理念,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家庭作业的生活化和社会化,然后将其建构成一个完善的整体。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依据学生平常用手机打电话、查资料这一情况,教师利用电话卡套餐这一案例来布置家庭作业。套餐1:月租费58元,全国拨打电话每分钟0.2元;套餐2:没有月租,全国拨打电话每分钟0.3元。假设小明每个月拨打电话的时长为200分钟,试问套餐1和套餐2哪种更合适?并计算出两种套餐所花费的费用是多少?这种生活化的家庭作业,能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设计生活化的作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生活时时刻刻都蕴含着数学知识,也在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数学知识。也就是说,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应该把数学作业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一道作业:“小马虎在日记中写道:‘他今天早上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了起来,走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5米长的牙刷来刷牙,然后急急忙忙去距离家900厘米的学校。’”在日记中教师写出了“可能吗?”这样的评语,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评语进行分析。这样的作业改变了以往只让学生添单位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在一篇日记中找出问题,在挑毛病的过程中学生也对这些长度单位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作业和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兴味盎然。
三、家庭作业布置要适量、适度
教学需要分层指导、因材施教,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和提升,作业设计也是如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根据差异制订教学策略,为他们布置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在家庭作业布置中,教师还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争取以最少、最优化的作业实现作业效益的最大化。
四、加强拓展:突出思维与结构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深刻而灵活的思维,而这种思维也正是在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把握其本质与结构的过程中發展起来的。因此,作业的设计应关注对学生数学思考的评价,可以通过算理阐释、方法阐述等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考查;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或条件,帮助学生勾连各个知识点。最后,教师可通过作业评价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数学学习中,比这一知识对象并非孤立存在,它能够被其他知识所说明,也能唤醒、触动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使之互相补充、互相沟通,形成结构。
五、家庭作业形式与学生生活的有效融合
家庭作业形式上的生活化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体现。大部分学生对游戏抱有好奇心理,乐于参与其中,他们的感官更容易被调动,无论是思维,还是操作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去完成家庭作业。例如,在教学“面积”时,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亲自测算教室和卧室的面积?测量一块地板砖的面积,并求出整个空间要铺设多少地板砖?这个作业要测量的范围是学生每天都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他们会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迫切想要知道自己学习和居住的地方有多大?课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完成这一任务。有的测量长度,有的测量宽度,对于那些细心的学生,会将门、窗的面积也考虑在内。从整个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收到多重效果,这正是家庭作业与学生生活融合的意义。教师借助这样的形式布置作业,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能在操作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延伸到更高的层面上。
六、家庭作业设计要增加趣味性
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有足够的趣味性,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趣味性作业形式多样。除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如创办手抄报、制作月历、设计花坛等。如学完了角的认识后,要求学生用各种图形拼成一幅漂亮的图画。这样的作业在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业布置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教师要从教材和教学内容出发,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带领学生学习知识。教师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方式布置作业,不同的作业设计可以达到不同的练习目的,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来锻炼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丹.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现状与策略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0(16):27-28.
[2]张昌武.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的实践思考[J].家长,2019(36):31-32.
[3]朱寿兵.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8(0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