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若能重来,她仍会从临江高筑的楼台上,向他投去匆忙又深情的一瞥。哪怕日后要经历无休止的魂牵梦萦直至憔悴愁损,她也心甘情愿。她不过是世间繁花中最为寻常的一朵,却因遇见他而在须臾人生中绽放出别样的娇艳。
那是一个晴好的日子。江南三月总是细雨迷蒙,难得放晴,她装作没听到母亲的呼唤,藏身在自家酒楼上的雅间里小憩。日光从雕花的木窗透进来,软暖地照在身上。她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只见一只蝴蝶从眼前飞过,轻巧地穿过半掩的窗扉,朝外面飞去。她的目光追随着那只蝴蝶,不自觉地踮起了足尖,轻轻推开半阖的窗叶。
她在日后频频回想那日开窗后所见的场景,只觉是余生中再未遇过的景致。窗下是松陵镇护城河,一桥横跨其上,名为流虹,是从松陵镇去往苏州城的必经之路。她没找到那只翩跹的蝴蝶,却在人来人往的流虹桥上看见了正与伙伴笑谈的他。她从未见过这般出众的男子,“公子春衫桂水香,远冲飞雪过书堂”,她的脑海中无端浮出两句诗,竟忘了女儿家应有的羞涩,盯着他发起了呆。
许是她的目光太过热烈,他竟如感知到了一般,回望过来。四目相对的一霎,她回过神来,急忙侧过身子,躲在窗扉之后,接着听见心跳如鼓,脸颊也越来越热,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双清亮的眼眸。待心绪稍平,她才敢探头朝窗外再看一眼,流虹桥上依旧人来人往,只是早已不见那春衫公子,她不禁有些怅惘。她对那公子一无所知,他的一眼流连却如一阵风来,在她心底吹起细细密密的波澜,久久不能平息。
如此便种下了相思的病根。零零散散地拼凑起那公子的信息——他名唤叶舒崇,字元礼,是吴江北厍文学大家叶绍袁的长孙,自小聪慧过人,年纪轻轻便高中进士。他的诗词笔触细腻,句句诉尽女儿心思。
她曾于一个落雨的黄昏,听一位教书先生说起叶元礼的一词半句——“生小画眉分细茧,近来绾髻学灵蛇”。于是,第二日她便学着画了两道茧眉,又将一头青丝绾成灵蛇髻,酒客见了她,都止不住地称赞。她含羞一笑,得了闲就跑到楼上,向流虹桥上张望。
自那日初见已过去三月有余,她再未见过叶元礼。
也不是没想过去寻他。她本就不是深宅大院中的闺阁小姐,没那么多繁缛的礼节要恪守。但也正因她并非大家闺秀,如何能与吴江叶氏一族门当户对?因为有自知之明,纵然思恋已如春草般疯长,她却始终不能站在他面前倾诉。
她在窗前徘徊的时间越发久了,有时整个下午都呆呆地望着窗外,渐渐有些神思恍惚。日影飞去,西风摧折,转眼已到寒冬。她终是积思成疾,一如李太白那句“长相思,摧心肝”。她对叶元礼的思念越发沉重,身体每况愈下,竟从冬日一直病到了开春,那时的她已下不得床,整日昏昏沉沉的,难以进食。
家人请了好几个大夫,每日汤药不断,却始终不见起色。父亲心急如焚,母亲望着她日渐消瘦的模样心疼不已。她知晓这是药石罔顾的心疾,不忍心让母亲为自己伤心,却又不知如何对母亲说起。
又是晴好的春日。意识混沌中,她隐约感觉日光明晃晃地照在眼皮上,昏昏沉沉地睁开眼,依稀看见一对蝴蝶在日影光斑间追逐飞舞。她不知那是现实还是幻象,只觉心神一动,几乎要落下泪来。去年春日便是蝶影携着她的心飞向了桥上的春衫公子,如今她心有余念,却已无力追寻。恰好母亲端了药上来,她气若游丝地握住了母亲的手,断断续续地将这一年的缠绵心思说与母亲听。看着母亲的婆娑泪眼,她亦流着泪,央求母亲替她再去窗外望一眼。
不知过了多久,她忽然瞥见一片翻飞的衣角,接着便有一个人影匆匆前来。她虽未看清来人的容貌,却在冥冥之中感觉到那就是他!她艰难地撑起身子,想要确认一番,却弱不可支地跌回榻上。一只手自肩头环过,将她扶了起来,叶元礼清俊的面容终于清晰起来。
她看着这个朝思暮念的男子,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却在对上他的泪眼后失了言语,只能怔怔地望着他,如同那日在楼头初见一般。
她想要抬起消瘦的手臂,为他拭去汹涌的泪水,却感到倦意沉沉袭来,终是支撑不住,阖上了双眼。在意识涣散之时,她听见叶元礼在耳边泣道:“若有来生……”
后來朱彝尊曾作《高阳台》以记此事——“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她与叶元礼之间有太多遗憾,甚至未来得及告诉他自己的名字。纵使千般相思无缘诉,仍有一桥流虹于百年之后铭记深情。
那是一个晴好的日子。江南三月总是细雨迷蒙,难得放晴,她装作没听到母亲的呼唤,藏身在自家酒楼上的雅间里小憩。日光从雕花的木窗透进来,软暖地照在身上。她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只见一只蝴蝶从眼前飞过,轻巧地穿过半掩的窗扉,朝外面飞去。她的目光追随着那只蝴蝶,不自觉地踮起了足尖,轻轻推开半阖的窗叶。
她在日后频频回想那日开窗后所见的场景,只觉是余生中再未遇过的景致。窗下是松陵镇护城河,一桥横跨其上,名为流虹,是从松陵镇去往苏州城的必经之路。她没找到那只翩跹的蝴蝶,却在人来人往的流虹桥上看见了正与伙伴笑谈的他。她从未见过这般出众的男子,“公子春衫桂水香,远冲飞雪过书堂”,她的脑海中无端浮出两句诗,竟忘了女儿家应有的羞涩,盯着他发起了呆。
许是她的目光太过热烈,他竟如感知到了一般,回望过来。四目相对的一霎,她回过神来,急忙侧过身子,躲在窗扉之后,接着听见心跳如鼓,脸颊也越来越热,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双清亮的眼眸。待心绪稍平,她才敢探头朝窗外再看一眼,流虹桥上依旧人来人往,只是早已不见那春衫公子,她不禁有些怅惘。她对那公子一无所知,他的一眼流连却如一阵风来,在她心底吹起细细密密的波澜,久久不能平息。
如此便种下了相思的病根。零零散散地拼凑起那公子的信息——他名唤叶舒崇,字元礼,是吴江北厍文学大家叶绍袁的长孙,自小聪慧过人,年纪轻轻便高中进士。他的诗词笔触细腻,句句诉尽女儿心思。
她曾于一个落雨的黄昏,听一位教书先生说起叶元礼的一词半句——“生小画眉分细茧,近来绾髻学灵蛇”。于是,第二日她便学着画了两道茧眉,又将一头青丝绾成灵蛇髻,酒客见了她,都止不住地称赞。她含羞一笑,得了闲就跑到楼上,向流虹桥上张望。
自那日初见已过去三月有余,她再未见过叶元礼。
也不是没想过去寻他。她本就不是深宅大院中的闺阁小姐,没那么多繁缛的礼节要恪守。但也正因她并非大家闺秀,如何能与吴江叶氏一族门当户对?因为有自知之明,纵然思恋已如春草般疯长,她却始终不能站在他面前倾诉。
她在窗前徘徊的时间越发久了,有时整个下午都呆呆地望着窗外,渐渐有些神思恍惚。日影飞去,西风摧折,转眼已到寒冬。她终是积思成疾,一如李太白那句“长相思,摧心肝”。她对叶元礼的思念越发沉重,身体每况愈下,竟从冬日一直病到了开春,那时的她已下不得床,整日昏昏沉沉的,难以进食。
家人请了好几个大夫,每日汤药不断,却始终不见起色。父亲心急如焚,母亲望着她日渐消瘦的模样心疼不已。她知晓这是药石罔顾的心疾,不忍心让母亲为自己伤心,却又不知如何对母亲说起。
又是晴好的春日。意识混沌中,她隐约感觉日光明晃晃地照在眼皮上,昏昏沉沉地睁开眼,依稀看见一对蝴蝶在日影光斑间追逐飞舞。她不知那是现实还是幻象,只觉心神一动,几乎要落下泪来。去年春日便是蝶影携着她的心飞向了桥上的春衫公子,如今她心有余念,却已无力追寻。恰好母亲端了药上来,她气若游丝地握住了母亲的手,断断续续地将这一年的缠绵心思说与母亲听。看着母亲的婆娑泪眼,她亦流着泪,央求母亲替她再去窗外望一眼。
不知过了多久,她忽然瞥见一片翻飞的衣角,接着便有一个人影匆匆前来。她虽未看清来人的容貌,却在冥冥之中感觉到那就是他!她艰难地撑起身子,想要确认一番,却弱不可支地跌回榻上。一只手自肩头环过,将她扶了起来,叶元礼清俊的面容终于清晰起来。
她看着这个朝思暮念的男子,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却在对上他的泪眼后失了言语,只能怔怔地望着他,如同那日在楼头初见一般。
她想要抬起消瘦的手臂,为他拭去汹涌的泪水,却感到倦意沉沉袭来,终是支撑不住,阖上了双眼。在意识涣散之时,她听见叶元礼在耳边泣道:“若有来生……”
后來朱彝尊曾作《高阳台》以记此事——“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她与叶元礼之间有太多遗憾,甚至未来得及告诉他自己的名字。纵使千般相思无缘诉,仍有一桥流虹于百年之后铭记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