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泥塑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因为它贴近生活,也是学生们追求个性的一种体现。泥塑不仅能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中国民间传统的艺术美,更能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正因如此,每一年无锡市都会举办中小学生“传承地方民间艺术”现场泥塑比赛。要让喜爱泥塑的学生在比赛活动中发挥特长,收获成功,比赛前的课外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才能,发展个性,促进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呢?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也在不断地探索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通过实践,我觉得将差异教学论运用于训练辅导中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关注学生,承认差异,给予展示个性的机会
差异教学,就是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因此,教师最先关注到的应该就是学生的差异,教师要熟悉每一位学生。
1.利用调查问卷,初步认识学生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学中。面对初一年级的新同学,为了能尽快地了解他们,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新学期的第一堂美术课上,我会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如了解新生的兴趣、特长,以及学习美术的现状,在美术方面的爱好、特长等,做到心中有数。
2.增进师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对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确定了几个符合比赛条件的人选:首先是喜爱美术的;再就是学习态度端正、有耐心的;更重要的是造型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可是,每次泥塑比赛的名额只有2位,我想:既然是代表学校去参赛,那必须从中选拔出最佳的、最合适的人选。之后,我又找机会与初选出来的学生沟通交流,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情况。“在做泥塑时你感觉如何?你常喜欢表现的内容有哪些?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以朋友交谈式的口吻与每位学生交流。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差异与特点后,我们就能较方便地挑选出合适的人选,让差异转变为优势,给予他们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独特个性的舞台。
二、尊重学生,利用差异,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是依据不同孩子的不同差异和特点,依靠其独立性来组织教学活动。”即使都是喜欢泥塑的学生,我发现每位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和原有的基础、手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平时的训练,我重点是了解学生差异,为他们量身制订最适合他们的训练内容与方法。
1.依据学生的兴趣,挖掘喜爱的创作素材
在选择泥塑创作素材时,如果说对学生强加干预,硬性规定学生做这个做那个,很有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兴趣度,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妨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例如,以“三百六十行”为主题的创作训练,我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行当中,难易程度适合自己的内容来创作。小晒同学是个活泼甜美的女生,平时也喜爱跳舞,在舞蹈方面很有天赋,她对舞蹈的基本肢体动作也比较熟悉,因此她选择了与自己的特长相同的题材内容。但是,她也踌躇:舞蹈种类那么多,到底做什么样子的舞者呢?我思索了一下,给了她一些建议:“可选择动作幅度大一些,姿势唯美并让人一目了然的。”小晒最终选择了制作单个动态造型的“芭蕾舞者”,为了避免雷同单一,另一位男生小柯就决定做静态人物组合“说相声”。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来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在训练过程中更有自信。
2.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
泥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写实的、夸张的、抽象的……那选取哪种形式更适合学生并适合他们的作品呢?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经验能力以及他们各自的优势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发现,小柯同学看似比较憨厚,但是他在美术方面的创造表现欲望较强,擅长自由发挥。小晒同学细心稳重,善于观察,造型能力很强,她对人体的比例、结构了解也比较清晰。所以我提议:小晒的作品可以尝试运用写实手法来表现,整体形象细致严谨。而小柯同学想要创作的“相声演员”,在人们的印象中主要靠手臂的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来吸引观众,甚至有时我们会感觉到相声演员的表情特别夸张。所以根据形象的特质以及小柯同学的个性特点,我最终建议他可以适当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使整个造型生动有趣。
三、引导学生,照顾差异,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位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
1.掌握制作技能,引导学生大胆创作
在实践创作中,技能是为学生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所以必要的技能一定要教给学生,帮助他们打好基础,避免走入误区。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教师的亲自示范,让学生学习泥塑的基本方法与制作步骤,让他们了解到如何去塑造大型,怎样将形象塑造得有立体感、有体积感。例如,制作严谨细腻,具有动感的形象作品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铁丝搭建骨架,起到支撑和连接的作用;然后上泥堆大型,在形体与比例准确的基础上,用粘、接等方式深入塑造,关注到细节的刻画;对一些夸张变形的造型,在塑造时可用刻、挖等手法,抓住显著特点适当地夸大或缩小形象的结构比例,如大的更大,胖的更胖……这样会使形象充满滑稽幽默感。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后,制作过程中就能够得心应手,也能够大胆地去创作表现了。
2.鼓励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泥塑制作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在泥塑辅导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大胆想象与创新。在短暂而又紧张的实践训练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尽量少示范,只在他们对学习技能有需要时才教,为的是能让学生不受太多的限制,能够自由探索与表达。在实践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泥塑作品,引导他们搜集身边可利用的材料,进行有个性的装饰加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大大开拓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例如,在“我喜爱的泥玩具”这个创作训练中,小渝同学制作了Q版“刀马旦”,她用线、泡棉纸,结合彩泥来装饰服饰、道具;小晴同学表现的内容是“我们的舞台”,她用纸板制作了钢琴,用喜糖盒搭建了一个心形舞台。她们俩尝试用色彩来装饰自己的作品,像这样新颖独特、鲜艳饱满的彩塑作品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和焕然一新的感觉。 四、激励学生,重视差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泥塑实践训练中,学生面对一个内容反复地练习,久而久之,极有可能磨掉耐性,失去信心。那么,合理的评价就成了学生向上的催化剂和原动力。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性,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鼓励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1.体现多样化的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评价环节中,我们既要重视教师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审美能力。我会让同学们说说各自作品中的优缺点,以及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困惑。如,小晒同学塑造的“芭蕾舞者”,动态造型重心不稳,容易倒塌;舞者的裙子难以支撑。小柯同学同样也道出自己的难处,他在90分钟的时间内来不及完成两个人物形象;造型有些粗糙……通过恰当的评价,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能够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促进自身在原有水平上的进一步提高。
2.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赞赏,尤其是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辅导中,我会亲切地表扬学生:“你塑造的形象结构比例很到位,动态姿势也很自然,整个形象也具有美感,加强细节的刻画就更好了!”也会拍拍同学的肩膀,肯定地说:“表现的过程中你很大胆,这个形象夸张有趣,很生动,假如时间充裕,你可以加上色彩,那样会更加别具一格哦!”同学们听到这些赞扬,制作得更认真了。所以,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泥塑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促使他们的个性在创作中得到自然发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努力发掘每个人的闪光点,细腻华丽是美,粗犷朴实也是一种美。我们要将学生差异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向高一层次前进,让他们发扬优点,精神振奋。
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优势智能,我们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尊重差异,发展个性,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当学生们在比赛活动中获奖时,他们是多么的快乐,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的正确指导,使不同个性、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也让他们真正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关注学生,承认差异,给予展示个性的机会
差异教学,就是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因此,教师最先关注到的应该就是学生的差异,教师要熟悉每一位学生。
1.利用调查问卷,初步认识学生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学中。面对初一年级的新同学,为了能尽快地了解他们,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新学期的第一堂美术课上,我会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如了解新生的兴趣、特长,以及学习美术的现状,在美术方面的爱好、特长等,做到心中有数。
2.增进师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对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确定了几个符合比赛条件的人选:首先是喜爱美术的;再就是学习态度端正、有耐心的;更重要的是造型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可是,每次泥塑比赛的名额只有2位,我想:既然是代表学校去参赛,那必须从中选拔出最佳的、最合适的人选。之后,我又找机会与初选出来的学生沟通交流,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情况。“在做泥塑时你感觉如何?你常喜欢表现的内容有哪些?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以朋友交谈式的口吻与每位学生交流。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差异与特点后,我们就能较方便地挑选出合适的人选,让差异转变为优势,给予他们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独特个性的舞台。
二、尊重学生,利用差异,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是依据不同孩子的不同差异和特点,依靠其独立性来组织教学活动。”即使都是喜欢泥塑的学生,我发现每位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和原有的基础、手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平时的训练,我重点是了解学生差异,为他们量身制订最适合他们的训练内容与方法。
1.依据学生的兴趣,挖掘喜爱的创作素材
在选择泥塑创作素材时,如果说对学生强加干预,硬性规定学生做这个做那个,很有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兴趣度,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妨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例如,以“三百六十行”为主题的创作训练,我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行当中,难易程度适合自己的内容来创作。小晒同学是个活泼甜美的女生,平时也喜爱跳舞,在舞蹈方面很有天赋,她对舞蹈的基本肢体动作也比较熟悉,因此她选择了与自己的特长相同的题材内容。但是,她也踌躇:舞蹈种类那么多,到底做什么样子的舞者呢?我思索了一下,给了她一些建议:“可选择动作幅度大一些,姿势唯美并让人一目了然的。”小晒最终选择了制作单个动态造型的“芭蕾舞者”,为了避免雷同单一,另一位男生小柯就决定做静态人物组合“说相声”。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来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在训练过程中更有自信。
2.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
泥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写实的、夸张的、抽象的……那选取哪种形式更适合学生并适合他们的作品呢?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经验能力以及他们各自的优势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发现,小柯同学看似比较憨厚,但是他在美术方面的创造表现欲望较强,擅长自由发挥。小晒同学细心稳重,善于观察,造型能力很强,她对人体的比例、结构了解也比较清晰。所以我提议:小晒的作品可以尝试运用写实手法来表现,整体形象细致严谨。而小柯同学想要创作的“相声演员”,在人们的印象中主要靠手臂的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来吸引观众,甚至有时我们会感觉到相声演员的表情特别夸张。所以根据形象的特质以及小柯同学的个性特点,我最终建议他可以适当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使整个造型生动有趣。
三、引导学生,照顾差异,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位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
1.掌握制作技能,引导学生大胆创作
在实践创作中,技能是为学生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所以必要的技能一定要教给学生,帮助他们打好基础,避免走入误区。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教师的亲自示范,让学生学习泥塑的基本方法与制作步骤,让他们了解到如何去塑造大型,怎样将形象塑造得有立体感、有体积感。例如,制作严谨细腻,具有动感的形象作品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铁丝搭建骨架,起到支撑和连接的作用;然后上泥堆大型,在形体与比例准确的基础上,用粘、接等方式深入塑造,关注到细节的刻画;对一些夸张变形的造型,在塑造时可用刻、挖等手法,抓住显著特点适当地夸大或缩小形象的结构比例,如大的更大,胖的更胖……这样会使形象充满滑稽幽默感。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后,制作过程中就能够得心应手,也能够大胆地去创作表现了。
2.鼓励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泥塑制作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在泥塑辅导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大胆想象与创新。在短暂而又紧张的实践训练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尽量少示范,只在他们对学习技能有需要时才教,为的是能让学生不受太多的限制,能够自由探索与表达。在实践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泥塑作品,引导他们搜集身边可利用的材料,进行有个性的装饰加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大大开拓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例如,在“我喜爱的泥玩具”这个创作训练中,小渝同学制作了Q版“刀马旦”,她用线、泡棉纸,结合彩泥来装饰服饰、道具;小晴同学表现的内容是“我们的舞台”,她用纸板制作了钢琴,用喜糖盒搭建了一个心形舞台。她们俩尝试用色彩来装饰自己的作品,像这样新颖独特、鲜艳饱满的彩塑作品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和焕然一新的感觉。 四、激励学生,重视差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泥塑实践训练中,学生面对一个内容反复地练习,久而久之,极有可能磨掉耐性,失去信心。那么,合理的评价就成了学生向上的催化剂和原动力。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性,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鼓励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1.体现多样化的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评价环节中,我们既要重视教师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审美能力。我会让同学们说说各自作品中的优缺点,以及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困惑。如,小晒同学塑造的“芭蕾舞者”,动态造型重心不稳,容易倒塌;舞者的裙子难以支撑。小柯同学同样也道出自己的难处,他在90分钟的时间内来不及完成两个人物形象;造型有些粗糙……通过恰当的评价,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能够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促进自身在原有水平上的进一步提高。
2.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赞赏,尤其是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辅导中,我会亲切地表扬学生:“你塑造的形象结构比例很到位,动态姿势也很自然,整个形象也具有美感,加强细节的刻画就更好了!”也会拍拍同学的肩膀,肯定地说:“表现的过程中你很大胆,这个形象夸张有趣,很生动,假如时间充裕,你可以加上色彩,那样会更加别具一格哦!”同学们听到这些赞扬,制作得更认真了。所以,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泥塑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促使他们的个性在创作中得到自然发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努力发掘每个人的闪光点,细腻华丽是美,粗犷朴实也是一种美。我们要将学生差异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向高一层次前进,让他们发扬优点,精神振奋。
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优势智能,我们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尊重差异,发展个性,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当学生们在比赛活动中获奖时,他们是多么的快乐,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的正确指导,使不同个性、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也让他们真正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