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菜,习俗所酿,史地所蕴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人洪礼和在《赣菜新谱》中写道:“赣菜,赣人劳动所创,生息所系,习俗所酿,史地所蕴。”
  “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江西有山有水有田地,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辛勤劳动创造的丰富物产是一切赣菜的基础。
  被称为“物华天宝”的农业大省江西,在食材,上根本不屑从外地进货:北部鄱阳湖的鱼、中部吉安的稻米、南部赣州的鸡鸭……湖里游什么、田里种什么、山里跑什么,随心取之,都足够让江西人心满意足。据统计,江西菜品原料不下500种,光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鱼米之乡用来形容江西一点都不为过。
  取材极为广泛的赣菜,其实吃的是“丰收”的原汁原味。有人说:“赣菜就是农家菜”。不论口味咸、辣、鲜还是烹制手法炒、焖、煨,江西人想家,往往和食材脱不了关系。吃惯了没重工业等污染的湖鲜河鲜山鲜,带着土腥味的长江鱼也看不上;用优质稻米做出来的粉,不管炒、拌、煮,都能让人称心如意。
  如果要念一句诗来形容赣菜,非这句不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那么,根植于乡土河湖的赣菜,本该成为江西人共同的记忆,怎么就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呢?
  南赣菜如何突围?
  江西的地形,像一个北面敞开的大口袋。群山围绕着江西省,四方的水流.都汇入全省唯一的出口一鄱阳湖。这里的民俗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形影响:北部交通便利,文化交流丰富;而南部山区文化既出不去,也难以接收到北部主流文化。古代,江西北部占据着江南最好的地理位置。这里统一时是最繁荣开放的地方,战时则是兵家必争之地。吴、楚、越相争都在这里,都留下了各自的民俗印记。文化尚且无法形成统一,主要城市如九江、南昌、上饶攥不成拳头,饮食也是各成一派。
  最北部的九江,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是江西文化最开放包容的地方。它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深受楚文化的影响,直到今天,九江还像武汉一样有“过早”的传统。九江常常作为经济、政治、军事中心存在,辐射外省,格局上自然不肯低人一等。在赣菜分类中也是单独成系,被称为“浔阳菜”,擅长炖、蒸,比如浔阳鱼席、庐山石鱼、湖口糟鱼、鄱湖胖鱼头等。
  南昌,则更像是只能掌控省内的大哥。掌控了“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南昌,就能顺江而下影响江西全境。东晋《豫章记》记载:“嘉疏精稻擅味于八方,金铁蓧荡资给予四境”。以南昌为代表的“豫章菜”,其实是调和了四方云集客商的口味,以烧烩煨与煸炒为代表性特色,如藜蒿炒腊肉、新雅四宝、瓦罐煨汤等。
  上饶,东北部与浙江相邻,古时就属“吴越之地”。北宋时期《七谈》这样形容上饶:“天连百越,地出三吴”。以越文化为基础的上饶人,做菜也继承了江浙菜的基因:选料精细、注重鲜味。上饶人最爱往菜里加两种调料:辣椒、薄荷,就是为了给菜提鲜。《上饶日报》又按地域将饶帮菜分为九个派系,江浙、京津风味都影响到了饶帮菜,使得饶帮菜味道既能清爽,又能酥脆、还能鲜辣。在众多文化影响下的北部,,难以形成江西独特的强势文化,更别提辐射江西全境了。
  西部和南部的处境有点类似。临近的湘人还是岭南人,无论从相似度还是地理位置,都比北部的长江文化圈更具有向心力。赣西的萍乡、新余、宜春,是江西省最能吃辣的地方。日常炒个青菜、下个汤放点辣椒也就算了,煮粥都要加辣椒,形容赣西人,就是无辣不欢。不仅是口味被湘人影响,烹制食材的方法也和湖南有异曲同工之妙。赣西萍乡菜以薰、腊为代表。湖南有湘西、安化烟熏腊肉,江西萍乡也以烟熏肉、烟熏笋出名。
  在江西主流文化最难到达的赣南,能看到与福建永定土楼如出一辙的“客家围屋”,外地人甚至能从赣州话里听出几分粤语的腔调。
  赣南客家谚语云:“不管七八九,专讲十(食)”。管吃饭叫“食饭”,明显是闽南、广东一带的标志。这里的代表菜系,绝对是客家菜系。以粉蒸、小炒为代表做法的赣州客家菜,风格各异,小吃众多,相邻地区也很难说代表食物是同一种。
  各种文化影响下,造就了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赣菜。
  但是,大家只是因为地域原因被簡单归入赣菜,其实内部派系林立,根本没有形成统一的声音。再加上1949年后,江西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外出打工的江西人在饮食文化上更是失去了发言权。川菜、湘菜、东北菜这样本来就有统一技艺、鲜明特点的菜系随着外出务工的庞大人群,迅速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而江西在人口流出大省中排名第六,大多人对赣菜的印象却只停留在不讲道理的辣、低级、不上台面等印象中。不少人为赣菜感到可惜:江西美食云集,吴菜的甜鲜、湘菜的辣、粤菜的细都能在赣菜中找到影子,赣菜却在包围中黯然失色。
  江西名菜,你知道多少!
  低调内敛的江西人或许很难通过文化传播将赣菜带到祖国各地。但赣菜原汁原味的口味,却被所有出门在外的江西人所思念。
  很多赣菜做法看起来简单,但在江西丰富物产的支持下,就能焕发出无比的美味。低调内敛的江西人连三杯鸡的版权都不加争论,致使很多人都以为三杯鸡是台湾本土菜。当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老兵也带走了三杯鸡的做法,传到台湾后,反而成为台菜的代表。所谓三杯,就是烹制只用一杯米酒、一杯酱油、一杯猪油。把三黄鸡剁成块盛在瓦钵内密封,然后用小火煨炖,三种调料加上鸡的原味,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香气四溢。
  辣椒炒肉是一道不能再普通的菜,但是加上余干两字,这道菜便不同凡响。一切的秘诀都在余干产的辣椒。早在明清时期,余干辣椒就作为特产进贡,名日:“辣嘴不辣心,皮薄肉厚。
  南昌藜蒿炒腊肉的藜蒿本身是鄱阳湖的普通水草,这道菜最早是生活在鄱阳湖边的渔民发明的。藜蒿烹饪后有一股特殊的水草清香,受到南昌百姓的喜爱。在江西有句话:“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这根草说的就是藜蒿。光看食材本身,就已经足够让人心动:一荤一素、一厚实一清新,又是一道下饭神菜。
  鄱湖胖鱼头也备受喜爱。胖鱼头的做法无他,只有加料蒸制而已。能位列十大最受游客喜爱赣菜之首,鱼头本身的质量其实已经被大众认可。
  最正宗的井冈烟笋剥开后,必须用清澈甘润的井冈山泉水煮。煮开之后香气四溢,再用木炭文火焙烤至干,熏制成黑褐色的笋干,这就是“烟笋”。这样的烟笋,单独炒还是佐以腊肉,都已经是笋味的极致。
  无论是渔获还是山珍,劳动收获后的美味就是江西人最钟情的味道:无论施以辣味还是咸口,忠于食材的原味是江西人对食材的最大尊重。有个评论家说:“赣菜成不了菜系,无非就是湘菜、浙菜、客家菜的融合罢了”。
  日常保持低调的江西人是最不会争论你高我低的,赣菜也许永远没法名声大振。但江西人觉得,家里人做的家常菜就是好吃、舒坦、每次都能让人多吃一碗饭,这就够了。不扯菜系、不说口味,好吃永远是食材最圆满的结局。
其他文献
立冬已过,北方地区开始供暖。走在街上,寒风掠过落叶,努着劲儿往衣领里钻,每每此时,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便是一份咕咚咕咚冒着热气的砂锅。  在吃砂锅这件事上,中国各地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北方各地,膘肥肉美的家畜、家禽,在砂锅里翻腾出一个“快意肉食的江湖”;南方沿海地区,海鲜在加了大米的砂锅里游曳出别样滋味;南北的米面主食,也争先恐后在砂锅里一展身手……  而砂锅,这种人类较早使用的炊具,也以受
期刊
深秋莅临之际,大树学会  哆嗦。记忆开始发黄  叶片在遗忘中选择凋零  我们不能苛求什么  叶落归根,才是最终的夙愿  秋风日渐失忆,在每个  冬眠之前,清空一些琐碎  可以更好地进入  酣睡模式。学会遗忘  也是一种卸妆,素面朝天  往往更适合深夜  当你还在烦恼中扑腾  时光如水飞逝,悄悄带来  灭顶之灾。无情与有情  从来没有分水岭,有时  拯救自己的使命,恰恰  由遗忘来执行  端午  艾
期刊
“不在江南,遇见江南”,苏帮袁空间设计强调古风古情,诗情画意;菜品呈现则体现了南方饮食的玲珑剔透。  创始人展德平怀揣对家乡难舍的情怀,潜心钻研以古法烹古味,打造纯手工制作的江南菜,秉持一颗细腻之心,让食客享受精致美食的同时,还能品古情、意古趣。从2014年第一家店开业之始,短短五年时间,苏帮袁已经有了五家直营分店,分布在北京和天津两地。苏帮袁如何能逆市成长?在北京顺义区祥云小镇的苏帮袁餐厅里,行
期刊
什么是冬茶  冬茶又叫冬片,也叫雪片。雖名为冬茶,却并非在冬天采制,只是人们习惯把一年最后一次的收成称作冬茶。  霜降(或10月下旬)往后采制的茶,一般就可以称为冬茶了。等天气再冷一点,可能不再采茶。还有一点,就是像台湾一些高山茶区,气温要比平地低很多,采冬茶的时间可能会更早。  采冬茶的茶区基本都处于气候温暖的低纬度茶区,以乌龙茶居多,福建的岩茶,台湾的高山茶都有采冬茶的习惯。另外云南的小部分茶
期刊
“MGM米高米工作室”的创始人张浩生,业内人士尊称他为“浩哥”。“浩哥”与漫威动画的绿巨人“浩克(Hulk)”发音相似,绿巨人浩克是力量和速度的象征,浩哥和他的团队,正是一直深耕在餐饮行业,通过源源不断的创意、策划和设计,给餐饮品牌带来“速度”(效率)和“力量”(效益)。  浩哥主张“三精准”理论:“精准定位”“精准策划”“精准设计”。同时,他希望给餐饮品牌带来的核心贡献包括“精准生存空间定位”“
期刊
一、我的植物朋友——桃花  我们全家去山上郊游,偶遇一片桃花林。看着大片的粉红跃入眼帘,我不禁感慨:桃花真美!  走近观赏,有的桃花已经完全开放,露出了粉红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含苞待放。远远望去,整片桃花就像是一片粉红的海洋。我将鼻尖凑近桃花,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这股清香,让人陶醉。清香也引来了一群群蝴蝶,它们在花的海洋中翩翩起舞。   站在桃花树下,我仿佛觉得自己也是一朵桃花,在枝头开放。蜜
期刊
翻看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源义家与纳豆》这篇文章。最先知道纳豆是在北京西五环的一家素食餐厅,餐厅的主人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留过学的女子,她的先生是知名导演。采访那一天,介绍我去的编剧喜得贵女,她很认真地对我叹气:“这个女孩不会长得像编剧吧。”我看着她、她看着我,莫名地就笑了。她给我讲了纳豆,素食者的能量来源。再之后的两年,听说她的先生英年早逝。好像到了某一个年龄,生命的离合就像远方传来二胡之音,带着
期刊
火,物体燃烧时光、焰迸射之形;肉,味道丰富而浓烈。作者怀着对食物的理解,不断学习与尝试,利用简单的食物与本真的烹饪方法,打造极致美味,材质上的大荤大素,激发出滋味上的大开大合,给人们带来舌尖上野性的享受。  肉料理的魅力来自于表面的松脆质感和内部溢出的多汁肉汁,为了把它们加工成具有“价值”的一道料理,必须要“巧妙地投入火的技术”。日本著名主厨川手宽康在《肉的火制料理技术》一书中,详述了火制各种肉类
期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粗粮”成了受人追捧的健康食品。研究发现,粗粮确实能够帮助肠道蠕动、控制血糖、预防中风、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体重等。所以近几年,市场上号称“能够预防三高”的粗粮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馒头要吃粗粮的,米饭要吃粗粮的,连饮品也要喝粗粮的....仿佛不论什么食物,加上“粗粮”二字,就变得健康营养起来。那么这些所谓的粗粮食品真的健康吗?粗粮真是“多多益善”吗?  “粗粮”真的健康吗?
期刊
據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当地时间10月28日,在美国餐饮界地位崇高的“中餐女王”江孙芸(Cecilia Chiang),于旧金山家中离世,享年100岁。江孙芸一生传奇,曾经开设中餐厅掀起美国中餐的革命性改变,她的离世也宣告一个时代的落幕。“江孙芸在餐饮界的地位他人难以企及,别人很难学她那样,因为江孙芸见得多、看得到,而且敢批判,同时又对人诚恳。”旧金山前副市长何国杰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歌唱家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