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与空间的互构:具身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来源 :黑龙江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ajba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身教学创新的根本是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单向教学,构建感官体验多通道整合的教学方法.文章通过阐述具身教学的基本内涵,结合“地方感”理论学习课堂案例,从“身体”—“空间”互构视角出发,分析具身教学要素,提出具身教学的基本逻辑,探究具身教学实施路径.有利于明确具身教学操作,既为具身教学创新研究突破已有学科禁锢,也为课堂理论学习提供理念引导,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
其他文献
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是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指挥棒.通过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政策文本分析,明确课程思政评价的对象是大学生,评价方向是学生发展效果,并提出“大学生专业精神”的概念,作为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联结点.然后,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构建“两阶段六维度”的专业精神动态测评模型,在学段中期评价专业情怀,包括专业认同感、专业学习投入度和专业心理契约等三个维度,学段终期评价专业信仰,包括专业知识获得感、专业志向和科学道德责任感等三个维度.本测评模型是一种理论尝试,其有效性有待验证.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实践型人才,以契合学校和企业的双重需要.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等方面均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有根本性的区别;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在实施中需要注重国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与企业精神的统一、显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与隐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统一、突出理论灌输和言传身教的统一.
伴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暴露出协同不足、联动不够、组织失调等问题,协同发展创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文章运用协同学理论和工业4.0技术优势,推动新时代高校“三圈三全”育人格局的协同构建,从“非平衡”的角度分析其面临的理念不合、主体分化、平台分散、机制脱节等问题,找准高校思政教育协同系统演变的“序参量”,把握其“相变过程”,构建“理念有机互融、队伍多元互动、平台聚合互联、机制立体互通”的协同育人路径.
我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存在同质化,主要表现在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培养目标同质以及工程硕士各专业领域培养目标同质两个方面.为提高我国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在培养目标方面需要“去同质化”.引入“ISO9000管理理念”,确立以服务需求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学科专家在目标制定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容纳多元主体的人才培养评价反馈机制,形成以一定制定环节、制定依据和制定原则为基础的规范化培养目标制定过程,并实施基于PDCA循环的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模式,不断提升工程硕士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的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