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首战“落子”叙利亚是何用意

来源 :军事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so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2月26日,美军对位于叙利亚东部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发动空袭,摧毁了多处军事设施,并造成22名亲伊朗战士丧生。随后,美国进行新闻通报时表示,这次空袭是对本月15日多枚火箭弹击中伊拉克北部以美国为首联军基地事件的回应。由于此次行动是拜登就职美国总统后发布的首道军事命令,又处于美伊围绕是否重启核问题全面协议多边框架内谈判展开紧张博弈的时期,还恰逢美方即将公布沙特籍记者卡舒吉遇害案调查报告,因而引起外界的极大关注。

一石数鸟


  事实上,拜登选择发动空袭的时间节点和地点本就颇为微妙,黎巴嫩、伊拉克、也门和巴勒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亲伊朗的武装,而且攻击美军基地的事发地点又发生在伊拉克,但拜登却将第一次军事行动的目标单独锁定在靠近伊拉克的叙利亚东部边境。拜登上任后,地区首战“落子”叙利亚到底有何用意,此举又将折射出美国新一届政府中东战略的哪些变化,值得深思。
  向盟国展示姿态 与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联合地区盟友试图组建对抗伊朗的共同安全与防务合作机制不同,拜登试图缓和美伊僵硬的两国关系,并准备重置和调校与以色列和阿拉伯盟友的关系。拜登就任总统后,很快便与多个盟国领导人通过电话,提出美国要修复特朗普在任时与盟国破损的关系。但拜登却迟迟不见与中东盟友联系,直到上任近4周后才完成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首次通话,仍始终未与地区另一位重要盟友沙特的领导人有任何沟通。加上拜登之前曾批评以色列定居点政策,又扬言要重返伊朗核协议,还摘除了扣在也门胡塞武装多年恐怖分子的帽子,停止对也门战争中“进攻性行动”的支持,以及准备公布前沙特籍记者卡舒吉遇害案调查结果等一系列做法,无疑令以色列和沙特方面产生焦虑和不安情绪,担心拜登任内会像奥巴马时期那样对伊朗采取绥靖政策,而同地区盟友有所疏远甚至出现龌龃不断的情况。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就公开表示,美国重返伊核协议会是“错误选择”。值此紧要关头,拜登政府将空袭目标选在叙利亚,意在向盟友表明态度、安抚各方的情绪,明确让以色列和沙特知道美国与他们处于同一个战线的既定方针不会变。
2021年2月26日,美军当天对位于叙利亚东部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发动空袭
2018年10月2日,《華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卡舒吉进入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后失踪,之后遇害

  向伊朗传递微妙信息
其他文献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在今日世界上,一种不同版本的叙事模式正在卷土重来,那就是所谓的“我们和他们”。这在国家间、族群间的关系中尤为明显。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类断语的认知陷阱,那就是一己与他者的关系被推到极致化。当“一己”被自我想象成“无比纯正”“独一无二”,甚至“白璧无瑕”时,他者就自然变成了威胁或敌人,如同英国诗人吉卜林所感叹的那样:“西归西,东归东,难相逢。”  但这并非
成雯吉第一次看到《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共产党宣言》这两本小册子时,她只有10岁。那年暑假的一天,她和表姐表弟玩捉迷藏,她猫着腰一头钻进了外公的卧室。  外公卧室里,老旧的书桌上堆满了报刊和书籍。成雯吉好奇地走到书桌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本《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本红色的小册子端端正正地摆在书桌的右角上。红色的封面有些老旧,但是上面的镰刀和锤子吸引了她,这个图章真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哦,对了,是在中
“我认为每一次露营会变成人生中很重要的经历。它可以是在火山脚下,感受着火山的休眠;它可以是在青藏高原的湖边,感受着神奇的秘境探险;它也可以是在无人区科考站边,感受着科学探索情境下的露营。探险,不仅仅要对露营户外生活有着很高的认知,同时也需要自己变成一个气象学者、天文学着、人文学者、地缘政治学者和历史学者。”这是7年的户外探险经历带给王梓豪的深切体会。  为热爱 勇闯险境  热血、自由、不羁,这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