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证后如何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持续有效的探讨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汽车自主研发企业在取得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后,如何保持及改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需要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课题进行研究。本文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制修订、体系过程运行监控和内审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性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工作方法
  研发企业经过公司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的团结努力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仅仅标志着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如何继续贯彻ISO 9001标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加快研发体系的建设步伐,持续提升研发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和效率,将是研发企业在获证后面临的艰巨任务。“管理者推动”和“顾客推动”双重模式是通过认证后的有效体系工作方式。
  一、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对汽车研发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梳理汽车研发过程网络和管理思路,理顺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相互接口关系,从而有效协调研发过程之间的相互工作关系,避免扯皮现象的发生。(2)使研发管理工作变得更系统和透明,使员工树立“按程序和流程做事”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扭转员工按惯例做事,靠会议和领导指示处理常规事的不良习惯,从而最大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和降低研发成本。(3)影响产品/服务质量的因素遍布在与产品有关的所有过程中,对过程进行清晰的识别和控制,才能保障产品/服务最终的质量;产品/服务质量的稳定提高,有利于提高汽车研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增加消费者采购合格产品的可信程度,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4)质量管理体系使汽车研发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多个研发项目并行的情况下,使得各项目研发工作更加程序化和规范化,在保证SOP节点的情况下按质按量有序开展。(5)组织中80%以上的问题是由管理原因造成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供“质量管理操作平台”框架,该平台由组织架构、程序规定、资源要求等组成,管理人员可以从系统性的角度持续发现问题和改进,形成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的机制,从而提升管理水平。(6)如果研发产品要出口贸易,那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相当于国际贸易的“通行证”,能有效消除国际贸易壁垒。
  二、获证后的体系工作方法探讨
  (1)加快质量体系文件不断完善速度。质量体系的核心是“程序”,即按规定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体系认证后还要持续完善研发工作内容、职责和相互关系的网络,要在确保程序文件符合ISO 9001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重视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有关内容,确保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真正体现“写我所做”。组织部门要在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改,尽量删除繁琐的条款规定,做到重点突出、规定简明、执行顺畅,从而保证质量体系在贯彻落实中的简捷易行。(2)加强体系运行检查,提高运行质量。为了避免企业质量体系运行困难、管理滑坡的现象,需要在企业内形成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企业可结合实际项目情况,把定期审核和日常监督审核相结合,专题审核和专业审核相结合,要素审核和部门审核相结合,使得审核内容和范围更全面和有代表性,真正做到审核横到边、纵到底。体系现场审核时主要从“听、看、问、查”四个环节开展,“听”主要是听受审核部门责任者介绍情况,“看”主要是审阅受审核部门相关文档或记录,“问”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来把握现状,“查”主要是将收集到的情况和问题,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到相关方处查证核实。内审员要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基础上,主动处理已经发生的问题。(3)努力培养良好的体系运行氛围。为激发员工参与体系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举办体系知识竞赛、改善建议和交流讲座等活动。此外,还可以根据新老员工对体系了解的程度,全面地、多方位地对员工进行质量体系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宣传和灌输体系文件要求,强化员工的体系管理意识,使质量体系潜移默化地融入员工日常工作中。(4)强化内审员队伍建设。研发企业要保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离不开内审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企业可以聘请外部讲师或内部挖掘人才,通过讲课或交流的形式把质量体系审核技巧和策略分享给内审员,再通过平时体系的内审实践工作,整体提高内审员的审核能力。此外,可以组织和外部模范单位进行经验交流,开拓内审员审核思路。质量体系还可以和企业知识工程相结合,可以在知识社区中开辟体系论坛,由专职内审员进行实时管理,及时探讨体系运行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仅仅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汽车研发企业要在后续的体系持续完善过程中,本着精益求精、不断改进的宗旨,进一步夯实各项质量管理基础,打造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喜爱的自主品牌汽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