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此种情形之下的课堂教学势必事半功倍。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尤其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做到有效提问,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艺术
1.做到提问难易“适度”,让学生有的放矢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随意性比较大,有些问题很难驾驭,在备课时很难想象学生对于你所设计的问题有怎样的回答,对教学内容会有诸多种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深入钻教材,剖析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应表述清楚、详实、准确,避免笼统、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要让学生感到所提出的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能唾手可得,有让学生跳一跳够桃子的难度,这样既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有一种自豪感,又能开动学生的脑筋,让他们在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对语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到,要翻译这些句子也并非难事,如果将这里的问题设计为:“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有哪些?将这些句子翻译过来?”学生会很快答出,问题没有难度,很容易就解决了,没有了思考的空间,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能力,那么稍作改动,变为“请用优美的语言创造性翻译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在思考时就要先想一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桃花林美景的,然后才能思考下一步如何作答。这样的提问既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又适合中考出题的方向,这样的课堂提问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做到提问“适量”,繁简有度
一直以来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时候课堂上的提问是一问到底,贯穿始终的。要避免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就要问得适时,问得巧妙,问得有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语文课的内容多而杂,要在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理解消化,作为引线作用的提问就要注意处理好“量”的问题。一节好的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提得过多过繁也不行,会让学生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的提出,要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时,教师精心设计出或妙趣横生、或意境深远、或鲜活、或灵动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状态。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陋室铭》一课教学中,可设计以下问题:“从文题看,本文采用什么写法?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言之志又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借助对陋室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志趣的?”在这样的诱导下,一般学生都会认真阅读,积极思维,考虑怎样把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并清楚地表达出来。抓住文题牵一发而代全身,问题明了而思路清晰,由浅入深,有的放矢,学生完全可以顺着课题这一线索,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写作方法,收到预期效果。其实对于很多文章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的精髓,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力争做到少而精,就能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高效,走出误区,提高教学效率。
3.做到提问“有法”,面向全体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优差兼顾,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这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时,就应该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既让优生吃得好,又让差生吃得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例如《湖心亭看雪》一课的教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那一次我为差一点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谁去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湖心亭上有怎样的奇遇?”中等水平的学生可回答的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雪景的?对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做赏析。”有能力的同学思考:“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对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遗世独立你有怎样的看法?结合实际例子加以阐述。”那一次,整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都有表现的机会,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会激发更高的欲望,当他们的表达欲望,表现欲望都被激发,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目的。试想这样长此以往,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是个极大的推进。
4.做到提问“得法”,平等的对话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课堂气氛的营造,学生兴趣的控制,提问是最佳的调控手段。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的顾虑,走近老师的思维中。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的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一次听一位年轻教师讲《斑羚飞渡》的公开课,让我深受启发,这位老师的教学成绩一直很好,除了他有很好的素质,能够高效驾驭整个课堂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教态极具亲和力,特别是提问的措辞及语气恰到好处,很多时候他在提出问题时会说“你知道吗?你想说吗?谁来告诉我?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看似很随意的几个字,听起来却特别亲切,教师不再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成为学生的朋友,从而让学生乐于走近教师,乐于倾听,乐于表达,最终达到了乐于共同探讨的目的。其实这时学生也就走进了文本,开始了探求知识之旅。
教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研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情境选用最佳的提问方式,注重问题设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收稿日期:2012-03-16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艺术
1.做到提问难易“适度”,让学生有的放矢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随意性比较大,有些问题很难驾驭,在备课时很难想象学生对于你所设计的问题有怎样的回答,对教学内容会有诸多种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深入钻教材,剖析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应表述清楚、详实、准确,避免笼统、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要让学生感到所提出的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能唾手可得,有让学生跳一跳够桃子的难度,这样既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有一种自豪感,又能开动学生的脑筋,让他们在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对语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到,要翻译这些句子也并非难事,如果将这里的问题设计为:“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有哪些?将这些句子翻译过来?”学生会很快答出,问题没有难度,很容易就解决了,没有了思考的空间,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能力,那么稍作改动,变为“请用优美的语言创造性翻译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在思考时就要先想一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桃花林美景的,然后才能思考下一步如何作答。这样的提问既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又适合中考出题的方向,这样的课堂提问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做到提问“适量”,繁简有度
一直以来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时候课堂上的提问是一问到底,贯穿始终的。要避免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就要问得适时,问得巧妙,问得有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语文课的内容多而杂,要在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理解消化,作为引线作用的提问就要注意处理好“量”的问题。一节好的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提得过多过繁也不行,会让学生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的提出,要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时,教师精心设计出或妙趣横生、或意境深远、或鲜活、或灵动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状态。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陋室铭》一课教学中,可设计以下问题:“从文题看,本文采用什么写法?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言之志又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借助对陋室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志趣的?”在这样的诱导下,一般学生都会认真阅读,积极思维,考虑怎样把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并清楚地表达出来。抓住文题牵一发而代全身,问题明了而思路清晰,由浅入深,有的放矢,学生完全可以顺着课题这一线索,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写作方法,收到预期效果。其实对于很多文章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的精髓,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力争做到少而精,就能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高效,走出误区,提高教学效率。
3.做到提问“有法”,面向全体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优差兼顾,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这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时,就应该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既让优生吃得好,又让差生吃得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例如《湖心亭看雪》一课的教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那一次我为差一点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谁去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湖心亭上有怎样的奇遇?”中等水平的学生可回答的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雪景的?对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做赏析。”有能力的同学思考:“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对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遗世独立你有怎样的看法?结合实际例子加以阐述。”那一次,整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都有表现的机会,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会激发更高的欲望,当他们的表达欲望,表现欲望都被激发,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目的。试想这样长此以往,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是个极大的推进。
4.做到提问“得法”,平等的对话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课堂气氛的营造,学生兴趣的控制,提问是最佳的调控手段。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的顾虑,走近老师的思维中。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的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一次听一位年轻教师讲《斑羚飞渡》的公开课,让我深受启发,这位老师的教学成绩一直很好,除了他有很好的素质,能够高效驾驭整个课堂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教态极具亲和力,特别是提问的措辞及语气恰到好处,很多时候他在提出问题时会说“你知道吗?你想说吗?谁来告诉我?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看似很随意的几个字,听起来却特别亲切,教师不再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成为学生的朋友,从而让学生乐于走近教师,乐于倾听,乐于表达,最终达到了乐于共同探讨的目的。其实这时学生也就走进了文本,开始了探求知识之旅。
教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研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情境选用最佳的提问方式,注重问题设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收稿日期:201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