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竞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发展方向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ia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在培养加深拓宽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同时,也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及三峡大学首届岩土工程竞赛为例,阐述了岩土工程竞赛对岩土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岩土工程竞赛的发展提出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竞赛;创新性人才;人才培养;改进;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111-02
  培养创新型人才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所秉承的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起,为了给高校学生提供更广阔、更能发掘创新潜能的舞台,各大赛事风起云涌。对岩土工程专业学生而言,最熟悉的赛事莫过于“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但纵观整个赛事发展历程,一直还未有更贴近岩土工程专业特色的大学生竞赛走进高校校园。受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举办的ASCE Mid-Pacific Student Conference(土木工程大学生竞赛太平洋赛区比赛)的启发,2015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高校土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这一竞赛的开展无疑为岩土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本专业领域的创新平台。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为首的大学纷纷派对参加了该岩土工程专业的盛事。2017年暑期,三峡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66所高校一起参加了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土力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河海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并获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1]。
  事实上,为迎接本次竞赛,三峡大学于2017年春已开展了校级岩土工程竞赛,通过实战演练,为参加国家级竞赛热身。笔者结合本次校级和国家级竞赛的具体情况,针对我校未来岩土工程竞赛对岩土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改进方向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岩土工程竞赛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不足
  (一)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比较结构竞赛和数学建模比赛而言,岩土工程竞赛除了要求参赛选手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结构概念及软件操作能力外,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实际工程经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大四学生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考研、工作面试等方面,因此参赛选手往往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力。虽然这些学生已经是经过选拔后的优秀学生,但是在备赛过程中仍然表现出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软件处理能力。对于挡土墙的受力、结构的选择、规范的应用、AUTO-CAD或者ANASYS等软件应用等[2],都显得力所不及。这就暴露了创新型人才所缺乏的最重要因素:自学能力缺乏或有限。如此则导致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局限于课堂知识,眼界不开阔,思维不活跃,在比赛阶段过多地依赖指导老师,收获甚微。
  (二)组队模式亟待优化
  岩土工程竞赛的题目往往来自于工程实际,或者说是实际工程的简化模型。如2017年的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题目就是在限定空间内,用限定材料建造挡土墙,参考实际工程中的公路边坡加固处理模式,考虑挡墙所受到的墙后及上部荷载影响。ASCE Mid-Pacific Student Conference的赛题则是指定挡土墙类型(加筋挡土墙),参考实际工程中的桥台基础受偏心荷载的方式来制造模型。
  无论哪一种赛题,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岩土工程专业基础和相应的设计经验,才能在结构布置、方案选定中有规可循,避免盲目。但是由于具备这些素质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参赛队伍往往又以岩土工程本专业学生为主,缺少结构工程专业学生的加入,使得整个比赛过程中,从结构选型到设计计算,从模型制作到加载检验、模型改进,从设计计算书的编写到最后的答辩环节,参赛队员之间缺少相互支持,能力的单一性显得队员个体相对孤立,难以以一个团队的形式在大赛中发挥强大优势。这就要求后期再组队模式上进行优化,跨年级、跨专业组队,相互支援与配合,并形成梯队,组建一支能持续发展的校级参赛队伍。
  (三)自我创新意思的培养
  巖土工程竞赛的赛题往往对结构形式没有硬性规定,这就允许参赛队员可以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赛题特殊的荷载模式或尺寸设置等进行一定的创新、改良,体现参赛选手们创新性的同时也可以对实际工程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有利于工程师专业角度的扩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大赛的作用和优势。
  但实际上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队员所拿出来的参赛模型大多数仍然表现出思维僵化的局势,设计理念不突出,挡土墙选型大众化。在校级比赛中有多数参赛模型甚至有模型结构未针对荷载特殊性进行选型,存在综合专业素质缺乏,模型制作粗糙等缺点。这也表明了我们在参赛队员培训这条路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学生进校初始,就应该反复灌输自我创新的理念,加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更多地为创新型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
  二、岩土工程竞赛组织工作的改进
  (一)实践课程的开设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也不能只是对学生单方面的要求,培养模式的革新和教师的参与才是重中之重。从这几次岩土工程竞赛来看,我们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可以从课程变革开始,也就是在以往传统的理论灌输型课程体系中加入更多的实践课堂,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根据实践效应的知识点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培养创新意识。比如传统的制图课程,对于计算机应用日新月异的今天来说已不适用,可以用更具实用性的CAD、PKPM教学来进行充实,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掌握更切合实际的技能。再比如土力学、地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3],更多地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试验分析等环节,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间来,通过激发学习热情来促进创新精神,是一次颇具挑战的课程体系改革。
  (二)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   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必然离不开实践教学基地,基地教学是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是实现产学研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就业择业创业,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大部分高校,尤其是省屬高校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仍然存在实习经费有限,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欠缺,创新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的情况。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与地方高校之间进行合作。高校自身也要利用学科优势,争取社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制定合理的经费使用办法,在有限的资金使用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对工科专业实践基地的投入,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平台。
  (三)教师参与度的提高
  我校的岩土工程竞赛从策划、筹备、赛题筛选、队员训练到最后比赛结束的相关事宜,很大一部分主要依托辅导员教师队伍。由于是第一届校级比赛,缺乏专项经费支持,队员所用的耗材也往往来源于个人工作室的私下支持,培训指导场地是临时借用的教室或实验室空地,在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校队面前,我们刚刚组建的队伍确实像小米加步枪的独立团,面对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指导教师的参与热情。如果能在比赛经费、场地上予以更多的支持,明确教师们的工作量,设定奖励机制,激发指导教师的参与热情,让更多有丰富科研及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到大赛中来[4]。
  三、结语
  通过参与大学生岩土关系竞赛,加深了参赛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比赛挑战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学生们领悟到学科魅力的同时,也增进了校际间的交流。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岩土工程竞赛将会在培养岩土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性人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磊,沈扬,龚云皓.岩土工程专业竞赛在创新型与实践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2):17-21.
  [2]李广信,吕禾,张建红.土力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13-15.
  [3]缪林昌,经绯,邵俐.大土木工程类土力学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1s):26-30.
  [4]贾传果,张川,李英民,杨溥,胡鹰,韩军.结构设计竞赛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重要性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133-135.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为了顺应人才培养要求,需要同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新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微课教学及现场实习并辅以网络平台交流的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091-02  随着“大卫生、大健康”
提出了一种运动目标多脉冲相干积累(MTCI)算法,即沿着目标运动轨迹进行多脉冲相干积累。本文基于Chirp雷达运动目标的回波特性,将各脉冲回波乘以一个补偿因子后再经过多普勒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