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路遥的底层写作

来源 :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yuz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底层叙事”作为影响很大的一种写作模式,是批评界谈论最多、最热闹的话题之一。这体现了人们对底层弱势群体生活的关注,也说明现实主义文学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1. 以个人的人生体验为内容的直接写作
  路遥的底层写作与当下的许多底层写作最大的不同,在于路遥的作品是血管里流出的血,而当下的一些写作者的作品则是水管里流出的水,换句话说,路遥的写作是一种充满热情的、以作者个人的人生体验为内容的直接的写作,而我们的一些作家的写作则是根据想象来进行的间接的写作。直接的写作包含着作家自己的情感,间接的写作则是一种冷冰冰的态度。
  对于文学创作来讲,直接的体验不仅是作家真实地描写生活的前提条件,他们的情感的真挚程度,也决定于这一点。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沈从文就批评过一种“极可非难的习气”:“我们看看年轻人的作品中,每一个作者的作品,总不缺少用一种诙谐的调子,不庄重的调子写成的故事,皆有一种近于故事中人物讽刺的权利,这权利的滥用,不知节制,无所顾忌,因此使作品受了影响,文学由‘人生严肃’转到‘人生游戏’,所谓含泪微笑的作品,乃出于不足语此的年轻作者,结果留下了一种极可非难的习气。”这其实也是当下许多写“底层”的“年轻作者”的问题:他们常常把“底层生活”写得匪夷所思,给人一种极其滑稽、可笑的感觉。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对底层生活的感同身受的体验,才会有这种隔膜之感,才会冷冰冰地将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写得简单而可笑。
  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路遥的经验提供给我们的启示:切切实实地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培养自己与底层人的感情,从而使自己的创作成为充满热情和激情的、令人觉得亲切、可信的写作。
  2 作品揭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与那些粗俗地渲染底层生活的落后、阴暗的一面不同,路遥的底层写作却致力于发现并揭示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他对人物的塑造上。路遥关注的固然有人物的弱点,包括他们的自私、怯懦、逃避,但是,他从来不屑于对人物的“动物主义”的描写,从来不屑于写一行与性有关的肮脏的文字。他总是致力于发现人物身上的闪光品质,并将这些品质与人物心理与性格的复杂性一并写出,给人一种美好的阅读感受。
  路遥曾说:“创作的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方法创作,而在于作家如何克服思想与艺术的平庸。”这是一句很朴素但很深刻的话。的确,一个真正的作家与一个虚假的作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克服了“平庸”,而后者则做了“平庸”的俘虏和牺牲品。路遥的确是按照自己的文学理想来写作的,来塑造人物的。正像一位批评家所说的那样:“路遥笔下写了一系列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物,这些人物大都在面临厄运困境时,奋起同命运搏斗。即使那些并非使读者能够同情赞赏的人物,作者也给予他一个令人尊重的人格意志。这使人物个个都很有力度,很有魅力。”
  3 作品把人性温暖和希望融入其中
  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是,现在的一些“底层叙事”是一种异化意义上的写作,琐碎、粗俗,充满一种迎合市场和读者低级趣味的倾向,充满血腥的嗜暴倾向和拜金主义倾向,极力渲染一种原始的野性的冲动。正像一位批评家所批评的那样,在当前的“底层写作”中:“我们却很少读到那种温暖的人性,很少读到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宽厚、广袤和悲悯,也很少感到那种人之为人的亲情、荣耀和梦想。它带给我们的,常常是惊怵、绝望、凄迷和无奈,间或还有些堕落式的玩味和暴力化的戏谑。我以为,这种有关底层苦难的书写,是一种应该反思的叙事陷阱。 在我看来,路遥的底层叙事就为我们的“反思”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参照系统。与我们时代的令人绝望的底层叙事不同,路遥的写作是温暖的给人以希望的。或者说,路遥的写作以一种充满诗意的抒情性的方式,肯定那些普世的价值和普遍的人类情感 人类之树谁知凋落了多少这样的花朵。冷落成泥,只有香如故……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讲,路遥并不是一个过时的文学现象,而是一个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学存在。很多时候,路遥的充满力量的写作,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自我认知的尺度。路遥固然也有他的局限和问题,例如,他笔下的一些人物理想化的色彩太浓,性格的丰富性显得弱了一些,但是正像李建军先生在《文学写作的诸问题为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而作》中所说的那样:“路遥的作品,绝非无可挑剔的完美之作,还没有达到经典作品的高度。从不足的方面看,他的写作,是道德叙事大于历史叙事的写作,是激情多于思想的写作,是宽容的同情多于无情的批判的写作,是有稳定的道德基础但缺乏成熟的信仰支撑的写作,还有,他笔下的人物大都在性格的坚定上和道德的善良上,呈显出一种绝对而单一的特点,这是不是也单调一些了呢?而像乔伯年、田福军这样的‘正面人物’,则几乎完全出于作者的想象,显得苍白而无力。但是,这样的不成熟和不足,并不影响路遥作品以朴实的诗性意味和积极的道德力量打动读者,并不影响我们喜爱他的作品,记住他的名字,感念他的劳作。如果说阅读一部作品就意味着对它的作者尊敬的话,那么,我们现在重读路遥的全部作品,就不仅是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优秀作家的最好方式,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答那些对文学写作来讲至关重要的问题。”
  是的,我们应该记住路遥,应该感谢他的劳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他的作品所提供的經验,从而借以来克服我们在“底层叙事”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新的超越。
其他文献
摘 要: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小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艺术性;探索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
期刊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老师应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引导学生由他主学习逐步过渡到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如下的做法:  一、示例引导,掌握方法  教师的根本任务应是导学,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方法上的引导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材
期刊
在戏曲表演的天地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优秀的戏曲赏所塑造的舞台形象,总是闪耀着与众不同的艺术光彩,感人至深,但也常常看到有的演员,练就了各种基本功,甚至还能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技巧,但到了舞台上,他们所塑的艺术形象却不够感人。  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上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因生活经验的不同,对生活的认识程度有深有浅;有因性格、爱好的差异,在表达能力、审美情趣上有悬殊;也有因气质或思维类型的不同,在思
期刊
摘 要: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  关键词:音乐欣赏;引导;幼儿;如何欣赏;重要性;原则  一、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一)如何欣赏音乐  1.选择适宜的音乐欣赏素材  在选择音乐欣赏的乐曲时,教师应在深入
期刊
一个民族经典的文学、诗歌、史诗、音乐、舞蹈等是该民族艺术的完美结晶,它承载和记录了一个民族美学思想的形成,并集中体现着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信仰、历史文化及审美理想,很值得深入研究。  1 重视蒙古传统舞蹈的美学研究  我认为,蒙古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已形成了诗歌(史诗)、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舞蹈美学思想也基本形成。但舞蹈美学研究不够系统或者还没有来得及系统化,理论上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只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与之相适应。过去有的教师上课“放羊式”,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场地器材条件差,加之天气等原因,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
期刊
音乐课程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推进,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面对高考大关,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搞好高中音乐教育教學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笔者多年从事高中音乐教育,对高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师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角度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几点实践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学生;多媒体  1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任何音乐教学都会事倍而功半。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
期刊
巍巍武夷山,潺潺龙湖河。  武夷山北麓,有这么一块土地:四面群山环抱,东西小河穿绕。土地平旷肥沃,哺育着乡野村夫小民。这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龙湖中学依山而建,紧邻凤头洲旁。  蜿蜒曲折的龙湖河呀,护拥着一片安宁和祥!我们是生活在洲上的小草,自由自在、平凡逍遥。我们虽然普通,但不甘平凡,捧掬一口家乡水,几多情愫,几多浅唱!  这就是我们学社发源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远航起锚的港口,更是我们文学少年放飞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许多教师运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内化出主动思考的心理倾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索活动。但是,审视、反思我们的课堂会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着随意、低效的现象:老师们往往会用成人化的视角选取学习素材,“往往把孩子当成家庭主妇或单位的采购员、设计员”。情境與学习内容之间缺乏实质性联系,难以启迪学生尽快切入探究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