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课程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针对目前的学情,教师可以从语文教学的阵地出发,为专业课程服务,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完善其职业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职 医护生 职业意识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H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c)-0175-01
语文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课程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如何强化医护生的职业意识和能力是值得教师思考的命题。
目前,大部分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情况并不理想,入学的新生普遍存在初中阶段经历过失败、自我认识不足、原有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不足、厌学情绪严重、职业意识与责任模糊等问题,教师可以从语文教学的阵地出发,为专业课程服务,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完善其职业能力。
1 勤思考,多学习,改变教学观念
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绝对不类同与普通初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充分体现在学生的语文能力中。医护生职业意识不清,职业能力中的人文素质能力不强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失败。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勤于思考,透彻领会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适应教改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中提到:依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指导职业学校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要求不应仅仅是对专业课程的要求,也是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要求。语文课程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应侧重考虑在职业意识与能力方面,学生如何发展。教师在进行课程环节设置与教学方法处理时应紧密围绕医护专业开展,而不是单一的语文能力培养。
2 巧方法,善利用,完善教学过程
目前,传统和新式的教学方法很多,但从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角度来说,采用实用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才是完善教学过程、培养医护生职业意识和能力的基础。
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中有一篇我国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我很重要》,毕淑敏的经历非常丰富,她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并获得成功。她从事过的临床工作与护理非常贴近,利用毕淑敏的这一特殊经历,可以引起学生对职业意识认识上的共鸣。因此,在设置导入时,教师可以简单概括毕淑敏的上述经历,让学生猜猜她是谁?目的在于找到与专业有关的话题,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在一个环节中采用讨论法,让医护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发言,作为一名医护工作人员,对所负责的病人而言,是如何重要。通过文本,使护生对职业意识与责任有一个思考与认识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我价值所在,重新树立起自信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语文教学因材施教,为专业服务的目标。
在同一个教材中,口语交际《交谈》的授课过程则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使用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去医院临床或者向专业教师收集关于交谈的医患沟通案例,提前将案例的表演任务布置给学生,在课堂中由学生表演案例中的各个角色,再由学生观察、分组讨论,医患沟通时,交谈应该使用哪些技巧和注意哪些事项,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可以使医护生在“角色”的认知、模仿、承担和变通等过程中,初步树立职业意识,同时得到了职业能力的锻炼,培养了职业素质、品质和气质。使用案例使学生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高手”,解决“怎么交谈”、“交谈什么”的问题,如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医患沟通上的困难,不至于难以解决。因此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这也许是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之一。
3 补知识,新设计,拓展教学内容
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文本进行,还应该立足于学生的专业,利用语文课程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势,从语文教学中强化护生的职业意识和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还要想方设法补充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医护专业常识与知识,用于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升。笔者认为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优秀的专业教师请教,一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医院临床,向行业专家请教。
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第十二条提到,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
因为上述,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联系医护专业知识,在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常用医学词汇识记比赛”,紧靠书本上的词汇表是不行的,还需要语文教师请教专业老师,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常用医学词汇,通过比赛、强化记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个过程也是语文教师与医护生教学相长的过程。再如,《口语交际介绍》授课中教师可以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环节,即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住院部的护士,向新入住的病人介绍住院须知,而在这之前语文教师一定要自己清楚该如何介绍,这就需要教师自我的知识补充。学生也可以从语文学习中即获得了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强化了职业意识与能力。
卫生类的中等职业教育可以说是技术类教育。而语文是交际、交流的工具,但同时也有其思想和文化内涵,因此语文可以同时兼顾品德修养和文化认识,是一种人文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而语文向来是基础,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后续专业技术课程的重要支柱。因此,语文教学走出瓶颈,一定要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教师要不断勤思善学,开拓思维,围绕专业开展教学,真正使语文教改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陸士桢,徐莉.青年职业生涯管理辅导[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3] 张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8).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职 医护生 职业意识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H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c)-0175-01
语文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课程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如何强化医护生的职业意识和能力是值得教师思考的命题。
目前,大部分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情况并不理想,入学的新生普遍存在初中阶段经历过失败、自我认识不足、原有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不足、厌学情绪严重、职业意识与责任模糊等问题,教师可以从语文教学的阵地出发,为专业课程服务,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完善其职业能力。
1 勤思考,多学习,改变教学观念
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绝对不类同与普通初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充分体现在学生的语文能力中。医护生职业意识不清,职业能力中的人文素质能力不强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失败。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勤于思考,透彻领会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适应教改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中提到:依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指导职业学校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要求不应仅仅是对专业课程的要求,也是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要求。语文课程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应侧重考虑在职业意识与能力方面,学生如何发展。教师在进行课程环节设置与教学方法处理时应紧密围绕医护专业开展,而不是单一的语文能力培养。
2 巧方法,善利用,完善教学过程
目前,传统和新式的教学方法很多,但从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角度来说,采用实用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才是完善教学过程、培养医护生职业意识和能力的基础。
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中有一篇我国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我很重要》,毕淑敏的经历非常丰富,她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并获得成功。她从事过的临床工作与护理非常贴近,利用毕淑敏的这一特殊经历,可以引起学生对职业意识认识上的共鸣。因此,在设置导入时,教师可以简单概括毕淑敏的上述经历,让学生猜猜她是谁?目的在于找到与专业有关的话题,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在一个环节中采用讨论法,让医护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发言,作为一名医护工作人员,对所负责的病人而言,是如何重要。通过文本,使护生对职业意识与责任有一个思考与认识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我价值所在,重新树立起自信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语文教学因材施教,为专业服务的目标。
在同一个教材中,口语交际《交谈》的授课过程则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使用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去医院临床或者向专业教师收集关于交谈的医患沟通案例,提前将案例的表演任务布置给学生,在课堂中由学生表演案例中的各个角色,再由学生观察、分组讨论,医患沟通时,交谈应该使用哪些技巧和注意哪些事项,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可以使医护生在“角色”的认知、模仿、承担和变通等过程中,初步树立职业意识,同时得到了职业能力的锻炼,培养了职业素质、品质和气质。使用案例使学生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高手”,解决“怎么交谈”、“交谈什么”的问题,如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医患沟通上的困难,不至于难以解决。因此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这也许是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之一。
3 补知识,新设计,拓展教学内容
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文本进行,还应该立足于学生的专业,利用语文课程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势,从语文教学中强化护生的职业意识和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还要想方设法补充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医护专业常识与知识,用于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升。笔者认为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优秀的专业教师请教,一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医院临床,向行业专家请教。
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第十二条提到,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
因为上述,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联系医护专业知识,在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常用医学词汇识记比赛”,紧靠书本上的词汇表是不行的,还需要语文教师请教专业老师,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常用医学词汇,通过比赛、强化记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个过程也是语文教师与医护生教学相长的过程。再如,《口语交际介绍》授课中教师可以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环节,即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住院部的护士,向新入住的病人介绍住院须知,而在这之前语文教师一定要自己清楚该如何介绍,这就需要教师自我的知识补充。学生也可以从语文学习中即获得了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强化了职业意识与能力。
卫生类的中等职业教育可以说是技术类教育。而语文是交际、交流的工具,但同时也有其思想和文化内涵,因此语文可以同时兼顾品德修养和文化认识,是一种人文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而语文向来是基础,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后续专业技术课程的重要支柱。因此,语文教学走出瓶颈,一定要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教师要不断勤思善学,开拓思维,围绕专业开展教学,真正使语文教改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陸士桢,徐莉.青年职业生涯管理辅导[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3] 张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