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估前入路肝切除技术治疗右肝巨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 在处理右侧肝门之后,与传统肝切除技术不同的是,先沿缺血线离断肝实质,处理肝短静脉和肝右静脉;然后游离肝右叶并处理肝脏与周围结构的粘连或侵犯.结果 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对24例直径大于10 cm右肝巨大肿瘤采用前入路途径行右半肝或扩大右半肝切除术,肿瘤平均直径约15.7 cm,最大26 cm.所有病人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术中估
【机 构】
:
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前入路肝切除技术治疗右肝巨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 在处理右侧肝门之后,与传统肝切除技术不同的是,先沿缺血线离断肝实质,处理肝短静脉和肝右静脉;然后游离肝右叶并处理肝脏与周围结构的粘连或侵犯.结果 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对24例直径大于10 cm右肝巨大肿瘤采用前入路途径行右半肝或扩大右半肝切除术,肿瘤平均直径约15.7 cm,最大26 cm.所有病人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术中估计失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734 ml和620 ml,平均手术时间296 min,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病例.结论 针对传统手术模式难以切除的右肝巨大肿瘤,前入路技术是一种安全的、应该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供受体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治疗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实施的9例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临床资料.1例病人术前行血浆置换.全部病例术中均采用显微镜下吻合肝动脉和胆道,5例病人术中切除了脾脏.全部病例采用了四联免疫治疗方案.术后注意保持氧饱和度大于95%,并加强抗凝治疗.结果 4例病人顺利恢复,无并发症.其余5例中,3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4例出现胆道非吻合口狭窄,3例病死.结论 当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267例PLG的临床资料.结果 PLG好发于中青年,267例中,女101例,男166例.其中,胆固醇性息肉(CPs)241例(90.3%)为最常见的PLG,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结论 PLG中CPs占绝大多数;单发、年龄>60岁、直径>10 mm或合并结石的PLG,应行外科手术治疗;直径<10 m
目的 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受体拮抗剂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LX-2肝星状细胞系作为活化的HSC的研究模型.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HSC的增殖.流式细胞PI染色及BrdU掺入法检测HSC的细胞周期.结果 PAF(1×10~(-8)~1×10~(-3)mol/L)各浓度组OD_(49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F(1×10~(-6))加PAF受体拮抗
湖州市中心医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并在胰腺炎恢复期进行手术的136例继发于胆囊结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其中5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IOC),并根据造影结果对相应病例行胆道探查术.本文就术中胆道造影结果以及与手术方式、胰腺炎再发情况与85例未行胆道造
作者设计了一种鼻胆管放置方法:术中结合胆道镜、胃镜,经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胃、食管,将鼻胆管引出鼻腔外的放置方法称为逆行放置鼻胆管。我院从2006年5月至2009年10月,选择性对36例胆管结石或合并胆囊结石的病人采用腹腔镜下逆行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胆管癌是胆道恶性肿瘤,近来全球发病率显著增加,同时肿瘤诊断技术和治疗方面研究也有新进展.临床检查新方法 ,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内窥镜超声检查,光学结合断层扫描可提高早期的诊断率,已用于肿瘤的诊断和临床分期.对存在肝内巨大胆管肿瘤的病人,光动力学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对手术不能切除肿瘤者,器官移植的长期疗效已有报道.胆管癌的分类和诊断研究对胆管癌病人的疾病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放置胆道支架(EMBE、ERBD)和鼻胆管引流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9年3月51例有绝对或相对手术禁忌证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成功行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 51例病人中,置入金属支架31例,置人塑料支架15例,2例单纯置入鼻胆管引流.其中黄疸指数下降48例,总胆红素从
缺血再灌注损伤作为肝移植和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不良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形成、细胞内Ca2+超载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激活与浸润有关,NF-κB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对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病人,多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的方法进行治疗.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PTC)成功与否,是PTBD关键所在.PTC传统穿刺方法穿刺次数较多,并具有一定盲目性,成功率较低,肝脏损害相对较大,并发症较多.1997年8月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测量法即经皮肝穿靶胆管定位穿刺方法对30例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进行穿刺引流,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病人血清IGF-Ⅱ、IGFBP-2的表达,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hepatic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前后IGF-Ⅱ、IGFBP-2表达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正常人群与肝癌病人以及肝癌病人TACE治疗前后血清IGF-Ⅱ和IGFBP-2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肝癌病人TACE前后血清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