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经济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支付清算系统对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随着经济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如何提升支付系统流动性管理水平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共同关注的重点。
当前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的现状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清算账户体系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日常业务至少需要三部分清算账户:一是在人民银行城市处理中心开立的清算账户,用以满足大小额支付系统业务资金清算需要,可设定各银行省级分行的透支限额、开启自动质押等功能;二是在当地人民银行开立备付金账户,以满足日常调缴资金和同城票据交换业务资金清算需要;三是商业银行为满足系统内资金清算需要,从下而上建立的多级资金清算账户体系。
(二)现行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代支付系统的主要流动性管理措施,一是自动质押融资机制和日间透支功能,用以增强日间流动性;二是针对清算账户存款日终余额不足的情况,设置清算窗口时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上级行申请调拨、同业拆借、国债回购等方式筹措资金,窗口关闭前未筹足资金将排队等待支付指令作退回处理;三是对不能返回的同城票据交换资金清算轧差,人民银行提供高额罚息贷款弥补账户头寸。目前,处于试运行状态的二代支付系统在一代支付系统的基础上,拓展完善为12项流动性风险管理功能可分为四类。一是由人民银行向参与者提供的融资功能;二是由不同参与者互相提供的融资功能;三是通过优化业务处理机制,缓解参与者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四是账户余额信息管理功能。
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压缩备付金,增加清算头寸管理难度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对资金的来源与运用、成本与效益有着天然的利益追逐。由于备付金利率低,商业银行挤压资金头寸,把资金投放于其他高息资产,容易产生支付体系流动性风险。
(二)银行清算账户独立性强,资金流动性监测困难
目前,商业银行根据业务需要在当地人民银行开立各类账户。支付系统国家处理中心(NPC)以各银行清算账户为对象,对资金进行集中清算。但由于央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只集中到地市一级,因此,作为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的商业银行,只能进行清算账户余额查询,无法实时查询其在央行所有账户的余额;不能根据清算需要自动调配资金,不利于流动性整合和集约化管理,加大了流动性管理成本,减少了总体收益。人民银行也无法实时获取所有银行机构的流动性情况。
(三)资金流通渠道不畅,快速融资受阻
当商业银行清算账户头寸不足时,按照《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规定的途径筹措资金,在实际操作中有诸多阻碍。一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方式筹措资金要求多,耗时长,手续复杂,在清算窗口关闭之前很难办理到位;二是各银行的上级行对下级行在头寸匡算、资金调度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迫于压力,下级行往往采取同业拆借方式调剂资金,增加了流动性管理成本;三是自下而上调拨资金的渠道可行性不高,因为下级行备付金额度不会很大,又要保证同城清算的正常进行,可调度的头寸实际上很小。
强化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首先,创新清算账户管理方式,提高系统内资金流动性管理。一是尽快实现商业银行总行一点接入清算模式,实现商业银行系统内共享资金头寸;二是保留目前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分设在当地人民银行的清算账户,开发应用现金管理功能,支持商业银行各级账户资金的实时或定期归集,强化商业银行总行集中管理资金头寸的能力,实现商业银行系统内资金灵活调动,互相调剂。
其次,优化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清算制度安排,为银行资金清算提供融资便利。一是改革小额支付系统预先圈存资金做法,对小额支付业务采用延迟净额结算,将授信、抵押、担保等多种手段作为圈存资金的主要来源,代替备付金的占用。同时将大小额支付系统向实时净额结算过渡,公用资金头寸,优化算法提高清算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设置同业拆借和高额罚息贷款的标准化合约,启用高额罚息贷款功能,增加同业拆借模块,根据业务需要提供小时、日间、隔日融资便利,预设融资出发条件,实现融资业务的自动化处理。
再次,加强银行清算账户资金监测,及时弥补头寸不足。各银行应设置专人专岗,实时监测清算头寸变动情况,合理运用支付系统提供的功能,建立清算头寸预警制度,设定清算预警线,加大银行流动性监测力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关键时点的监测,提高资金监测效率。一是加大大额支付业务截止前一个小时的头寸监测频率,防止因此时间段内出现头寸不足造成清算窗口开启;二是加大小额轧差净额清算时间的流动性监测,防止在小额轧差净额清算必须当日弥补头寸不足的刚性要求下,筹措资金不足造成清算窗口在预定时间内则无法关闭。
最后,开放自动质押融资权限,降低银行分支机构流动性管理成本。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支付系统流动性管理机制,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目前,应大力推动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开放各银行分支机构的融资权限,适当降低自动质押日间融资利率,借助经济手段引导商业银行主动启用自动质押融资业务,防范支付清算风险,提高业务处理效率,达到降低资金运营成本的目的。
当前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的现状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清算账户体系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日常业务至少需要三部分清算账户:一是在人民银行城市处理中心开立的清算账户,用以满足大小额支付系统业务资金清算需要,可设定各银行省级分行的透支限额、开启自动质押等功能;二是在当地人民银行开立备付金账户,以满足日常调缴资金和同城票据交换业务资金清算需要;三是商业银行为满足系统内资金清算需要,从下而上建立的多级资金清算账户体系。
(二)现行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代支付系统的主要流动性管理措施,一是自动质押融资机制和日间透支功能,用以增强日间流动性;二是针对清算账户存款日终余额不足的情况,设置清算窗口时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上级行申请调拨、同业拆借、国债回购等方式筹措资金,窗口关闭前未筹足资金将排队等待支付指令作退回处理;三是对不能返回的同城票据交换资金清算轧差,人民银行提供高额罚息贷款弥补账户头寸。目前,处于试运行状态的二代支付系统在一代支付系统的基础上,拓展完善为12项流动性风险管理功能可分为四类。一是由人民银行向参与者提供的融资功能;二是由不同参与者互相提供的融资功能;三是通过优化业务处理机制,缓解参与者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四是账户余额信息管理功能。
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压缩备付金,增加清算头寸管理难度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对资金的来源与运用、成本与效益有着天然的利益追逐。由于备付金利率低,商业银行挤压资金头寸,把资金投放于其他高息资产,容易产生支付体系流动性风险。
(二)银行清算账户独立性强,资金流动性监测困难
目前,商业银行根据业务需要在当地人民银行开立各类账户。支付系统国家处理中心(NPC)以各银行清算账户为对象,对资金进行集中清算。但由于央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只集中到地市一级,因此,作为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的商业银行,只能进行清算账户余额查询,无法实时查询其在央行所有账户的余额;不能根据清算需要自动调配资金,不利于流动性整合和集约化管理,加大了流动性管理成本,减少了总体收益。人民银行也无法实时获取所有银行机构的流动性情况。
(三)资金流通渠道不畅,快速融资受阻
当商业银行清算账户头寸不足时,按照《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规定的途径筹措资金,在实际操作中有诸多阻碍。一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方式筹措资金要求多,耗时长,手续复杂,在清算窗口关闭之前很难办理到位;二是各银行的上级行对下级行在头寸匡算、资金调度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迫于压力,下级行往往采取同业拆借方式调剂资金,增加了流动性管理成本;三是自下而上调拨资金的渠道可行性不高,因为下级行备付金额度不会很大,又要保证同城清算的正常进行,可调度的头寸实际上很小。
强化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首先,创新清算账户管理方式,提高系统内资金流动性管理。一是尽快实现商业银行总行一点接入清算模式,实现商业银行系统内共享资金头寸;二是保留目前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分设在当地人民银行的清算账户,开发应用现金管理功能,支持商业银行各级账户资金的实时或定期归集,强化商业银行总行集中管理资金头寸的能力,实现商业银行系统内资金灵活调动,互相调剂。
其次,优化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清算制度安排,为银行资金清算提供融资便利。一是改革小额支付系统预先圈存资金做法,对小额支付业务采用延迟净额结算,将授信、抵押、担保等多种手段作为圈存资金的主要来源,代替备付金的占用。同时将大小额支付系统向实时净额结算过渡,公用资金头寸,优化算法提高清算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设置同业拆借和高额罚息贷款的标准化合约,启用高额罚息贷款功能,增加同业拆借模块,根据业务需要提供小时、日间、隔日融资便利,预设融资出发条件,实现融资业务的自动化处理。
再次,加强银行清算账户资金监测,及时弥补头寸不足。各银行应设置专人专岗,实时监测清算头寸变动情况,合理运用支付系统提供的功能,建立清算头寸预警制度,设定清算预警线,加大银行流动性监测力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关键时点的监测,提高资金监测效率。一是加大大额支付业务截止前一个小时的头寸监测频率,防止因此时间段内出现头寸不足造成清算窗口开启;二是加大小额轧差净额清算时间的流动性监测,防止在小额轧差净额清算必须当日弥补头寸不足的刚性要求下,筹措资金不足造成清算窗口在预定时间内则无法关闭。
最后,开放自动质押融资权限,降低银行分支机构流动性管理成本。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支付系统流动性管理机制,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目前,应大力推动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开放各银行分支机构的融资权限,适当降低自动质押日间融资利率,借助经济手段引导商业银行主动启用自动质押融资业务,防范支付清算风险,提高业务处理效率,达到降低资金运营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