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才能提高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依据自己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提出要注重学生识见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注重基本功训练、注重传统教法的革新。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思考 认识 做法
经过小学、初中多年的作文训练,即将面对中考的九年级学生的作文状况如何呢?一般说来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对生活缺乏“留心”“在意”,阅读面窄,因而记叙类文章结构缺乏灵气,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描写不够生动具体,平平淡淡,表现力差;第二,思想認识水平低,占有材料少,因而文章立意不高,论据陈旧不足,论证强词夺理,平面化,形式上或并列或对照或总分,往往角度变化不大,或实质上就是在同一层次上、同一圈子里徘徊,因而深度不够,说服力不强。
现在江苏省中考作文命题开放性强(文体不限,考生可以写的话题宽泛),生活性强(让考生写“体验”“见闻”“认识”等),启发性强,着重考查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以及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对比学生写作现状和中考作文能力要求,学生间个体差距非常明显,因此九年级这一年的作文教学可谓“任重道远”。必须采取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加强训练,使学生作文基本做到言之有物,有理有据,甚而至于构思巧、说理透、材料新、语言精。
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注重学生识见能力的提高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识见能力——认识事物,获得真知灼见的能力。清初诗论家叶燮认为:“大约才、胆、识、力四者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作者之坛。”可见,真知灼见来源于对生活的发现和思考,要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过程。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广泛涉猎,从书本上去间接接受前人所总结的知识、哲理、经验、教训,以扩大其视野,拓展其知识领域。近年来,笔者每周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让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自由阅读,每个学生备有写作积累本。
其次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深入生活,多参加社会实践,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让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活动。我们曾经利用休息日让九年级的县城学生和农村学生互访,“结对子”到各自家庭中去生活一天,了解认识今日城乡生活的不同,认识幸福的家庭何以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什么不同。切身的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这本“无字天书”的底蕴,懂得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也训练了他们时时处处留心生活的好习惯。
再次,还要教给学生提高见识的一些方法。比如,要善于思考、勇于发现。一次晚自习,日光灯突然熄灭,原来是保险丝断了,更换后教室里又重现光明。于是我将一堂自习课变成发现课,学生见微知著,通过一个现象认识到“牺牲小我,贡献大家”这种精神的可贵。再如通过辩论获得真知灼见的方法等,学生知识得到积累,生活经验变得丰富,思想认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习作中经常会有“大气”的文章出现。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训练
从中考作文评改中反馈的信息看,过半的平庸乏味之作之所以平庸乏味,不仅因为这些考生知识面窄、积累少,还因为他们思维有定式、思路封闭、不善变通、看问题表面化。因此,摆在九年级语文教师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审题、立意、析理等环节,适当进行诱发、引导,打破学生定势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沿着纵向、横向、反向等全方位思维轨迹尽兴驰骋,从而培养其思维品质上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开拓性。
例如纵向思维训练,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其基本思路是:
1.引导学生善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即引导学生善于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进而去发掘事物的深层含义,拓深其洞察力。
2.培养学生善于递进深入、多层次分析事物的能力。这种多层次分析事物的求深意识的形成,必然会冶炼出作文的深度和强有力的逻辑力量。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事理中的纵向比较。即针对同一事物的整体联系前后相比,正反相比,以辨别其某一发展阶段的异同或高下,从而认识事物发展某一阶段的本质特征。这种比较,能使学生在把握事物时,加深认识,有分寸感,从而入情入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克服表面性,避免任意贬低或者拔高。
再如横向思维训练,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广阔性。其基本思路是:
1.引导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两分法,克服分析事理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增强辩证析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事理,即善于对事物进行横面剖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事物间的横向比较。即分析此时此地此类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辨别此一事物同他一事物的异同或高下,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横向比较的好处在于能引导学生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开阔视野、丰富联想。再如发散性思维训练,可增强思维品质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标新立异”,它的核心是强调思维的可逆性,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开放性探索,获取全新的认识成果。关于训练联想发挥多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用语言来概述事物本质,发表自己的主张见解,书写独到的心灵感悟,“选词注解”并进而“提炼观点”不失为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给出一个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作出注解并进而提炼观点。例如对“水”可以作如下解释并提炼出相应观点:
柔弱的点点滴滴,穿透了坚硬的岩石。(观点:成功来自锲而不舍。)
在堤坝的约束下,唱着奋进的歌。(观点:不放任自流,才能作出贡献。)
以自身的泥垢,换取他人的清白。(观点:自我牺牲精神伟大。)
三、注重基本功训练
除了独到的见解、丰富的内容、严谨的逻辑、新颖的构思外,一篇作文的成功,还离不开准确、生动的表达。中考作文要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语言表达。因此在九年级的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注重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介绍一些操作简单又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1.词语运用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成语,每日选择5条成语,让学生解释后造句。
2.句式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将平常的话设法说得引人入胜;传统的说法,设法用新颖生动的表达方式;常用句式换成特殊句式,散句换成整句;直白的说法,设法用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出来。
3.语段训练。每生备一个写作积累本,每日进行二三百字的摘抄(学习紧张时也可摘抄精彩片段),语文课前抽两三分钟让两三位学生读自己的片段作文。读后再由两三位学生进行三言两语式的简评。评价标准根据文体不同由教师引导学生随机制定。片段作文范围广泛,可以是思想、行为评价、课堂活动描述,也可以是诗、文、影视鉴赏、政治时事述评等。
四、注重传统教法的革新
1.划类分层,因材施教。
虽然同样经过多年作文训练,但九年级学生之间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高低不平现象严重。作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指导写作更有必要因材施教。
我校九年级的学生依据作文水准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基本成功型——这类学生审题清楚,作文立意深刻,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自然流畅,能合理运用铺垫、蓄势、烘托等写作手法。他們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习作任务。
有待提高型——这类学生审题较清楚,作文立意较深刻,内容较丰富,思路较清晰,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没有明显毛病。他们在老师的督促下也能完成习作任务。
急需奋进型——这类学生审题不清,作文立意肤浅(甚至错误),内容过于简单,思路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晰,语句及篇章结构上毛病很多。他们在习作中往往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对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在作文指导、批改、评讲等环节中就要区别对待,有重点地指导其确立主攻方向。
2.让学生成为作文评讲的主体。
传统作文教学思想要求对学生作文要精批细改。所以只有学生作文本被改得密密麻麻,甚至面目全非,教师作文教学才被肯定为认真、到位。这种思想现在看来既约束了老师,又不利于学生。文章本无正误之分,而只有优劣之差。对于一篇文章,老师改得本子一片红,看起来很认真,实则是越俎代庖,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因而应把作文的评改权交给学生自己,这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其书面评论等能力都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金南中学)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思考 认识 做法
经过小学、初中多年的作文训练,即将面对中考的九年级学生的作文状况如何呢?一般说来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对生活缺乏“留心”“在意”,阅读面窄,因而记叙类文章结构缺乏灵气,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描写不够生动具体,平平淡淡,表现力差;第二,思想認识水平低,占有材料少,因而文章立意不高,论据陈旧不足,论证强词夺理,平面化,形式上或并列或对照或总分,往往角度变化不大,或实质上就是在同一层次上、同一圈子里徘徊,因而深度不够,说服力不强。
现在江苏省中考作文命题开放性强(文体不限,考生可以写的话题宽泛),生活性强(让考生写“体验”“见闻”“认识”等),启发性强,着重考查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以及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对比学生写作现状和中考作文能力要求,学生间个体差距非常明显,因此九年级这一年的作文教学可谓“任重道远”。必须采取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加强训练,使学生作文基本做到言之有物,有理有据,甚而至于构思巧、说理透、材料新、语言精。
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注重学生识见能力的提高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识见能力——认识事物,获得真知灼见的能力。清初诗论家叶燮认为:“大约才、胆、识、力四者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作者之坛。”可见,真知灼见来源于对生活的发现和思考,要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过程。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广泛涉猎,从书本上去间接接受前人所总结的知识、哲理、经验、教训,以扩大其视野,拓展其知识领域。近年来,笔者每周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让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自由阅读,每个学生备有写作积累本。
其次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深入生活,多参加社会实践,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让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活动。我们曾经利用休息日让九年级的县城学生和农村学生互访,“结对子”到各自家庭中去生活一天,了解认识今日城乡生活的不同,认识幸福的家庭何以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什么不同。切身的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这本“无字天书”的底蕴,懂得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也训练了他们时时处处留心生活的好习惯。
再次,还要教给学生提高见识的一些方法。比如,要善于思考、勇于发现。一次晚自习,日光灯突然熄灭,原来是保险丝断了,更换后教室里又重现光明。于是我将一堂自习课变成发现课,学生见微知著,通过一个现象认识到“牺牲小我,贡献大家”这种精神的可贵。再如通过辩论获得真知灼见的方法等,学生知识得到积累,生活经验变得丰富,思想认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习作中经常会有“大气”的文章出现。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训练
从中考作文评改中反馈的信息看,过半的平庸乏味之作之所以平庸乏味,不仅因为这些考生知识面窄、积累少,还因为他们思维有定式、思路封闭、不善变通、看问题表面化。因此,摆在九年级语文教师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审题、立意、析理等环节,适当进行诱发、引导,打破学生定势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沿着纵向、横向、反向等全方位思维轨迹尽兴驰骋,从而培养其思维品质上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开拓性。
例如纵向思维训练,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其基本思路是:
1.引导学生善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即引导学生善于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进而去发掘事物的深层含义,拓深其洞察力。
2.培养学生善于递进深入、多层次分析事物的能力。这种多层次分析事物的求深意识的形成,必然会冶炼出作文的深度和强有力的逻辑力量。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事理中的纵向比较。即针对同一事物的整体联系前后相比,正反相比,以辨别其某一发展阶段的异同或高下,从而认识事物发展某一阶段的本质特征。这种比较,能使学生在把握事物时,加深认识,有分寸感,从而入情入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克服表面性,避免任意贬低或者拔高。
再如横向思维训练,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广阔性。其基本思路是:
1.引导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两分法,克服分析事理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增强辩证析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事理,即善于对事物进行横面剖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事物间的横向比较。即分析此时此地此类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辨别此一事物同他一事物的异同或高下,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横向比较的好处在于能引导学生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开阔视野、丰富联想。再如发散性思维训练,可增强思维品质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标新立异”,它的核心是强调思维的可逆性,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开放性探索,获取全新的认识成果。关于训练联想发挥多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用语言来概述事物本质,发表自己的主张见解,书写独到的心灵感悟,“选词注解”并进而“提炼观点”不失为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给出一个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作出注解并进而提炼观点。例如对“水”可以作如下解释并提炼出相应观点:
柔弱的点点滴滴,穿透了坚硬的岩石。(观点:成功来自锲而不舍。)
在堤坝的约束下,唱着奋进的歌。(观点:不放任自流,才能作出贡献。)
以自身的泥垢,换取他人的清白。(观点:自我牺牲精神伟大。)
三、注重基本功训练
除了独到的见解、丰富的内容、严谨的逻辑、新颖的构思外,一篇作文的成功,还离不开准确、生动的表达。中考作文要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语言表达。因此在九年级的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注重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介绍一些操作简单又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1.词语运用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成语,每日选择5条成语,让学生解释后造句。
2.句式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将平常的话设法说得引人入胜;传统的说法,设法用新颖生动的表达方式;常用句式换成特殊句式,散句换成整句;直白的说法,设法用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出来。
3.语段训练。每生备一个写作积累本,每日进行二三百字的摘抄(学习紧张时也可摘抄精彩片段),语文课前抽两三分钟让两三位学生读自己的片段作文。读后再由两三位学生进行三言两语式的简评。评价标准根据文体不同由教师引导学生随机制定。片段作文范围广泛,可以是思想、行为评价、课堂活动描述,也可以是诗、文、影视鉴赏、政治时事述评等。
四、注重传统教法的革新
1.划类分层,因材施教。
虽然同样经过多年作文训练,但九年级学生之间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高低不平现象严重。作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指导写作更有必要因材施教。
我校九年级的学生依据作文水准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基本成功型——这类学生审题清楚,作文立意深刻,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自然流畅,能合理运用铺垫、蓄势、烘托等写作手法。他們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习作任务。
有待提高型——这类学生审题较清楚,作文立意较深刻,内容较丰富,思路较清晰,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没有明显毛病。他们在老师的督促下也能完成习作任务。
急需奋进型——这类学生审题不清,作文立意肤浅(甚至错误),内容过于简单,思路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晰,语句及篇章结构上毛病很多。他们在习作中往往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对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在作文指导、批改、评讲等环节中就要区别对待,有重点地指导其确立主攻方向。
2.让学生成为作文评讲的主体。
传统作文教学思想要求对学生作文要精批细改。所以只有学生作文本被改得密密麻麻,甚至面目全非,教师作文教学才被肯定为认真、到位。这种思想现在看来既约束了老师,又不利于学生。文章本无正误之分,而只有优劣之差。对于一篇文章,老师改得本子一片红,看起来很认真,实则是越俎代庖,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因而应把作文的评改权交给学生自己,这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其书面评论等能力都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金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