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的村上春树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_w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以为林少华翻译了这么多村上春树,两人的关系一定“如胶似漆”,其实不然。
  
  南海出版公司最近推出了村上春树的中文版新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一个雷蒙德·卡佛式的标题在现实中引发的故事却不简单,因为封面的译者栏上赫然写着:施小炜。一个陌生的名字。
  
  “林家铺子”
  
  20年来,陪伴着村上迷阅读村上春树的,总是林少华。现在身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的林少华在中国开了家“林家铺子”,俨然已经是村上春树中文译本的专门翻译家,有人开玩笑似的说他们的关系是“翻译婚姻”,除了性别上的问题之外,大抵也能描述他们之间的状态。
  现今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几乎所有的村上作品都出自林少华之手,林少华用他独有的林氏文风来翻译村上,终于成就了村上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神话——《挪威的森林》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架两年,就售出了140余万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村上春树,也就是林少华的村上春树。有村上迷,也有林迷,林少华的铁杆粉丝对于林少华的译本推崇备至,他们说:林少华的译本一气呵成,没有日文译本常见的日文腔,给人中文的美感。这或许是许多林迷最最看重的一点,于是有人大声疾呼:非林译不买!
  说起来林少华和村上春树这段“跨国恋”,两个人并不是“一见钟情”,至少在林少华这边是如此。林少华还记得第一次在日本看到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的情景:“1988年,我在日本留学,正好看到书店里摆在醒目位置上的《挪威的森林》,红绿色封面的上下册。我对此熟视无睹。”作为一名中日古典诗歌比较方向的研究生,林少华对这样一本爱情小说一开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反而是回国之后,日本文学老前辈李德纯向他推荐村上的这本书,鼓励他将其翻译成中文,林少华这才真正注意起这个在日本红极一时的名字:村上春树。
  很多人以为林少华翻译了这么多村上春树,两人的关系一定“如胶似漆”,其实不然。2008年10月29日,去日本参加“东亚和村上春树研讨会”的林少华和老朋友村上春树见了面,而这只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
  一身休闲装:深蓝色对襟长袖衫,里面是蓝色T恤,蓝牛仔裤,从屏风似的半截浅灰色隔离板后走出来的村上春树看上去很年轻,梳着“小男孩”的发型,怎么看也不像已经60岁“高龄”了。
  林少华还记得,2003年,他受中国媒体的委托,到日本东京的村上事务所采访村上春树,第一次见到了村上春树的庐山真面目时的情景。村上春树的事务所位于东京港區南青山的幽静地段,在一座名叫DENMARK HOUSE的普普通通枣红色6层写字楼的顶层。和5年后的打扮差不多,林少华回忆说:“村上这个人没有堂堂的仪表,没有挺拔的身材,没有洒脱的举止,没有风趣的谈吐,衣着也十分随便(他从不穿西装),即使走在中国的乡间小镇上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无数日本女性甚至中国女性视为第一男人。
  在此之前,因为联系版权的缘故,他们也通过电话、传真和书信,虽然从未谋面,却一见如故,总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将他们牵系在一起。谈话在一种如沐春风的气氛里展开,村上春树很客气,但是不怎么爱说话,交谈中,村上也不太愿意正视对方的眼睛,眼睛更多的是向下看着桌面,显得十分低调和腼腆。林少华问到村上问题,他才会认真地回答,林少华对此的评价是:“文如其人。”
  
  村上:中国小资必读
  
  当李德纯老先生建议他来翻译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时,林少华还推却了一番,但最后林少华还是决定翻译。翻译完成之后,这本书并没有顺利出版,被搁置了一段时间。主要还是因为其中的性描写在80年代末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依旧让人为之侧目,最终,漓江出版社做了一些删节,所以也就成就了后来上海译文出版社《挪威的森林》的“全译本”。
  “两者之间只有这一千三四百字的区别。”林少华强调说。
  漓江出版社最初出版《挪威的森林》时,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反响。直到差不多10年之后,漓江出版社重新包装出版了《挪威的森林》,到第二年才突然出现井喷之势。“仿佛地毯式轰炸一般,这本书一下子就热了。”林少华说。
  之后,上海译文出版社买下了当时村上春树已出的著作的所有版权。对此,林少华很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气魄。因为当时的国内出版社只愿意购买村上春树5种代表作的版权,而日方则希望能将村上所有的版权都交予国内一家出版社统一出版,时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的叶路拍板说:“村上的著作版权,我们全部买下。”
  结果也许连叶路都没有想到,这套《村上春树文集》会成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一棵摇钱树——村上、杜拉斯和张爱玲,中国小资必读三大家。
  29岁,村上春树写出了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每天,村上夫妻经营的爵士店打烊之后,他就用文具店里买来的钢笔和纸,在爵士乐的沐浴下,诉说一种村上式的孤独和忧伤。
  “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可能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那么,何苦非努力不可呢?为什么就不能转变一下态度呢——既然怎么努力争取理解都枉费心机,那么不再努力就是,这样也可以活得蛮好嘛!换言之,与其勉强通过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这是村上在《神的孩子全跳舞》里写下的文字。有人说村上写出了都市里那些怨夫和怨妇的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都市丛林之中,孤独正在侵蚀着宅男宅女脆弱的神经。村上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必定是一普通男子,他孤独寂寞,年龄在29岁至34岁之间,生活朴素得像一幅极少主义的画作:没有妻子(有也必定离异)、子女、父母(有也不出场)、兄弟、亲人、工作,他们也许受不了工作的束缚而将工作辞去,就是这么一群城市独行侠。
  那种种细腻的理解和温情,让人为之动容。
  此外,村上喜欢的西方的音乐、菲茨杰拉德、卡佛、美食以及小姑娘身上的挂件,也都是小资们的最爱。于是,不读村上,似乎就成了小资们的原罪。百分百的男孩和女孩,读着《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直子、绿子之间的三角恋爱,年轻的迷惑与无奈,在村上唯美的文字中慢慢流淌,我们也都从他的小说中读到了我们青葱岁月里的惊涛骇浪,一丝甜蜜的忧伤。
  
  两个译本的比较
  
  从2001年开始,林少华平均每天翻译3000字(包括校对),没想到一翻就翻了8年,将村上春树35本著作几乎全部翻译成了中文。
  在这个看似一帆风顺的过程中,也不是一点风波都没有。日本东京大学中文部教授藤井省三就曾在其专著《村上春树心目中的中国》的最后一章中质疑林少华的翻译。藤井省三认为,村上作品用的是“口语体”,只有最大限度传达“口语体”的翻译才是优秀的翻译,而林译本用的却是“文语体、书面语体”,对村上的原文作了太多的“粉饰”。并不以为然的林少华马上在《中华读书报》撰文《林译村上:“0”分?!》,反驳藤井省三对自己译文的批评,他推崇钱钟书的“化境”说:翻译不是一字一句的对换,而是意境与总体的对应。
  除了现在这位横空出世的施小炜,还从来没有一位翻译者敢于挑战林少华的权威。当然,施小炜也并非自觉的“第三者”,她是一次海选的结果,这次海选的发起者就是南海出版公司的图书策划方:北京新经典公司。
  对此,一些“海选”参加者是有一些疑问的,如青岛大学日语教师程长泉公开表示:“原定9月20日公布的海选名单最终没有公布,究竟有没有这样一次海选,海选的结果究竟是怎么样的?这似乎都有疑问。”
  林少华对于新经典公司的一些做法确实持保留意见。他对记者说,当时新经典公司和他签订合同,约定林少华的译本和海选胜出者(现在是施小炜)的译本同时出版,可是现在只出了施小炜的译本,自己的译本虽然已经翻译完成,可是对方对他的答复只是说下一步出版。
  对于施小炜的译本,以及施小炜关于“林少华的翻译有错误,我的译本比他翻得更准确”的言论,林少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村上的作品不是以故事取胜,而是以特殊的文體和韵味获得成功的,我一直希望能把握住这种韵味。”
  而对于上海译文出版社没有能够拿下这本书的版权,林少华也感到万分遗憾,他说日本人做生意喜欢从一而终,比如去理发店,日本人找到一家他满意的,他就会一直在那理发。但是这一次,他们不将书给上海译文出版社,主要可能还是钱的问题。“据我所知”,他说,“新经典文化公司开出的预付款远远高于上海译文的出价,要知道一般的引进版图书也就只有几千美元而已。”
  现在,施小炜的译本率先出炉,而林少华的译本也许还将拖延一段时间。对于译本的优劣,林少华先生并不想多谈,他只是将他的一段译文发给本刊记者,译本的好坏,通过比较,读者自有公论。
  
  今天是2005年8月5日,星期五。夏威夷考爱岛。北岸晴得令人吃惊,响晴响晴,一丝云絮也没有,近来就连云这一概念的暗示也没有。我是七月末来这里的。像以往那样租个公寓套间,趁早上清凉的时候伏案工作,比如此刻在写这篇文章——关于跑步的信马由缰的文章。夏季,当然热。都说夏威夷岛常年如夏,但毕竟位于北半球,四季大体齐全。夏天比冬天热(比较而言)。不过,较之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围在砖瓦和混凝土中间的近乎拷问的闷热,这里给人的感觉等于天堂。空调毫无必要,开窗就有清风不请自来。我一说八月要在夏威夷过,坎布里奇的人无不惊讶:“夏天何苦去那么热的地方,脑袋莫不是出问题了?”可是他们有所不知,不知道从东北方向不断吹来的信风将夏威夷的夏天变得多么凉快,不知道鳄梨凉爽的树阴下恬适的读书时光以及可以随时去——只要想去——南太平洋港湾游泳的日子使人感觉多么幸福!
  ——选自《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第一章2005年8月5日夏威夷州考爱岛(林少华译)
  
  今天是二○○五年的八月五日,星期五。夏威夷的考爱岛。北部海岸。晴空万里,爽朗得令人瞠目。纤云也无。此时甚至连云彩这一概念的暗示都不存在。七月底我来到此地,一如以往,租了一套公寓,早晨趁着凉快的时候伏案工作,比如说此刻便在写这篇文章,关于跑步的、自由的文章。现在是夏天,当然很热。夏威夷每每被说成四季常夏,但毕竟位于北半球,四个季节大体一应俱全,相对而言夏天比冬天要热,不过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那为红砖和混凝土重重包围、犹如拷问一般的闷热相比,此地的舒适简直有如天堂。空调根本不需要。只需打开窗户,凉爽的清风便自己吹进屋子里来。剑桥的人听说我要在夏威夷度过八月,都众口一词地表示惊讶:“分明是夏天,居然特地赶到那么炎热的地方去,莫不是有毛病?”他们并不知道,打东北方从不间断地吹来的贸易风(信风),让夏威夷变得何等凉爽;他们也不知道,在鳄梨树那风凉的树荫下安闲地读书,兴之所至便去南太平洋的海湾里游泳,这样的生活,让人感到何等幸福。
  ——选自《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第一章2005年8月5日夏威夷州考爱岛(施小炜译)
其他文献
孩子找到执勤的警察:“警察叔叔,我的书包丢了。”  警察:“孩子,放心吧,包在叔叔身上!”  孩子:“啊,那你快点还给我!”
房地产市场过热固然不好,但过冷可能对经济危害更大,因为房价下跌会抑制总消费,而这个负面效应,是即使股市飘红或其他利好能带来的正面效应抵消不了的    2006年中国经济生活中最夺眼球的事件当数股票市场的突然火爆上证指数从2006年初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的1163.68点开盘之后,几乎是一路飘红,到12月19日已经冲破2300点,翻了一倍有余市场上人气非常旺盛,交易量连续放大,四五百亿的天量比比皆是
技术专家们正在绞尽脑汁用各种各样方法让电池更新换代,一场电子设备的革命正悄悄来临。在不远的将来,可乐就可以帮汽车行驶几百公里。    如果你对电池的感觉还停留在手电筒里圆柱形干电池的印象中,那实在是太落伍了。从最早我们熟知的铅酸电池到后来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再到如今手机里清一色的锂电池,以及研发与实用并重的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结合人们的需要和当前的实际困难,各类电池正在发展中形成并体现着各自的
阿加莎,很多人心目中最聪明的女人,逃不出一切女人的魔咒:天生喜爱危险的男人,这个危险的附送品是倜傥、甜言蜜语、随性而顽强的追求,但更主要的是无情、伤害、背叛的决绝……    今年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诞辰120周年,她是很多人心目中最聪明的女人——没有“之一”。虽然侦探小说在文学史上一直没有地位,我们去波兰的时候,向导游介绍起一个出版社是专出侦探小说时,导游说:“侦探小说是不入流的。”  这应该是很多
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沉睡后,开始找到与世界经济、世界市场接轨的方式。这就是历史潮流。面对现实,有人鼓掌,有人疑惑,也有人恐惧。    刚从日本回来,去了一个月。在东京,令人诧异的是,凡人流多的地方,耳边就有说中文的声音。在香港、中国台湾,在东南亚,中国游客在当地消费,拯救了当地疲软的经济,这已经延续好多年了,没想到中日关系波谲云诡的10月、11月,在买化妆品的银座、买电器的秋叶原,在
如果说“前程”让人往前,中国人似乎更多时候是借助它来追求“歇息”。换言之,是一个舒适的,让自己可以当主人的空间——家。    全中国(或华人地区)最被急切追求的三件事:(一)买房子;(二)结婚;(三)拥有身份地位。这三件事都与一个字紧密连系:家。买房子是“置家”,结婚是“成家”,拥有身份地位是成为“XX家”,代表因为有着某种成就而备受尊重。这三件事情的成败,形成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标准:幸福,或不幸
注水的电视剧比缩水的新闻好看多啦。    一把大火熊熊烧起,电视连续剧《茶馆》就算播完了。老舍的一个话剧本子才五万多字,编导使劲注水,整成39集,不过在一锅照得见鼻子眼睛的稀粥里,多少还能捞出几颗米花来,而且是皇城根下的老米!  我爱老舍,前段日子推掉所有的饭局,晚七点半准时坐到电视机前,看,想,笑,把记忆中的剧本找出来对比。实话实说,这是一部漏洞百出的片子,还有许多“硬装斧头柄”的情节设置,让故
当很多体育精英们都买不起房子时,房地产的泡沫也许真的已经形成了。    在房价涨幅远远超过GDP和人们收入增幅的背景下,不仅对工薪族来说买房的压力是“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甚至对一些奥运会冠军来说也是如此。1月中旬,北京奥运会冠军、体操名将程菲表示:“要在北京二三环之间买套接近百平米的房子还真是个大难题!”此言一出,“奥运冠军买不起房”顿时成为新闻焦点。    体操名将买不起房    在当今体操圈
我喜欢收藏模型,是因为模型可以带领我们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在我的模型世界里,我说了算。今天,先介绍一款赛车模型。  我曾经幻想过,要是能开上这样的赛车,一定会很帅气吧!所以,我加油工作,你们也要努力上学哦。  你能辨认出,这是什么车吗?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款赛车模型。  它就是保时捷的一款赛车模型!  你能猜出上图所示是车的哪些部位吗?答案见下期杂志。  看了这么多图片,你想知道这模型实际有多大吗
2011年3月,当记者来到福建漳州青蛙王子集团总部的时候,正赶上世界连锁超市沃尔玛在验厂,不出意外,这家专注于儿童护理领域的公司很快就要进驻沃尔玛了。在董事长李振辉看来,这是青蛙王子品牌主流化的一个开始,也是他多年来“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的成功证明。  青蛙王子集团创办于1994年,最早以粗放的方式做成人化妆品,后来专注儿童护理领域,主打二三线城市,并为美国品牌做贴牌代工,2008年反向收购美国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