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搬到城里不久,我迷上了火车。我家对面有一个很大的煤站,各式各样的货车从密密麻麻的轨道上经过,还有绿色的客车偶尔也从那里经过。有雾的清晨,我沿着铁轨旁湿漉漉的草地前行,一会儿火车就来了,先是隐隐的隆隆声,我莫名地兴奋不已,接下去响声越来越清晰,但在雾中还是看不见车身。随着汽笛的鸣叫,车头出现了,浓浓的白烟同雾混在一起,车身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压过来。有时是油罐车,有时是煤车,有时则是装运着大型机器的平板车厢。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数,看看每列火车一共有多少节车厢。看得多了之后,情绪就不再兴奋,而是浓浓的惆怅。尤其是雾天或雨天里的汽笛声,令我恍然置身于另外的空间和时间,小身体竟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这强大的动力机械的冲压,这雾中显得莫测的前途,既令我恐惧又强烈地吸引着我。时常,它劈开空气扬起的那股强风使得我的头发像小鞭子一样打在脸上。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秋天,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了客车。由于临时停车,那火车像长长的绿蛇卧在煤站里。黄昏的朦胧中,我看到车窗一扇接一扇地全打开了,有少女和小男孩从窗口探出头来,吃惊地打量眼前的煤山,唧唧喳喳地说着不大听得懂的方言。车厢里头,有些人拿着铝制的食盒子走来走去。他们要吃饭了吗?在这个封闭的绿匣子里头,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呢?这种事,任凭我如何努力设想也想不出来。一会儿车厢里就亮起了灯,小孩们都缩进车内,他们要开始就餐了。我也要回家了。我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看,在黑黑的煤山之间,那一条亮着灯的狭长空间里的生活,对于从未离开过小城的我来说,是多么地难以理解啊。直到我走到煤站的大门口,客车才缓缓开动。窗子一扇接一扇地关上,也许是起风了,乘客们担心煤灰吹进车厢内。我还站在那里看,隔着玻璃,那些模模糊糊晃动的人影显得更加不真实了。他们像是宇宙人一样。又有一个男孩将窗子打开了,他大声喊了一句什么,声音回荡在煤山之间,然后列车就从昏沉的空间里消失了。发生的一切对于我来说很像一个神话,幻觉的味道也很浓。然而我是真的见过载人的客车了。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不安。
后来,只要是呆在车站,看到火车或长途汽车,都会勾起我类似的遐想。在那种时候,我会短暂地丧失现实感,沉浸在某种陌生而惶惑的自由感之中。
后来,我有机会满世界乱飞了。可是我从来不特意去看什么名胜和景致,我喜欢的只是旅行带给我的那种“异地”的虚幻感,那是可以久久回味的宝藏。在我看来,要旅行最好出国,到哪个国家都差别不大,只要是陌生的语言和景致就可以了。那种既无助,又微微紧张的感觉有益于心灵的超拔。在一个你发生不了社会关系的环境里,人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反思或冥想,灵感也会萌动。这种情况非常类似于阅读实验小说或西方经典时的感觉——要拉开距离才会进入作者的语境,否则便只能在外围徘徊。
(马树强摘自《中国青年》)
这强大的动力机械的冲压,这雾中显得莫测的前途,既令我恐惧又强烈地吸引着我。时常,它劈开空气扬起的那股强风使得我的头发像小鞭子一样打在脸上。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秋天,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了客车。由于临时停车,那火车像长长的绿蛇卧在煤站里。黄昏的朦胧中,我看到车窗一扇接一扇地全打开了,有少女和小男孩从窗口探出头来,吃惊地打量眼前的煤山,唧唧喳喳地说着不大听得懂的方言。车厢里头,有些人拿着铝制的食盒子走来走去。他们要吃饭了吗?在这个封闭的绿匣子里头,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呢?这种事,任凭我如何努力设想也想不出来。一会儿车厢里就亮起了灯,小孩们都缩进车内,他们要开始就餐了。我也要回家了。我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看,在黑黑的煤山之间,那一条亮着灯的狭长空间里的生活,对于从未离开过小城的我来说,是多么地难以理解啊。直到我走到煤站的大门口,客车才缓缓开动。窗子一扇接一扇地关上,也许是起风了,乘客们担心煤灰吹进车厢内。我还站在那里看,隔着玻璃,那些模模糊糊晃动的人影显得更加不真实了。他们像是宇宙人一样。又有一个男孩将窗子打开了,他大声喊了一句什么,声音回荡在煤山之间,然后列车就从昏沉的空间里消失了。发生的一切对于我来说很像一个神话,幻觉的味道也很浓。然而我是真的见过载人的客车了。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不安。
后来,只要是呆在车站,看到火车或长途汽车,都会勾起我类似的遐想。在那种时候,我会短暂地丧失现实感,沉浸在某种陌生而惶惑的自由感之中。
后来,我有机会满世界乱飞了。可是我从来不特意去看什么名胜和景致,我喜欢的只是旅行带给我的那种“异地”的虚幻感,那是可以久久回味的宝藏。在我看来,要旅行最好出国,到哪个国家都差别不大,只要是陌生的语言和景致就可以了。那种既无助,又微微紧张的感觉有益于心灵的超拔。在一个你发生不了社会关系的环境里,人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反思或冥想,灵感也会萌动。这种情况非常类似于阅读实验小说或西方经典时的感觉——要拉开距离才会进入作者的语境,否则便只能在外围徘徊。
(马树强摘自《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