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振动与温室效应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普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气体是怎样捕获热量并使我们的地球维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区间?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分子如何对具有能量的光子做出反应,这是个复杂的话题。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提供足够的基本知识,让你能理解温室气体如何在大气层中起作用。同时,我们会剖析一些气体为什么不捕获热量。
  在介绍有关臭氧层的内容中,我们已经讨论了紫外光(UV)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现在以它作为这个话题的开始。电磁光谱中紫外区的光子有足够的能量破坏一些共价键,特别是远紫外区(UV-C)的光子,它可以使氧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而能量较低的中紫外区(UV-B)的光子则可以使臭氧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换一种说法,臭氧和氧气都能吸收紫外辐射,当出现这种吸收时,氧氧键断裂。
  幸运的是,红外辐射光子的能量不足以使化学键断裂,但它可以为分子振动提供能量。只有某些振动才可能产生红外吸收,这与分子结构有关。分子吸收的红外光子的能量必须严格与它的振动能量相一致。这就意味着:不同分子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发生不同能量的振动。
  (每一个弹簧代表一个C=O双键。a和b是伸缩振动,c和d是弯曲振动。)
  我们以CO2分子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图1表示每一个CO2分子持续振动的4种模式。其中球代表原子,弹簧代表共价键,箭头代表振动过程中每一个原子的运动方向,原子沿箭头方向前后运动。振动模式a和b为伸缩振动。a模式中,中间的碳原子不动,两个氧原子沿键轴按相反的方向前后伸缩运动。b模式中,两个氧原子同向运动,碳原子则是反向运动。振动模式c和d非常相似,这两种振动模式中分子都瞬间发生了弯曲,偏离了原线形结构。由于这种弯曲可能发生在两个平面上,所以产生两种弯曲振动。c模式中,分子在图所在的纸平面内上下弯曲,而d模式中分子向纸平面外弯曲。
  如果你用弹簧做过实验,你可能会注意到拉伸弹簧比弯曲弹簧需要更多的能量。与此类似,CO2伸缩振动比弯曲振动需要更多能量。这就意味着,供能给a,b伸缩振动的光子比供能给c,d弯曲振动的光子能量高、波长短。举个例子,吸收波长为15.0 μm(1 μm=1×10-6 m)的红外辐射增加了弯曲振动c和d的能量,这使得原子运动到离它平衡位置更远的位置,而且通常比平时运动得更快。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b振动中,但这需要波长为4.3 μm的较高能量光子。用b,c和d这3种振动形式可解释CO2的温室性质。
  b,c和d代表图1中对应的3种分子振动类型
  相反,直接吸收红外辐射无法增加a振动的能量。在CO2分子中,氧原子的平均电子密度高于中心碳原子的平均电子密度,这表明氧原子相对于碳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当化学键伸缩时,电子位置发生改变,这会使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发生改变。由于CO2分子为线形结构,并且中心对称,a振动过程中它的电荷分布并不改变,所以不发生红外吸收。
  分子吸收的红外能量可以用红外分光光度仪进行测量。从灼热灯丝上辐射出的红外光穿过待检测样品(在这里就是气态的CO2),由检测器检测透过样品的各种波长红外光子的数量。高透射意味着低吸收,反之亦然。这些信息以图形表示出来,是透射相对强度随波长变化图,这就是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2是CO2的红外光谱。
  图2展示的红外光谱是用实验室的CO2样本获得的,大气层中的CO2发生同样的吸收。吸收了特定波长红外辐射的CO2分子会有不同的命运。一些分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持有这些额外的能量,然后向各个方向以热的形式释放出这些能量。其他CO2分子与像N2和O2这样的大气分子发生碰撞时,可以将部分吸收的能量也以热的形式传递给这些分子。通过这两种过程,CO2“捕获”了一部分地球向外太空辐射的红外光,从而使地球维持温暖适宜的温度。这就是CO2成为温室气体的原因。
  任何可以吸收红外辐射光子的分子都可以起到温室气体的作用,这样的分子很多。气态水是到目前为止在维持地球温度方面仅次于CO2的重要气体。图3是水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红外光谱图。甲烷、一氧化氮、臭氧和氟氯烃(如CCl3F)也是有助于维持行星温度的物质。
  思考:水分子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1)利用图3,估计气态水分子发生最强红外吸收处的波长。
  (2)推测这些吸收中哪些代表伸缩振动,哪些代表弯曲振动?说明你推测的理由。
  提示:将H2O的红外光谱与CO2的相比较。
  像N2和O2这样的双原子气体不是温室气体,尽管这些分子中含有的两个相同原子会发生振动,但是在振动时总的电荷分布并不改变。因此,这些分子不是温室气体。前面我们已经讨论,没有总电荷分布改变就是图1中伸缩振动a不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响应辐射的两种方式。高频率、短波长的高能光子(例如紫外辐射)可以使分子中的化学键发生断裂。较低能量的光子(例如红外辐射)可以加强分子振动。图4说明了这两种过程,同时还包含了另一种方式,那就是比红外区波长更长的辐射,它的能量只能使分子的转动加快。
  举个例子,微波炉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使水分子旋转得更快。这个装置产生的辐射波长相对更长,大约1 cm。这样的光子能量相当低。水分子吸收这些光子,转动加剧,由此产生的摩擦热可以做饭、热剩饭、加热咖啡。这一区域的电磁波可用于雷达。发射器发射出微波射线,当射线遇到障碍物(如飞机)时就会反射回来,接收器可以检测到反射回的射线。
  参考文献
  [1]Catherine H M, Steven W K, Karen L A, Anne K B, Michael C C, Jamie P E. Chemistry in Context: Applying Chemistry to Society[M]. 7th ed. Dubuque: McGraw-Hill, 2012.
其他文献
一、扎实做好自制教具基础性工作  自制教具活动取得良好成效,需要扎实的功底。2010年至2011年,北京市的自制教具工作着眼点是队伍建设和课题研究。 2010年,由各区县提名申报,经市教委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来自全市各区县的47名教师荣获北京市自制教具“骨干教师”称号。以骨干教师队伍为依托,市、区县和学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层面自制教具研究、制作及交流活动,使全市自制教具活动长期稳定开展有了保障
期刊
一、改进的缘由  电学实验具有元件个数多、电表示数小、量值变化多等特点,课堂环境下进行演示比较困难。比如在使用电学实验器材进行演示的过程中,要一只手扶着插线板,一只手进行拔插导线等操作,十分不便。针对以上情况,结合教室的教学环境,笔者利用磁铁和白铁皮对电学演示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  二、改进的思路  利用白铁皮和强磁铁改造电器元件,使电器元件能够吸附在铁质黑板上,实现双手灵活操作的目的。  三、改
期刊
陈梅校长  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从1969年创建到现在,几十年“术业有专攻”的初中办学历史、大幅提升的优生率、有口皆碑的良好校风和规范管理,使学校一直蜚声成都、四川乃至全国。2005年,借城市规划建设之力,学校迁到了新校址,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2008年,在青羊区打造“名校珍珠带”的工程中,“优品道校区”投入使用,学校实力更加壮大。在办学条件得到突破性改善后,面对新的办学起点和素质教育形势,与时俱进
期刊
国内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室光环境的改善发展,从概念、研究课题的创建,到试点技术规范的演变、诞生、传播、实践,再到地方标准、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颁布、实施,教室光环境的改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全面铺开。  一、教室光环境改善工作的创立  为降低中小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上海市教委于2006年开始着手开展“改善上海市中小学教室光环境研究”课题研究。从2007年暑期起,对上海市徐汇区、闵行区、黄浦区和静安区内3
期刊
一、教学中的困惑  《中国石拱桥》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一篇经典说明文。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该文以赵州桥为例,旨在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每次讲到“赵州桥设计巧妙绝伦”这个特点时,笔者都感觉学生从课文说明的语言中,并没有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点。大拱和拱上加拱设计是赵州桥最具特色的地方,这就是赵州桥结构坚固的最重要原因,教学要紧紧围绕
期刊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教学和管理。教学工作是不打折扣的使命,要有全力以赴、一丝不苟的精神,信息技术教师要牢记“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的道理;管理工作繁杂琐碎,校园内数码产品处处有,信息技术教师忙碌的身影处处见,如各处室、教研组的电脑维护,校园网络维护,摄像,照相,各种大型会议音响管理等。然而,每天疲于奔命的信息技术教师却始终没能换来应有的待遇,所以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牢骚满腹,怨声
期刊
康永邦校长  成都市基础教育新星—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不仅是世界网球冠军晏紫的母校,更是众多人才的摇篮。一进学校大门,正面迎来几行大字:“我快乐、我成长,我锻炼、我健康,我自信、我成功。”既令人肃然起敬,又令人倍感亲切、温馨。校园规划有序、清新整洁、绿树掩映,教室里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新学堂”的办学思路就是在这里诞生的。通过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康永邦同志的介绍,我们对该校的整体办学状况、
期刊
多媒体技术通过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效组合,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它正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有难度。多媒体的应用正能弥补这些不足,让语文课堂锦上添花,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的一篇课文。该课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子白板也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并很快以其强大的功能而深受教师和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用人单位对会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社会对会计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对这样的形势,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如何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会计技能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锻炼会计技能;作为教师,通过大赛不仅能拓展会计实践性教学,还能将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践有效结合。当前会计技能大赛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