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寻找及探讨糖尿病肾病(DN)有效而又费用低廉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已确诊的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MA)>35mg/L、血肌酐(Scr)水平<280μmol/L的病例32例,分为正常肾功能组和异常肾功能组,两组分别给予低蛋白饮食、胰岛素、抗血小板集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黄芪等药物治疗,4周后复查MA、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TP)、血尿素氮(BUN),观察空腹血糖(FBG)。结果:治疗后正常肾功能组MA、TP明显下降(P<0.01),FBG、MAP下降(P<0.05);异常肾功能组MA、TP、BUN、Scr、FBG下降(P<0.05),但MA、TP下降幅度小于肾功能正常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降低DN患者的MA及TP的水平,并可改善肾功能异常者的肾脏功能且费用低廉。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费用低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糖尿病(DM)的发病率快速增长,可以预见糖尿病肾病(DN)将会不断增加,DN是导致DM致死率及致残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DN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将不可遏制地进行性下降,故早期诊断、有效的干预治疗,对延缓DN的发展,降低DM致死率有重要意义。作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DN患者32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住院患者中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并肾病病例,分别做常规实验室检查,从中选出尿白蛋白>35mg/L、血肌酐(Scr)水平<280μmol/L的病例32例(男28例,女4例)。同时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TP)、血尿素氮(BUN)及血糖、血压等。根据Scr、BUN水平正常与否分为正常肾功能组和异常肾功能组。入选病例年龄54~81岁,糖尿病病程6~27年。并排除了由其他脏器及全身疾病或者因应用影响肾功能药物而引起的蛋白尿患者。
方法:低蛋白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肠溶阿司匹林口服,100mg/日;依苏(盐酸依那普利)口服,10mg/日;治开(胰激肽原酶)口服,120U/日;黄芪注射液30ml/日。治疗4周后复查UAE、TP、Scr、BUN。观察血糖水平,并以空腹血糖(FBG)表示。
统计学处理: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异常肾功能组与正常肾功能组相比,除BUN、Scr明显升高外,UAE、TP也有明显升高。正常肾功能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UAE、TP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FBG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UN、Scr无明显变化。异常肾功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UAE、TP、BUN、Scr、FBG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UAE、TP下降幅度小于肾功能组。见表1。
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讨 论
DN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肾小球血液流变学异常、生化代谢紊乱、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以及遗传背景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而且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所以严格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治疗之一。此外,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不管是否合并高血压,均有较高的血压昼夜异常的发生率,而在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更为明显[1],因此严格的控制血压也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T-Ⅱ)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阻滞剂(ARB)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以外的治疗作用,可进一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黄芪能改善肾血流灌注、抗缺氧、抗自由基、保护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保护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抑制血栓烷A2(TXA2)产生和血小板聚集并促进其解聚,阻断TXA2对入球小动脉的收缩,改善肾脏微循环,减轻肾脏损害,减少尿蛋白,降低血清BUN和Scr上升的幅度[2,3]。另有报道胰激肽原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能消除或明显减少尿蛋白,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保护肾功能,安全有效。总之,针对持续性UAE,甚至短暂性尿蛋白排出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或潜在疾病的药物都可能使尿蛋白排除率下降[4]。本观察选择临床较常用的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初步观察UAE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TP也随之下降,但在正常肾功能组两者下降更为明显,提示对DM伴有DN者应尽可能早期给预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本观察中的药物费用低廉,为那些社会底层的低收入糖尿病患者群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延兵、梁奕铨,张怡坚,等.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初探.中国糖尿病杂志,1997,7(1):13-15.
2 韩玲,陈可翼.黄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35.
3 盛梅笑,李惊子,王海燕,等.黄芪当归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的治疗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43.
4 杨永年.糖尿病肾脏病变临床诊治的症结与展望.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14):255-256.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费用低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糖尿病(DM)的发病率快速增长,可以预见糖尿病肾病(DN)将会不断增加,DN是导致DM致死率及致残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DN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将不可遏制地进行性下降,故早期诊断、有效的干预治疗,对延缓DN的发展,降低DM致死率有重要意义。作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DN患者32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住院患者中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并肾病病例,分别做常规实验室检查,从中选出尿白蛋白>35mg/L、血肌酐(Scr)水平<280μmol/L的病例32例(男28例,女4例)。同时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TP)、血尿素氮(BUN)及血糖、血压等。根据Scr、BUN水平正常与否分为正常肾功能组和异常肾功能组。入选病例年龄54~81岁,糖尿病病程6~27年。并排除了由其他脏器及全身疾病或者因应用影响肾功能药物而引起的蛋白尿患者。
方法:低蛋白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肠溶阿司匹林口服,100mg/日;依苏(盐酸依那普利)口服,10mg/日;治开(胰激肽原酶)口服,120U/日;黄芪注射液30ml/日。治疗4周后复查UAE、TP、Scr、BUN。观察血糖水平,并以空腹血糖(FBG)表示。
统计学处理: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异常肾功能组与正常肾功能组相比,除BUN、Scr明显升高外,UAE、TP也有明显升高。正常肾功能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UAE、TP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FBG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UN、Scr无明显变化。异常肾功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UAE、TP、BUN、Scr、FBG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UAE、TP下降幅度小于肾功能组。见表1。
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讨 论
DN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肾小球血液流变学异常、生化代谢紊乱、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以及遗传背景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而且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所以严格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治疗之一。此外,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不管是否合并高血压,均有较高的血压昼夜异常的发生率,而在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更为明显[1],因此严格的控制血压也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T-Ⅱ)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阻滞剂(ARB)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以外的治疗作用,可进一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黄芪能改善肾血流灌注、抗缺氧、抗自由基、保护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保护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抑制血栓烷A2(TXA2)产生和血小板聚集并促进其解聚,阻断TXA2对入球小动脉的收缩,改善肾脏微循环,减轻肾脏损害,减少尿蛋白,降低血清BUN和Scr上升的幅度[2,3]。另有报道胰激肽原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能消除或明显减少尿蛋白,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保护肾功能,安全有效。总之,针对持续性UAE,甚至短暂性尿蛋白排出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或潜在疾病的药物都可能使尿蛋白排除率下降[4]。本观察选择临床较常用的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初步观察UAE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TP也随之下降,但在正常肾功能组两者下降更为明显,提示对DM伴有DN者应尽可能早期给预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本观察中的药物费用低廉,为那些社会底层的低收入糖尿病患者群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延兵、梁奕铨,张怡坚,等.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初探.中国糖尿病杂志,1997,7(1):13-15.
2 韩玲,陈可翼.黄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35.
3 盛梅笑,李惊子,王海燕,等.黄芪当归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的治疗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43.
4 杨永年.糖尿病肾脏病变临床诊治的症结与展望.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14):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