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教学中的问题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on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例:
  有位教师执教三年级语文课文《赵州桥》(语文出版社s版上册),先叫几位学生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1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什么?
  2 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3 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课文主要抓住什么介绍?
  4 “杰出”“宝贵”是什么意思?
  之后的教学,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给出的问题亦步亦趋,“尽入吾彀”。当学生回答难以迎合教师要求,不符合“标准答案”时,教师就越俎代庖,把答案说出来。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来学习,缺乏主动积极性,教学过程平淡无奇。
  思考:
  这样的“问题教学”,现在被很多语文教师采用。它的特点是教师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问题教学”的本意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求得问题的解决,做学习的主人,是对“满堂灌”式教学的叛逆。但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含金量”低,引导不当,便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的产生有三种方式:学生生成、教师提出和师生共同形成。由教师提出问题,可能考虑比较全面,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师调控课堂。但如果教师缺乏教学技巧,教学过程就很容易变得生硬呆板,使课堂失去活力。问题由教学生成,需要教师有效的启发和巧妙的诱导。还有一种去况是,教师根据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取舍,提出符合师生要求的问题,二者兼顾,这样的问题教学更容易取得成效。
  确定的问题要提纲挈领,对全文起到统领作用。这样的问题,应体现课文的重点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到。上述案例中的问题4是一个浅层次的问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如改为:“怎样理解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或“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则更具有思考价值。
  提出的问题要简约而不简单,体现课文的精、气、神。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因有价值的问题而提升价值。否则,问题再多,对增强课堂有效性的作用也不大。案例中的第2、3问可归结为一个问题:赵州桥有什么特点?这才是该文教学的根本。可教师混同了赵州桥的外形特点和设计上的特点,使学生在理解上莫衷一是。事实上,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二是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是雄伟、坚固、美观。这两个问题必须区分清楚。
  设计问题要注意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提出的问题,要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尽可能体现科学知识的内在顺序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有机结合,遵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线路,让前一个问题成为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准备。问题之间如果缺乏内在逻辑顺序,随意摆放,互不关联,就会使学生思维缺乏连续性,课堂教学缺乏连贯性。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给每段课文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从表面看,好像每段都有思考的问题,且按段落先后依次排列,但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只是简单的罗列。
  问题的解读要突出整体认知。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要领会文章内涵,就需要整体把握,抓文章的内在联系,切忌零敲碎打,见树不见林。
  就《赵州桥》而言,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文章的重点所在。在解读时,不能就“问题”而问题,片面理解,认为问题答完,课程目标就实现了。这种把问题与文章整体割裂开来的做法,是对文本解读的肤浅。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解读:赵州桥的设计很有特色,这一设计的优点体现在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易被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赵州桥雄伟、坚固,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让后人引以为自豪。如果能紧紧围绕以上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带领他们寻找知识,收到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问题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编前:《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又双叒叕传出出台消息了。那么,新老《办法》之间,到底有哪些“最不同”?新《办法》中,又有哪些值得关注?从2016年1月公示至今,汽车销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