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7月10日,耗时半年多的中国中钢集团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中西部公司(Midwest)一案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钢集团于当日宣布,已实际获得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50.97%的股份,这意味着中钢已经获得了对中西部公司的控制权。同时,中钢已委派三人出任该公司董事。
根据中钢集团向澳大利亚证交所的披露,中钢已持有中西部公司47.14%股份,并得到中西部公司四名董事同意出售的4.1%股份,至此,中钢已经实现了绝对控股的目标。
这段缘分原本并非中钢刻意追求。最初,它是以受邀者的角色介入中西部公司与默奇森金属有限公司(Murchison Metal Limited)的并购案中而来。早在中钢集团提出收购要约前,默奇森在去年就向中西部公司发出过合并提议,当时提出以1股换1.08股,但遭到了中西部公司董事会拒绝。
随后,2007年12月7日,中西部公司首次发布公告称,它已收到来自其合资伙伴中钢每股5.6澳元的全面收购建议, 中钢成了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打量程咬金3个月后,中西部公司董事会终于在2月20日作出答复,中钢出价每股5.6澳元太低。
中钢被拒了。
至于被拒的原因,中钢出价低只是一个方面,当时正值国际铁矿石谈判期,业界纷纷预期今年铁矿石价格将暴涨65%,这让中西部公司换代产品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感觉。
中钢不气馁。3月14日,又以9.54亿澳元(8.97亿美元)的收购报价提出对中西部进行全盘收购,这也是中国公司对澳大利亚矿产企业提出的首次敌意收购。并在两个月内先后得到中国外管局和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批准,扫清了收购方面的政策障碍。
根据相关规定,中钢集团的敌意收购需要至少50.1%中西部公司股东接受才能生效。由于中钢已持有其19.89%股份,只需拿下另外30.21%股份即可。
中钢决定通过提价收购董事与股东的人心。每股收购报价从最初的5.6澳元提高至6.38澳元,上升14%,总收购金额接近14亿澳元(约92.18亿元人民币)。
中西部对这个价格很受用,4月29日就发表声明,称董事会同意中钢收购报价,建议股东也接受中钢。
而就在这一交易正要进入收尾期时,又杀出一个程咬金。
原来,默奇森看到即将花落中钢,不愿罢休,也于5月26日提价,愿以每1股默奇森股票换0.575股中西部公司股票,这相当于每股中西部公司的股票作价7.17澳元,比中钢提出的收购价6.38澳元每股溢价12.4%。
殊不知,在默奇森背后隐藏的正是日本三菱集团和韩国企业。
看到两个程咬金相争,聪明的中西部董事会决定脚踩两只船,既推荐0.575股公司股份兑换1股默奇森股份,也保持中钢每股6.38澳元(总额13.6亿澳元)的收购方案。
面对默奇森的突然搅局,中钢集团只能再让一步,把原先的有条件收购变成无条件收购,即无论最终中钢集团收购中西部公司的股份能否超过50.1%,愿意卖股股东都能以每股6.38澳元出售给中钢集团。
此后,中钢集团一直持续增持中西部股票。6月5日,中钢集团宣布,其持股比例已提高到33.82%。6月6日,持股量又提升到40.09%。6月13日,中钢集团的持股比例又进一步增加到43.62%,距离控股仅一步之遥。
7月7日,搅局的默奇森宣布退出,中钢集团成为惟一竞购者。
7月8日,中西部公司董事会宣布:推荐股东接受中钢收购,且董事会成员中的4位决定出售股权给中钢,中钢对中西部公司持股实际上已达49.71%,距离51%的目标仅一步之遥。
7月10日,这场持久战终于落下帷幕,中钢也成为第一家赢得恶意收购竞争的中国公司。
之前中国五矿公司对加拿大矿业巨头诺兰达 (Noranda)的收购以及中海油尝试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UnocalCorporation)两次能源行业的收购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证券时报》在宝钢与澳矿谈判中百般妥协、接连败北的情况下,中钢集团成功地完成了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Midwest公司的收购,无疑是给中国钢铁企业注射了一支强心剂。
《和讯网》这一收购是一个里程碑,中国企业以往倾向于对某一个矿产项目进行控股,但是目前已经转型到收购拥有矿产项目的公司。
《中国经济时报》从最初受邀作为“白衣骑士”介入中西部公司与默奇森公司并购案,到“打退”默奇森,中钢上演了一出“奇兵夺宝”。
《中国产业网》经济分析师孟庆恒当前铁矿石的开采成本和矿产企业的并购成本都处在最高位,未来两三年必然会回落。而中西部公司的铁矿还需三年才有些投产,而且还需要建设港口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届时铁矿石价格很可能已经回落,所以中钢的投资风险很大。
《竞争力》中钢赢了,这值得我们骄傲,但更值得我们担心。因为中钢买下的不是一家已经盈利的公司,而是一个尚未开启的项目。
中钢集团于当日宣布,已实际获得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50.97%的股份,这意味着中钢已经获得了对中西部公司的控制权。同时,中钢已委派三人出任该公司董事。
根据中钢集团向澳大利亚证交所的披露,中钢已持有中西部公司47.14%股份,并得到中西部公司四名董事同意出售的4.1%股份,至此,中钢已经实现了绝对控股的目标。
这段缘分原本并非中钢刻意追求。最初,它是以受邀者的角色介入中西部公司与默奇森金属有限公司(Murchison Metal Limited)的并购案中而来。早在中钢集团提出收购要约前,默奇森在去年就向中西部公司发出过合并提议,当时提出以1股换1.08股,但遭到了中西部公司董事会拒绝。
随后,2007年12月7日,中西部公司首次发布公告称,它已收到来自其合资伙伴中钢每股5.6澳元的全面收购建议, 中钢成了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打量程咬金3个月后,中西部公司董事会终于在2月20日作出答复,中钢出价每股5.6澳元太低。
中钢被拒了。
至于被拒的原因,中钢出价低只是一个方面,当时正值国际铁矿石谈判期,业界纷纷预期今年铁矿石价格将暴涨65%,这让中西部公司换代产品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感觉。
中钢不气馁。3月14日,又以9.54亿澳元(8.97亿美元)的收购报价提出对中西部进行全盘收购,这也是中国公司对澳大利亚矿产企业提出的首次敌意收购。并在两个月内先后得到中国外管局和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批准,扫清了收购方面的政策障碍。
根据相关规定,中钢集团的敌意收购需要至少50.1%中西部公司股东接受才能生效。由于中钢已持有其19.89%股份,只需拿下另外30.21%股份即可。
中钢决定通过提价收购董事与股东的人心。每股收购报价从最初的5.6澳元提高至6.38澳元,上升14%,总收购金额接近14亿澳元(约92.18亿元人民币)。
中西部对这个价格很受用,4月29日就发表声明,称董事会同意中钢收购报价,建议股东也接受中钢。
而就在这一交易正要进入收尾期时,又杀出一个程咬金。
原来,默奇森看到即将花落中钢,不愿罢休,也于5月26日提价,愿以每1股默奇森股票换0.575股中西部公司股票,这相当于每股中西部公司的股票作价7.17澳元,比中钢提出的收购价6.38澳元每股溢价12.4%。
殊不知,在默奇森背后隐藏的正是日本三菱集团和韩国企业。
看到两个程咬金相争,聪明的中西部董事会决定脚踩两只船,既推荐0.575股公司股份兑换1股默奇森股份,也保持中钢每股6.38澳元(总额13.6亿澳元)的收购方案。
面对默奇森的突然搅局,中钢集团只能再让一步,把原先的有条件收购变成无条件收购,即无论最终中钢集团收购中西部公司的股份能否超过50.1%,愿意卖股股东都能以每股6.38澳元出售给中钢集团。
此后,中钢集团一直持续增持中西部股票。6月5日,中钢集团宣布,其持股比例已提高到33.82%。6月6日,持股量又提升到40.09%。6月13日,中钢集团的持股比例又进一步增加到43.62%,距离控股仅一步之遥。
7月7日,搅局的默奇森宣布退出,中钢集团成为惟一竞购者。
7月8日,中西部公司董事会宣布:推荐股东接受中钢收购,且董事会成员中的4位决定出售股权给中钢,中钢对中西部公司持股实际上已达49.71%,距离51%的目标仅一步之遥。
7月10日,这场持久战终于落下帷幕,中钢也成为第一家赢得恶意收购竞争的中国公司。
之前中国五矿公司对加拿大矿业巨头诺兰达 (Noranda)的收购以及中海油尝试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UnocalCorporation)两次能源行业的收购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证券时报》在宝钢与澳矿谈判中百般妥协、接连败北的情况下,中钢集团成功地完成了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Midwest公司的收购,无疑是给中国钢铁企业注射了一支强心剂。
《和讯网》这一收购是一个里程碑,中国企业以往倾向于对某一个矿产项目进行控股,但是目前已经转型到收购拥有矿产项目的公司。
《中国经济时报》从最初受邀作为“白衣骑士”介入中西部公司与默奇森公司并购案,到“打退”默奇森,中钢上演了一出“奇兵夺宝”。
《中国产业网》经济分析师孟庆恒当前铁矿石的开采成本和矿产企业的并购成本都处在最高位,未来两三年必然会回落。而中西部公司的铁矿还需三年才有些投产,而且还需要建设港口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届时铁矿石价格很可能已经回落,所以中钢的投资风险很大。
《竞争力》中钢赢了,这值得我们骄傲,但更值得我们担心。因为中钢买下的不是一家已经盈利的公司,而是一个尚未开启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