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永华,1964年1月出生于四川巴中山区一个贫穷的家庭。小时候,父亲在县城工作,母亲在农村含辛茹苦地抚养五个小孩。家里很穷,集体分粮食时总被欺负,那时,宋永华只希望能走出小山村,找到能吃饭的工作,减轻家里负担。谁承想,若干年后,当警察的理想没实现,他却远赴英伦,以一位“中国造”土博士卓越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就任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之职,在异国他乡诠释一位中国学者“修身、传道”近乎完美的形象。
2004年7月7日,宋永华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并被任命为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
1980年,高中毕业的宋永华,没有任何悬念地考入成都科技大学(现已合并到四川大学)。是年,仅16岁。
大学毕业后,宋永华又马不停蹄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完成了博士后学习。这时候,命运女神向他伸出了第一枝橄榄枝。一次看似偶然的机会促成了他的异国之行:1988年在北京国际电工数学会议上,宋永华关于《工程系统的非线性行为分析》的报告引起了当时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副校长、著名数学家大卫·戴维斯的注意,经戴维斯推荐、英国皇家学会邀请,宋永华来到英国作学术访问,两人彼此欣赏,遂成朋友。提及在英国的发展,宋永华还特别感谢罗尔斯一罗伊斯公司电力工程公司前总裁斯坦·约翰院士和现任伯明翰大学校长迈克·斯特尼院士的帮助,他们为他创造了与英国学术界、工业界广泛接触的机会,甚至帮助他熟悉英国的学术文化。
1991年他作为英国皇家学会访问学者到英国布鲁内尔大学从事研究,其间还在其他几所大学分别执教。1997年1月作为当时英国最年轻的工程教授任职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至今,同时为英国皇家工程院、英国核电公司、德国西门子讲座教授等。2004年7月7日,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大会和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董事会同日召开,这一天宋永华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并被任命为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他由此成为第一位留学英国的华人工程院院士和第一位在英国大学直接从事管理的华人副校长。这双料的“第一”殊荣,无疑是对他在其专业领域杰出贡献的肯定。
他认为自己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母校四川大学严谨而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优良的校风传统,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多年前,宋永华从偏远的大巴山区,进入母校——现在的四川大学学习。可以想像,当时一个16岁的山区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大都市有多么的窘迫和不安。是老师和同学们的无私关怀和热情帮助加上他自身的努力与勤奋,让他度过了大学生活的懵懂阶段。
“四川大学固有的务实求新、积极进取、合作包容的校园文化则使我最终融入其中,重铸自信。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使我受益终生。”许多学习生活的情景,宋永华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宋永华讲,他还清楚记得,刚入学时自己的英语不好,被分在慢班,当时学习英语的条件较差,全宿舍同学凑钱买了个收音机,每天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英语故事。手里没有几本外语书,就只好把手里已有的书籍上的单词和课文干脆全背下来,英语水平因此得到较快提高。后来在毕业参加全国研究生英语统考中,他获得了全省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各门功课都获得了优异成绩,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又促使他积极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培养自己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他担任过学生会学习部长等职务,组织过数学竞赛、英语竞赛等多种活动。同学们的踊跃参加和互动,大家的友善、信任、鼓励与包容,使他学到了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
宋永华觉得,在国外奋斗的经历,从窘迫不安到胜任愉快,几乎就是大学生活的重演。他认为自己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母校四川大学严谨而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优良的校风传统,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塑造了他积极进取、合作包容的性格,以及务实求新、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在清华大学的两年,对他事业的成功也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曾经参加了卢强院士领导的有关大电力系统灾变防止和经济运行的973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韩英铎院士领导的关于先进并联无功补偿装置的大型工程研究项目。这两个项目都集结了上百名国内有关方面的科学家或工程师,是投资二三千万元延续5年的大工程。从这两位领衔院士身上他懂得了,做优秀的工程科学家,不仅要在学术上是佼佼者,在社会活动能力、演讲能力、组织能力方面也要出类拔萃。
如今,宋永华已在能源、信息和控制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承认和赞誉,他在市场化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混合智能系统、灵活输电技术、现代优化算法、非线性理论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市场化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方面,他对电力市场下的电网运行与控制、电力市场模式、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电价体系、网络安全等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概念和新方法,并出版了专著《Operation of Market—oriented Power Systems》(Springer-Verlag)。研究成果不仅为英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所重视和应用,也为随后北美、欧洲和亚洲的电力市场重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为特邀专家进一步参与或主持了联合国在东欧电力市场项目,是“联合国中国电力改革项目”的首席专家。是世界银行罗马尼亚电力工业发展项目,欧共体捷克电力教育项目和联合国开发署(UNDP)中国电力市场项目等的特邀咨询专家,对全国电力联网,提高能源效率进行咨询和指导。
从他在英国大学任讲师开始,就竭尽所能同国内合作,先后资助40多人次到英国访问学习,促进了中英教育的交流
在国外的日子里,宋永华时刻没有忘记为祖国服务,就像一个孩子时刻挂念自己的母亲。从他在英国大学任讲师开始,就竭尽所能同国内合作,先后资助40多人次到英国访问学习,促进了中英教育的交流,同时提升了中国在相关领域内的科研水平。自身能力的提高,让他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能够更顺利地实现他多年来想做又儿科无法做到的事情。同时也积极和国内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人才,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宋永华教授长期致力于加强与中国的科技交流,担任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全英清华校友会会长、澳门特区政府和四川省 政府科技顾问等许多社会职务,为国家科技教育领域献计献策,为国家的发展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英国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的实践,使他对中外高校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管理体制及其对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影响有着得天独厚的深刻理解。
从英国高校培养工程类博士生这个角度对英国高校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进行了分析。宋永华认为,在英国大学,博士生的培养机制与硕士生和本科生的不同。培养博士生不仅要有研究方向、经费,还要看博士生本人是否有兴趣去做研究。在英国,从牛津到剑桥到布鲁内尔这样的研究型大学,是否招收、招收多少博士生不是由教育管理部门下达招生指标决定,而是由课题需求决定。如果国家的科技研究有需求,企业的研究开发有需求,大学才招收相关科技领域的博士生。这样,博士生从招收进高校开始就有研究课题和方向,博士生自己也很清楚今后要做什么、有没有能力去做。
他向国内介绍英国的成功经验,包括他本人在英国的经历,现身说法,极具启发性。在学术交流与合作问题上,宋永华特别强调,要在国外发展,理解当地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中国学者来到英国,有很好的学术功底,甚至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但不善于与英国人交流,不能使学术界、工业界了解和认可自己的学术观点,甚至讲课都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他说,我们搞工程的,学术成果只有得到应用才有意义,能争取到资金才能实施,因此必要的交流、活动、组织能力都是不可少的。
在短短13年时间里就在英国学术界和教育领域确立了如此高的地位,宋永华直率地表示:第一是务实创新;第二是积极进取;第三是合作包容
1991年才到英国,在短短13年时间里就在英国学术界和教育领域确立了如此高的地位,靠的是什么?宋永华直率地表示:第一是务实创新;第二是积极进取;第三是合作包容。这是人们常说的几句话,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认真做到。务实创新就是既要从现实出发,治学扎实、严谨,避免浮躁,又要勇于创新和探索,打破条条框框;积极进取就是看待事物要抱着正面、积极的态度,说态度决定一切可能是有点夸张了,但态度确实极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能力的发挥;合作包容是强调合作与团队的力量,强调包容和团结。川大的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确实是座右铭。常言道有多大的胸襟做多大的事,是有道理的。他以自己为例,初到英国,正逢英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即将市场机制引入电力的生产、供应和管理体系。此前,世界主要国家的电力体系基本是垄断的,进行这样的改革,英国是最早的国家之一。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工业结构重组、经济市场、运筹学理论、计算机模拟、控制和运行等许多专业领域。作为电力工程的博士后,这成为他到英国后选定的第一个主攻课题。他强调,电力工程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任务就是如何把最新的理论和科学技术应用到重要的工程中去。但应用学科同样非常需要创新的思想。如电力能源是一项老的工业,又始终是国民经济、人民生活须臾不能离开的重要方面,在对它进行市场化改革中,需要引入哪些新的概念和技术,形成一整套最优化和最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控制技术,这项工程设计是极富挑战性的。世界各国都投入了相当的研究力量进行科研和实验。宋永华领导的课题组,集中了10多个不同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挫折,在7年的时间里,就电力市场下的电网运行与控制、电力市场模式、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电价体系、网络安全等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并出版了2部专著《现代优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运用》和《市场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过程也充分体现出宋永华博士一直倡导的务实创新、积极进取、合作包容精神的重要性。
继承与创新,创建一流的国际大学。2007年开始宋永华又站在一个新起点上
2006年的金秋十月,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作为海外有杰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专家,宋永华应邀回国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被选为协会的常务理事。就是在这次会议期间,在与记者的访谈交流中得知,他已被任命为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并将于2007年元月出任位于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常务副校长。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中国创建一所一流的国际大学。同时他也强调,能源问题是中国发展的瓶颈,他将继续主持这方面的研究,为祖国发展排忧解难。
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两所著名大学合作创立,是独立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国际大学。它是中国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的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以理、工、管起步机构性强强合作的中外合作大学,是中英两国及两所名校教育及教学实践精华的结晶。利物浦大学始建于1881年,是一所享誉世界的著名大学,它是英国著名的、由19所研究型大学组成的Russell集团的成员,校长J·D·Bone教授目前担任全英大学联合会主席。拥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包括英国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Ross教授。
宋永华告诉记者,国际化与职业化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两大特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跨国企业、国际组织、有国际业务的各类机构培养领军人才和从事高水平应用研究。
我们相信,有在国际上取得的一系列成功的经验,有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和勃勃雄心,这位年轻校长的愿望必将在祖国本土上得以圆满实现!
2004年7月7日,宋永华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并被任命为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
1980年,高中毕业的宋永华,没有任何悬念地考入成都科技大学(现已合并到四川大学)。是年,仅16岁。
大学毕业后,宋永华又马不停蹄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完成了博士后学习。这时候,命运女神向他伸出了第一枝橄榄枝。一次看似偶然的机会促成了他的异国之行:1988年在北京国际电工数学会议上,宋永华关于《工程系统的非线性行为分析》的报告引起了当时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副校长、著名数学家大卫·戴维斯的注意,经戴维斯推荐、英国皇家学会邀请,宋永华来到英国作学术访问,两人彼此欣赏,遂成朋友。提及在英国的发展,宋永华还特别感谢罗尔斯一罗伊斯公司电力工程公司前总裁斯坦·约翰院士和现任伯明翰大学校长迈克·斯特尼院士的帮助,他们为他创造了与英国学术界、工业界广泛接触的机会,甚至帮助他熟悉英国的学术文化。
1991年他作为英国皇家学会访问学者到英国布鲁内尔大学从事研究,其间还在其他几所大学分别执教。1997年1月作为当时英国最年轻的工程教授任职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至今,同时为英国皇家工程院、英国核电公司、德国西门子讲座教授等。2004年7月7日,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大会和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董事会同日召开,这一天宋永华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并被任命为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他由此成为第一位留学英国的华人工程院院士和第一位在英国大学直接从事管理的华人副校长。这双料的“第一”殊荣,无疑是对他在其专业领域杰出贡献的肯定。
他认为自己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母校四川大学严谨而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优良的校风传统,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多年前,宋永华从偏远的大巴山区,进入母校——现在的四川大学学习。可以想像,当时一个16岁的山区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大都市有多么的窘迫和不安。是老师和同学们的无私关怀和热情帮助加上他自身的努力与勤奋,让他度过了大学生活的懵懂阶段。
“四川大学固有的务实求新、积极进取、合作包容的校园文化则使我最终融入其中,重铸自信。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使我受益终生。”许多学习生活的情景,宋永华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宋永华讲,他还清楚记得,刚入学时自己的英语不好,被分在慢班,当时学习英语的条件较差,全宿舍同学凑钱买了个收音机,每天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英语故事。手里没有几本外语书,就只好把手里已有的书籍上的单词和课文干脆全背下来,英语水平因此得到较快提高。后来在毕业参加全国研究生英语统考中,他获得了全省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各门功课都获得了优异成绩,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又促使他积极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培养自己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他担任过学生会学习部长等职务,组织过数学竞赛、英语竞赛等多种活动。同学们的踊跃参加和互动,大家的友善、信任、鼓励与包容,使他学到了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
宋永华觉得,在国外奋斗的经历,从窘迫不安到胜任愉快,几乎就是大学生活的重演。他认为自己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母校四川大学严谨而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优良的校风传统,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塑造了他积极进取、合作包容的性格,以及务实求新、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在清华大学的两年,对他事业的成功也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曾经参加了卢强院士领导的有关大电力系统灾变防止和经济运行的973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韩英铎院士领导的关于先进并联无功补偿装置的大型工程研究项目。这两个项目都集结了上百名国内有关方面的科学家或工程师,是投资二三千万元延续5年的大工程。从这两位领衔院士身上他懂得了,做优秀的工程科学家,不仅要在学术上是佼佼者,在社会活动能力、演讲能力、组织能力方面也要出类拔萃。
如今,宋永华已在能源、信息和控制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承认和赞誉,他在市场化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混合智能系统、灵活输电技术、现代优化算法、非线性理论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市场化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方面,他对电力市场下的电网运行与控制、电力市场模式、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电价体系、网络安全等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概念和新方法,并出版了专著《Operation of Market—oriented Power Systems》(Springer-Verlag)。研究成果不仅为英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所重视和应用,也为随后北美、欧洲和亚洲的电力市场重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为特邀专家进一步参与或主持了联合国在东欧电力市场项目,是“联合国中国电力改革项目”的首席专家。是世界银行罗马尼亚电力工业发展项目,欧共体捷克电力教育项目和联合国开发署(UNDP)中国电力市场项目等的特邀咨询专家,对全国电力联网,提高能源效率进行咨询和指导。
从他在英国大学任讲师开始,就竭尽所能同国内合作,先后资助40多人次到英国访问学习,促进了中英教育的交流
在国外的日子里,宋永华时刻没有忘记为祖国服务,就像一个孩子时刻挂念自己的母亲。从他在英国大学任讲师开始,就竭尽所能同国内合作,先后资助40多人次到英国访问学习,促进了中英教育的交流,同时提升了中国在相关领域内的科研水平。自身能力的提高,让他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能够更顺利地实现他多年来想做又儿科无法做到的事情。同时也积极和国内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人才,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宋永华教授长期致力于加强与中国的科技交流,担任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全英清华校友会会长、澳门特区政府和四川省 政府科技顾问等许多社会职务,为国家科技教育领域献计献策,为国家的发展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英国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的实践,使他对中外高校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管理体制及其对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影响有着得天独厚的深刻理解。
从英国高校培养工程类博士生这个角度对英国高校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进行了分析。宋永华认为,在英国大学,博士生的培养机制与硕士生和本科生的不同。培养博士生不仅要有研究方向、经费,还要看博士生本人是否有兴趣去做研究。在英国,从牛津到剑桥到布鲁内尔这样的研究型大学,是否招收、招收多少博士生不是由教育管理部门下达招生指标决定,而是由课题需求决定。如果国家的科技研究有需求,企业的研究开发有需求,大学才招收相关科技领域的博士生。这样,博士生从招收进高校开始就有研究课题和方向,博士生自己也很清楚今后要做什么、有没有能力去做。
他向国内介绍英国的成功经验,包括他本人在英国的经历,现身说法,极具启发性。在学术交流与合作问题上,宋永华特别强调,要在国外发展,理解当地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中国学者来到英国,有很好的学术功底,甚至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但不善于与英国人交流,不能使学术界、工业界了解和认可自己的学术观点,甚至讲课都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他说,我们搞工程的,学术成果只有得到应用才有意义,能争取到资金才能实施,因此必要的交流、活动、组织能力都是不可少的。
在短短13年时间里就在英国学术界和教育领域确立了如此高的地位,宋永华直率地表示:第一是务实创新;第二是积极进取;第三是合作包容
1991年才到英国,在短短13年时间里就在英国学术界和教育领域确立了如此高的地位,靠的是什么?宋永华直率地表示:第一是务实创新;第二是积极进取;第三是合作包容。这是人们常说的几句话,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认真做到。务实创新就是既要从现实出发,治学扎实、严谨,避免浮躁,又要勇于创新和探索,打破条条框框;积极进取就是看待事物要抱着正面、积极的态度,说态度决定一切可能是有点夸张了,但态度确实极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能力的发挥;合作包容是强调合作与团队的力量,强调包容和团结。川大的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确实是座右铭。常言道有多大的胸襟做多大的事,是有道理的。他以自己为例,初到英国,正逢英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即将市场机制引入电力的生产、供应和管理体系。此前,世界主要国家的电力体系基本是垄断的,进行这样的改革,英国是最早的国家之一。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工业结构重组、经济市场、运筹学理论、计算机模拟、控制和运行等许多专业领域。作为电力工程的博士后,这成为他到英国后选定的第一个主攻课题。他强调,电力工程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任务就是如何把最新的理论和科学技术应用到重要的工程中去。但应用学科同样非常需要创新的思想。如电力能源是一项老的工业,又始终是国民经济、人民生活须臾不能离开的重要方面,在对它进行市场化改革中,需要引入哪些新的概念和技术,形成一整套最优化和最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控制技术,这项工程设计是极富挑战性的。世界各国都投入了相当的研究力量进行科研和实验。宋永华领导的课题组,集中了10多个不同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挫折,在7年的时间里,就电力市场下的电网运行与控制、电力市场模式、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电价体系、网络安全等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并出版了2部专著《现代优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运用》和《市场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过程也充分体现出宋永华博士一直倡导的务实创新、积极进取、合作包容精神的重要性。
继承与创新,创建一流的国际大学。2007年开始宋永华又站在一个新起点上
2006年的金秋十月,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作为海外有杰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专家,宋永华应邀回国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被选为协会的常务理事。就是在这次会议期间,在与记者的访谈交流中得知,他已被任命为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并将于2007年元月出任位于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常务副校长。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中国创建一所一流的国际大学。同时他也强调,能源问题是中国发展的瓶颈,他将继续主持这方面的研究,为祖国发展排忧解难。
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两所著名大学合作创立,是独立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国际大学。它是中国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的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以理、工、管起步机构性强强合作的中外合作大学,是中英两国及两所名校教育及教学实践精华的结晶。利物浦大学始建于1881年,是一所享誉世界的著名大学,它是英国著名的、由19所研究型大学组成的Russell集团的成员,校长J·D·Bone教授目前担任全英大学联合会主席。拥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包括英国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Ross教授。
宋永华告诉记者,国际化与职业化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两大特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跨国企业、国际组织、有国际业务的各类机构培养领军人才和从事高水平应用研究。
我们相信,有在国际上取得的一系列成功的经验,有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和勃勃雄心,这位年轻校长的愿望必将在祖国本土上得以圆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