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资源,往往是最好的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学生资源,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请看以下教学案例:
案例一:《儿童乐园》教学片段
老师抱来一摞练习本。
师:老师要给3位新来的同学发练习本,每人发2本,一共要发多少本?
生:2本2本发,一共发3次,是6本。
生:可以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2 2 2=6(本)。
师:如果老师要给第一小组的10人,每人发2本,一共要发多少本呢?
生:2个2个数,2,4,6,8,10,…,18,20,就是20本。
生:算式是:2 2 2 2 2 … 2=20(本)。
师:(追问)你一共加了几个2?
生:10个2。
师:老师要是给全班每人发2本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并说说列式的体会。
生:老师,算式太长了,都快写不下了。
生:太麻烦了。
……
师:你周围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请你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小组1:教室左边有4条日光灯,右边有4条日光灯,就是2个4,可以用4×2=8(条)表示。
小组2:还能这样想,前面有2条灯,有4排,是4个2,用4×2=8(条)表示。
小组3:左边有2个窗子,右边有2个窗子,算式是2×2=4(个)。
小组4:一个小组有6个人,8个大组就是8个6,算式是6×8=48(个)。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们都很棒!下面,我們讨论一下:咱们班47人,给全班每人发2本练习本,如何列算式简便?
学生很快列出乘法算式:2×47或47×2。
师:这两个算式可以先存在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
……
以上教学过程,乘法算式来源于学生课堂,同时,运用乘法于课堂,有这样的好处:一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马上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让学生在自己观察、思考的基础之上,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三是与课始的学习相呼应,让学生既学会发现问题、提高问题,又在心里存下问题——“这两个算式可以先存在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让课得以延升,让创新思维得以萌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基。
案例二:课本练习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的一道题,如下图)
当学生完成第一个问题时,根据题目的要求,让他们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下面是笔者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教学历程:
生:“买3桶方便面和3袋面条,一共要多少钱?”(听到这个问题我立即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这是一个有一定价值的好问题)
师:谁愿意来列式计算?
生:4×3 = 12(元)
6×3 = 18(元)
12 18 = 30(元)。
答:一共要30元。
师:会列综合算式吗?
生:4×3 6×3
= 12 18
= 30(元)
师:还有更简单的列式吗?
生:10×3。
师:数学信息中没有“10”,你这个“10”表示什么?
生:这个“10”是1桶方便面和1袋面条的钱。
师:怎样列式更合适?
生:4 6×3。
师:都同意这个列式吗?(孩子们听出老师话外音)
生:4 6要添上括号。
师:在原式上添上小括号(4 6)×3。谁愿意说一说这样列式的道理?
生:因为两种东西都是买3份,所以可以把两种东西的单价合起来后,一起乘3。
我把两个算式板书在一起进行对比:4×3 6×3
案例一:《儿童乐园》教学片段
老师抱来一摞练习本。
师:老师要给3位新来的同学发练习本,每人发2本,一共要发多少本?
生:2本2本发,一共发3次,是6本。
生:可以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2 2 2=6(本)。
师:如果老师要给第一小组的10人,每人发2本,一共要发多少本呢?
生:2个2个数,2,4,6,8,10,…,18,20,就是20本。
生:算式是:2 2 2 2 2 … 2=20(本)。
师:(追问)你一共加了几个2?
生:10个2。
师:老师要是给全班每人发2本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并说说列式的体会。
生:老师,算式太长了,都快写不下了。
生:太麻烦了。
……
师:你周围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请你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小组1:教室左边有4条日光灯,右边有4条日光灯,就是2个4,可以用4×2=8(条)表示。
小组2:还能这样想,前面有2条灯,有4排,是4个2,用4×2=8(条)表示。
小组3:左边有2个窗子,右边有2个窗子,算式是2×2=4(个)。
小组4:一个小组有6个人,8个大组就是8个6,算式是6×8=48(个)。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们都很棒!下面,我們讨论一下:咱们班47人,给全班每人发2本练习本,如何列算式简便?
学生很快列出乘法算式:2×47或47×2。
师:这两个算式可以先存在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
……
以上教学过程,乘法算式来源于学生课堂,同时,运用乘法于课堂,有这样的好处:一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马上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让学生在自己观察、思考的基础之上,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三是与课始的学习相呼应,让学生既学会发现问题、提高问题,又在心里存下问题——“这两个算式可以先存在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让课得以延升,让创新思维得以萌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基。
案例二:课本练习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的一道题,如下图)
当学生完成第一个问题时,根据题目的要求,让他们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下面是笔者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教学历程:
生:“买3桶方便面和3袋面条,一共要多少钱?”(听到这个问题我立即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这是一个有一定价值的好问题)
师:谁愿意来列式计算?
生:4×3 = 12(元)
6×3 = 18(元)
12 18 = 30(元)。
答:一共要30元。
师:会列综合算式吗?
生:4×3 6×3
= 12 18
= 30(元)
师:还有更简单的列式吗?
生:10×3。
师:数学信息中没有“10”,你这个“10”表示什么?
生:这个“10”是1桶方便面和1袋面条的钱。
师:怎样列式更合适?
生:4 6×3。
师:都同意这个列式吗?(孩子们听出老师话外音)
生:4 6要添上括号。
师:在原式上添上小括号(4 6)×3。谁愿意说一说这样列式的道理?
生:因为两种东西都是买3份,所以可以把两种东西的单价合起来后,一起乘3。
我把两个算式板书在一起进行对比:4×3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