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上河地区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矿体地质进行研究,从而对矿床特征及控矿因素对找矿方向进行论述,了解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可行性,为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成矿特征;找矿标志;变质核杂岩;上河金矿;河南洛宁
一、区域地质
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的衔接过渡带,本区的激电中梯异常发育,强度较高。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深部具备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区域划属华北地层区,变质作用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强烈,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该地区为一变质核杂岩构造,基底为太华群地区底层,盖层为熊耳群火山岩对该地区矿床的形态与分布有控制作用。
(一)区域地层 矿区出露太古宇太华群地层。除此之外,矿区北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沿冲沟低洼处亦出露第四系沟系冲积物和残坡积物。
(二)区域构造 本区经过多期次较为强烈的大地构造运动,形成了近东西向、近南北向为主的断裂构造带和基底褶皱,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构造和滑脱拆离断层构造。现主要的构造为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
(三)区域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有太古宙多期活动,超镁铁质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均有出露,既有岩浆侵入,又有火山喷发。
1、火山岩。本区火山岩主要有太古界太华群的中基性火山岩和中元古代火山喷发形成的长城系熊耳群火山岩。2、侵入岩。本区岩浆侵入活动可分为三期,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的岩体规模小,分布广泛,燕山期最为强烈,以酸性岩体为主。3、太古宙变辉长岩(Ar1υ)。出露于区域北部,侵入于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中。岩体主要是顺层侵入,局部斜切层理,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岩体产状主要为岩床、岩株及岩饼状。
(四)区域矿产 区内矿产有银、铅、铜、铁及萤石等矿种。以金矿及银铅矿为主。有一些小型金矿点和银铅矿点。
二、矿区(床)地质
(一)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熊耳群马家河组、第三系(E+N)、第四系(Q)。中元古熊耳群马家河组(Pt2m):岩性主要为灰绿、灰紫色安山岩,辉石安山玢岩,角闪安山玢岩,夹少量安山玄武岩、流纹斑岩、英安斑岩、火山碎屑岩等。杏仁状安山岩:灰绿色,脱玻玻晶交织结构,脱玻间隐结构。杏仁状构造,块状构造。杏仁体分布不均,杏仁形态复杂,大小不一。呈椭球状、不规则状等。常见结构为变余脱玻玻晶交织结构、变余脱玻交织结构等。主要由斜长石微晶及脱玻玻璃质组成。第三系(E+N):主要为红褐色的砾岩,砂砾岩,分布河谷两侧。第四系(Q):以亚砂土、砂质粘土为主,分布在山顶较高部位。
(二)构造
區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破碎带,分为近东西和北东两种形态产出,多位于地层中部。蚀变破碎带构造岩以硅化蚀变岩为主,构造岩的含金量与硫化物有关,硫化物矿化越强,金矿化越好。
1、近东西向断层贯穿整个矿区,产状332°-18°<27°-46°,是区内金矿形
2、北东向断层平行产出两条,F1产状278-295°<36-48°,F2产状269-305°<38-49°,长为350-500米,与矿化关系不大。
(三)岩浆岩
区内岩浆运动较强,岩浆岩类型多样复杂,侵入时代有早有晚。主要以安山岩为主,局部具有辉绿岩、超镁铁质岩、石英等。较强烈的岩浆运动,是该区金成矿溶液运移和富集的有利部位。
1、安山岩类
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安山岩
2、辉绿岩
辉绿岩体位于申家瑶沟口的岩层中,主要呈直立状。
3、超镁铁质岩
超镁铁质岩分布于矿区中北部申家瑶圪了沟中,呈北东向,宽度大约为十米。主要矿物为辉石,次要矿物为石英细脉等。
(四)变质作用
区内变质岩主要有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等,太华群片麻岩类是典型的区域变质作用产物。物探重磁手段推测的隐伏岩体部分出露于矿区地表。它们与本区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三、矿床特质
(一)矿床成因 矿化蚀变带内金属矿物多呈细脉状、星点状。地表黄铁矿多氧化后成为褐铁矿,金矿化以蚀变带中的硅化蚀变岩为最强,与硫化物矿化关系密切。
(二)围岩蚀变 围岩为熊耳群安山岩类,主要有安山岩、安山玢岩等。围岩蚀变沿蚀变破碎带相对发育,主要以硅化、黄铁绢英岩化为主的蚀变。其中以硅化、黄(褐)铁矿化与金矿关系密切。
(三)矿床标志及远景
1、找矿勘查标志
①潜在一些基底太华群内和富金、银盖层的矿源层内,都是较不错的找矿标志。②区域内的一些物化探异常、断裂异常、单个化学元素异常等也是具有一定找矿的依据。③含金构造蚀变破碎带内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发育较好,具有明显的蚀变和矿化现象,同时伴有钾、锰矿化、碳酸盐化的位置都是找矿的标志。④含金构造蚀变带地表常见褐铁矿化,同时民采洞也是直接或间接找矿标志。
2、找矿勘查远景
①构造蚀变带较多,矿体具有浅贫深富赋存的形态,加强深部找矿勘探的工作;②在近东西向的破碎带内找矿。③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四、结论
通过对上河金矿成矿条件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除控制的矿体赋存情况外,还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依据如下:
其一,矿区构造破碎带较多,其中具部地表矿化、蚀变相对较弱,但该区地表蚀变程度较浅,深部找矿存在重要的意义;
其二,矿区周边类似本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矿点、异常尚有多处,且工作程度均较低,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以上结论显示,本区域内外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含矿蚀变带厚度大,部分地段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不清,地表工程控制有限,除主矿体外,在蚀变带边部与围岩接触带的构造裂隙中,很可能有极不规则、不均匀的矿化现象。
【关键词】成矿特征;找矿标志;变质核杂岩;上河金矿;河南洛宁
一、区域地质
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的衔接过渡带,本区的激电中梯异常发育,强度较高。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深部具备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区域划属华北地层区,变质作用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强烈,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该地区为一变质核杂岩构造,基底为太华群地区底层,盖层为熊耳群火山岩对该地区矿床的形态与分布有控制作用。
(一)区域地层 矿区出露太古宇太华群地层。除此之外,矿区北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沿冲沟低洼处亦出露第四系沟系冲积物和残坡积物。
(二)区域构造 本区经过多期次较为强烈的大地构造运动,形成了近东西向、近南北向为主的断裂构造带和基底褶皱,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构造和滑脱拆离断层构造。现主要的构造为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
(三)区域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有太古宙多期活动,超镁铁质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均有出露,既有岩浆侵入,又有火山喷发。
1、火山岩。本区火山岩主要有太古界太华群的中基性火山岩和中元古代火山喷发形成的长城系熊耳群火山岩。2、侵入岩。本区岩浆侵入活动可分为三期,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的岩体规模小,分布广泛,燕山期最为强烈,以酸性岩体为主。3、太古宙变辉长岩(Ar1υ)。出露于区域北部,侵入于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中。岩体主要是顺层侵入,局部斜切层理,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岩体产状主要为岩床、岩株及岩饼状。
(四)区域矿产 区内矿产有银、铅、铜、铁及萤石等矿种。以金矿及银铅矿为主。有一些小型金矿点和银铅矿点。
二、矿区(床)地质
(一)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熊耳群马家河组、第三系(E+N)、第四系(Q)。中元古熊耳群马家河组(Pt2m):岩性主要为灰绿、灰紫色安山岩,辉石安山玢岩,角闪安山玢岩,夹少量安山玄武岩、流纹斑岩、英安斑岩、火山碎屑岩等。杏仁状安山岩:灰绿色,脱玻玻晶交织结构,脱玻间隐结构。杏仁状构造,块状构造。杏仁体分布不均,杏仁形态复杂,大小不一。呈椭球状、不规则状等。常见结构为变余脱玻玻晶交织结构、变余脱玻交织结构等。主要由斜长石微晶及脱玻玻璃质组成。第三系(E+N):主要为红褐色的砾岩,砂砾岩,分布河谷两侧。第四系(Q):以亚砂土、砂质粘土为主,分布在山顶较高部位。
(二)构造
區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破碎带,分为近东西和北东两种形态产出,多位于地层中部。蚀变破碎带构造岩以硅化蚀变岩为主,构造岩的含金量与硫化物有关,硫化物矿化越强,金矿化越好。
1、近东西向断层贯穿整个矿区,产状332°-18°<27°-46°,是区内金矿形
2、北东向断层平行产出两条,F1产状278-295°<36-48°,F2产状269-305°<38-49°,长为350-500米,与矿化关系不大。
(三)岩浆岩
区内岩浆运动较强,岩浆岩类型多样复杂,侵入时代有早有晚。主要以安山岩为主,局部具有辉绿岩、超镁铁质岩、石英等。较强烈的岩浆运动,是该区金成矿溶液运移和富集的有利部位。
1、安山岩类
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安山岩
2、辉绿岩
辉绿岩体位于申家瑶沟口的岩层中,主要呈直立状。
3、超镁铁质岩
超镁铁质岩分布于矿区中北部申家瑶圪了沟中,呈北东向,宽度大约为十米。主要矿物为辉石,次要矿物为石英细脉等。
(四)变质作用
区内变质岩主要有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等,太华群片麻岩类是典型的区域变质作用产物。物探重磁手段推测的隐伏岩体部分出露于矿区地表。它们与本区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三、矿床特质
(一)矿床成因 矿化蚀变带内金属矿物多呈细脉状、星点状。地表黄铁矿多氧化后成为褐铁矿,金矿化以蚀变带中的硅化蚀变岩为最强,与硫化物矿化关系密切。
(二)围岩蚀变 围岩为熊耳群安山岩类,主要有安山岩、安山玢岩等。围岩蚀变沿蚀变破碎带相对发育,主要以硅化、黄铁绢英岩化为主的蚀变。其中以硅化、黄(褐)铁矿化与金矿关系密切。
(三)矿床标志及远景
1、找矿勘查标志
①潜在一些基底太华群内和富金、银盖层的矿源层内,都是较不错的找矿标志。②区域内的一些物化探异常、断裂异常、单个化学元素异常等也是具有一定找矿的依据。③含金构造蚀变破碎带内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发育较好,具有明显的蚀变和矿化现象,同时伴有钾、锰矿化、碳酸盐化的位置都是找矿的标志。④含金构造蚀变带地表常见褐铁矿化,同时民采洞也是直接或间接找矿标志。
2、找矿勘查远景
①构造蚀变带较多,矿体具有浅贫深富赋存的形态,加强深部找矿勘探的工作;②在近东西向的破碎带内找矿。③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四、结论
通过对上河金矿成矿条件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除控制的矿体赋存情况外,还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依据如下:
其一,矿区构造破碎带较多,其中具部地表矿化、蚀变相对较弱,但该区地表蚀变程度较浅,深部找矿存在重要的意义;
其二,矿区周边类似本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矿点、异常尚有多处,且工作程度均较低,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以上结论显示,本区域内外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含矿蚀变带厚度大,部分地段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不清,地表工程控制有限,除主矿体外,在蚀变带边部与围岩接触带的构造裂隙中,很可能有极不规则、不均匀的矿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