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及土壤通透性良好,前茬无残留药害的大豆、小麦茬。避免连作,以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实行秋整地,没有深翻基础的地块要进行深翻,一般深度20~25cm,翻后需耙耢达到平整细碎土块、地面平整、耕层上虚下实,团粒结构多、土质松散适度。
2播种
2.1播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7~8℃,土壤深5cm温度达到5℃时播种。在5月15日之前播种完毕。
2.2播种质量。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播种要做到播种均匀、播深一致,百米误差不超过5cm,不重播、不漏播、播到头、播到边。镇压后播深达到3~4cm,覆土均匀,播后及时镇压。
2.3播种量。播种密度为亩保苗5500~6000株。
3施肥
最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起垄同时公顷施入底肥量磷酸二铵150~175kg,尿素100~120kg,硫酸钾100~150kg。底肥施在种下12~15cm。没有起垄夹肥的,化肥作种肥随播种施入,种肥施于种下5cm,侧3cm处,应种、肥分开施入,避免烧种烧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每公顷追施尿素150~200kg。
4田间管理
4.1化学除草
4.1.1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播后3~5天进行药剂封闭灭草。每公顷选用90%乙草胺1.5~1.8L,或72%异丙甲草胺1.5~2L,或96%精异丙甲草胺1.5L防除禾本科杂草,加入75%噻吩磺隆20~30g。兑水250kg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天旱时要加大用水量。
4.1.2苗后茎叶处理。玉米出苗后3~5叶期及时进行苗后化学除草,每公顷用40%烟嘧磺隆悬浮剂1000~1500ml,或者4%烟嘧磺隆750~800ml 38%莠去津2000ml或者用55%硝磺﹒莠去津1200~1500ml,兑水200kg田间茎叶喷雾。
4.2加强中耕。玉米出苗后要进行垄沟深松或铲前深趟一犁,起到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德美亚1号玉米幼苗生长。当3片叶时进行第二次中耕,这次中耕以垄沟深松为主,深松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通过深松能有效地提高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能,能够促进玉米根系深扎。在玉米6~8叶的时候结合追肥进行第三次中耕,在不压苗的前提下要尽量多培土、培严土、封严垄,追肥位置位于垄帮距离植株8~10cm处。
4.3防治病虫害
4.3.1 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当时的环境条件有关。空气温度20~25℃、田间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发展。当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时,只要持续几天病害就受到抑制。在玉米9~12展叶期,每公顷用25%丙环唑乳油600ml,或者用400g/L氟硅唑乳油37.5~75ml兑水200kg喷雾,能够有效预防大斑病。
4.3.2玉米螟。玉米螟的危害以穗期危害损失最为严重。在雄穗打苞期或雄穗10%抽穗时,每公顷用48%毒死蜱乳油1500~2500ml、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00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ml兑水叶面喷施。
4.3.3蚜虫。蚜虫以成、若蚜群集于叶片背面、心叶、花丝和雄穗进行取食,蚜虫能分泌“蜜露”,在被危害部位形成黑色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在雄穗上会影响授粉而造成减产;危害严重的植株,果穗籽粒不饱满、瘦小,秃尖较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70%噻虫嗪种衣剂包衣对苗期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心叶期,在蚜虫盛发前,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kg,或15%毒死蜱颗粒剂300~500g/亩,按1:30~40比例拌细沙土均匀撒于心叶内,还能兼治玉米螟。当发现玉米田蚜虫较多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4.4喷施化控剂。玉米植株比较高大,生育期间要喷施化控剂,控制株高。喷施化控剂能降低玉米穗下部节间的长度,降低株高,既能起到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作用,同时由于株高降低,也减少了秸秆量,降低了玉米收获后的秸秆处理难度。化控剂可采用玉宝丰、吨田宝、小胖墩等,但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使用时期和施用量喷施,不能随意改变使用时期和用量。喷雾时,在植株上部喷施,一带而过即可,不要重喷,以免因施用量过大而过度矮化,降低玉米产量。
4.5其他管理措施。玉米生育后期,即8月中旬要拔净田间大草,避免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水分,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利于玉米灌浆、成熟。
5收获
德美亚1号玉米适合采用机械收获。收获方式有两种,一是摘穗收獲,有晒场的种植户可采取摘穗收获。收获后,将玉米果穗在晒场进行晾晒,当含水量降到25%以下时,再进行脱粒。这种收获方式,收获时期不受玉米籽粒含水量的限制,达到蜡熟期就可以进行收获,且收获损失小。另一种收获方式是直接脱粒收获。建有烘干塔的种植户可采取直接收获,在玉米籽粒含水量降到30%以下时,进行机械联合脱粒直收,收获后烘干储存。如果没有烘干设备,可以延后收获,根据籽粒脱水情况和土壤封冻情况酌情进行。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及土壤通透性良好,前茬无残留药害的大豆、小麦茬。避免连作,以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实行秋整地,没有深翻基础的地块要进行深翻,一般深度20~25cm,翻后需耙耢达到平整细碎土块、地面平整、耕层上虚下实,团粒结构多、土质松散适度。
2播种
2.1播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7~8℃,土壤深5cm温度达到5℃时播种。在5月15日之前播种完毕。
2.2播种质量。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播种要做到播种均匀、播深一致,百米误差不超过5cm,不重播、不漏播、播到头、播到边。镇压后播深达到3~4cm,覆土均匀,播后及时镇压。
2.3播种量。播种密度为亩保苗5500~6000株。
3施肥
最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起垄同时公顷施入底肥量磷酸二铵150~175kg,尿素100~120kg,硫酸钾100~150kg。底肥施在种下12~15cm。没有起垄夹肥的,化肥作种肥随播种施入,种肥施于种下5cm,侧3cm处,应种、肥分开施入,避免烧种烧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每公顷追施尿素150~200kg。
4田间管理
4.1化学除草
4.1.1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播后3~5天进行药剂封闭灭草。每公顷选用90%乙草胺1.5~1.8L,或72%异丙甲草胺1.5~2L,或96%精异丙甲草胺1.5L防除禾本科杂草,加入75%噻吩磺隆20~30g。兑水250kg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天旱时要加大用水量。
4.1.2苗后茎叶处理。玉米出苗后3~5叶期及时进行苗后化学除草,每公顷用40%烟嘧磺隆悬浮剂1000~1500ml,或者4%烟嘧磺隆750~800ml 38%莠去津2000ml或者用55%硝磺﹒莠去津1200~1500ml,兑水200kg田间茎叶喷雾。
4.2加强中耕。玉米出苗后要进行垄沟深松或铲前深趟一犁,起到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德美亚1号玉米幼苗生长。当3片叶时进行第二次中耕,这次中耕以垄沟深松为主,深松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通过深松能有效地提高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能,能够促进玉米根系深扎。在玉米6~8叶的时候结合追肥进行第三次中耕,在不压苗的前提下要尽量多培土、培严土、封严垄,追肥位置位于垄帮距离植株8~10cm处。
4.3防治病虫害
4.3.1 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当时的环境条件有关。空气温度20~25℃、田间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发展。当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时,只要持续几天病害就受到抑制。在玉米9~12展叶期,每公顷用25%丙环唑乳油600ml,或者用400g/L氟硅唑乳油37.5~75ml兑水200kg喷雾,能够有效预防大斑病。
4.3.2玉米螟。玉米螟的危害以穗期危害损失最为严重。在雄穗打苞期或雄穗10%抽穗时,每公顷用48%毒死蜱乳油1500~2500ml、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00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ml兑水叶面喷施。
4.3.3蚜虫。蚜虫以成、若蚜群集于叶片背面、心叶、花丝和雄穗进行取食,蚜虫能分泌“蜜露”,在被危害部位形成黑色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在雄穗上会影响授粉而造成减产;危害严重的植株,果穗籽粒不饱满、瘦小,秃尖较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70%噻虫嗪种衣剂包衣对苗期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心叶期,在蚜虫盛发前,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kg,或15%毒死蜱颗粒剂300~500g/亩,按1:30~40比例拌细沙土均匀撒于心叶内,还能兼治玉米螟。当发现玉米田蚜虫较多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4.4喷施化控剂。玉米植株比较高大,生育期间要喷施化控剂,控制株高。喷施化控剂能降低玉米穗下部节间的长度,降低株高,既能起到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作用,同时由于株高降低,也减少了秸秆量,降低了玉米收获后的秸秆处理难度。化控剂可采用玉宝丰、吨田宝、小胖墩等,但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使用时期和施用量喷施,不能随意改变使用时期和用量。喷雾时,在植株上部喷施,一带而过即可,不要重喷,以免因施用量过大而过度矮化,降低玉米产量。
4.5其他管理措施。玉米生育后期,即8月中旬要拔净田间大草,避免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水分,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利于玉米灌浆、成熟。
5收获
德美亚1号玉米适合采用机械收获。收获方式有两种,一是摘穗收獲,有晒场的种植户可采取摘穗收获。收获后,将玉米果穗在晒场进行晾晒,当含水量降到25%以下时,再进行脱粒。这种收获方式,收获时期不受玉米籽粒含水量的限制,达到蜡熟期就可以进行收获,且收获损失小。另一种收获方式是直接脱粒收获。建有烘干塔的种植户可采取直接收获,在玉米籽粒含水量降到30%以下时,进行机械联合脱粒直收,收获后烘干储存。如果没有烘干设备,可以延后收获,根据籽粒脱水情况和土壤封冻情况酌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