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滨海地区河流源短流急、地表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将再生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滨海城市水资源统一配置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有效途径.考虑地表水等常规水资源丰枯不确定性,科学确定非常规水源工程建设规模,是实现常规与非常规水资源统一配置的关键.以威海市区为例,建立了考虑水库来水不确定性的海水淡化与再生水厂建设规模优选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可靠性、弹性和脆弱性为指标,评价整个供水系统的性能,并进行多方案比较.结果表明:2030规划水平年威海市区适宜的再生水和海水淡化规模分别为23和15万m3/d;在
【机 构】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9;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海地区河流源短流急、地表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将再生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滨海城市水资源统一配置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有效途径.考虑地表水等常规水资源丰枯不确定性,科学确定非常规水源工程建设规模,是实现常规与非常规水资源统一配置的关键.以威海市区为例,建立了考虑水库来水不确定性的海水淡化与再生水厂建设规模优选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可靠性、弹性和脆弱性为指标,评价整个供水系统的性能,并进行多方案比较.结果表明:2030规划水平年威海市区适宜的再生水和海水淡化规模分别为23和15万m3/d;在此规模下,威海市区的供水保证率可由63.8%提高到95.2%,多年平均供水成本为6.6亿元.研究结果可为区域供水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其他文献
长江口属巨型多级分汊河口,由于受中等强度潮汐及季节性变化明显的径流共同作用,其动力-地貌物理过程十分复杂.研究了长江口北槽最大浑浊带水沙动力与大通径流量的响应特征.聚焦于径流变化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三重作用:一是水流起悬能力增强;二是泥沙输运能力增大;三是在河口最大浑浊带这个特殊区域,由于河流效应,还会引起河口环流增强及底部向陆方向的输运能力增加.实测资料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对于长江口而言,径流越大,小流速的滩地由于动力增加而含沙量会越大;但主流区由于流量增加的三重作用,最大浑浊带含沙量并非单向增大,而是最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是衡量生态修复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工程实施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及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于判断工程实施对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的方法,对洱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工程实施后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预测.洱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指标从工程实施前的35.239提升至35.65.
为探究季冻区恶劣气候对不同含水率下渠基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以北疆阿勒泰地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室内模拟了北疆地区实际气候条件的冻融循环试验.基于此,对含水率为12%、16%和20%的膨胀土进行体积变形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SEM电镜扫描试验,着重分析了冻融循环作用对膨胀土体积变形和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过程中,随含水率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变形由冻缩融胀向冻胀融缩转变.应力-应变曲线特性与冻融循环次数和含水率都有较大的关系.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
以烟台浩岭水库水体污染治理为例,在对水库污染现状及污染源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水库存在的水质污染、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差等问题,从污染源头控制、水质提升、生态系统修复等角度,提出了截污纳管、清淤、底泥固化、生态固坡以及植物措施等综合治理手段.
长江航道是长江航运的物流主通道,是区域经济协调的重要纽带.目前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但少有文献以长江航道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绘制因果关系图定性分析长江航道与长江经济带的互动关系,明晰航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选取2005—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测算长江航道建设投入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贡献度,得出经济贡献度在整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增加1%的长江航道建设投入,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产出增加1.74%.这表明长江航道建设对长江
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822座,总库容8953亿m3.水库工程不仅是我国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关键工程措施.水库大坝一旦溃决将严重危及公共安全,从历史溃坝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分析溃坝特征规律,对提高水库安全管理和防灾减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收集我国1954—2018年发生的3541起溃坝事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2000—2018年发生的84起溃坝事件,从空间分布、水库规模、坝高、坝型、溃坝原因、溃坝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系统梳理了21世纪以来我国溃坝事件的规律趋势特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生态景观规划的重要依据。为促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优化用地布局,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构建了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要素指标权重,并以深圳市宝安区碧道建设工程为例,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宝安区碧道的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最高敏感性和高敏感性区域主要位于水系廊道两侧及部分植被覆盖较好区域,该区生态敏感且脆弱,最易受到外界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下,长江口的沉积物来源、输运和河床冲淤正在经历持续性调整.为了探索近40年长江口沉积物输运和海底冲淤时空变化趋势,基于1980—2020年长江口海底沉积物粒度和水下地形数据,采用沉积物粒径趋势模型和多种空间分辨率网格统计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沉积物总体向河道中下部汇聚,南支则在南、北港分流处靠近崇明岛区域形成沉积中心,该结果与基于2012—2020年地形计算的冲淤变化基本相符,沉积中心具有较大的淤积幅度.多年统计结果表明:1980—2003年为高强度输沙时期,
和畅洲汊道是长江下游典型的江心洲分汊型河道,也是长江下游历史上演变最剧烈的河段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后河段来沙大幅减少,和畅洲汊道演变与航道条件随之改变,为了抑制左汊发展、改善右汊航道条件,水利、交通部门先后在左汊口门、上中段修建了三道水下潜坝.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水沙条件和整治工程双重作用下和畅洲汊道及其上游六圩弯道河床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后六圩弯道河床持续下切,伴随着局部岸线崩退和心滩发育等不利变化;三道潜坝限流作用显著,2019年左汊实测分流比约为64%,较2002年最高76%
通过对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建设方式及水土流失特点分析,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角度出发,对土石方平衡、防护措施布局等水土保持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优化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