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2008年奥运会后在新媒体的报道与宣传下群众体育快速发展的社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新媒体快速发展,其相比传统媒体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在国家、政府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十分重视并鼓励支持下,新媒体承载了新的历史任务,行使传播、宣传群众体育重要性的职能。新媒体方便、快捷、灵活等优势加快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 群众体育 新媒体
21世纪,随着网络、手机技术等不断更新,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新媒体应运而生,受到广泛群众的青睐。相对于旧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形态与媒体形态,具有独创性。新媒体主要包括: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微博、博客等新兴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的不只是简单的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更注重身心上的需求,对体育锻炼,娱乐身心的需求被提上日程,关注体育新闻也成为了余暇时间里的必需品。中国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国家,国际交流是重中之重,不仅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上面,体育事业的繁荣程度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准,直接影响着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在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事业便成为了媒体争相报道的重要环节。由于新媒体的优越性,在媒体的报道下,加快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2008年奥运会后在新媒体的促进下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在知网、书籍、报刊等查阅相关资料文章,储备知识,为完成论文书写提高参考。
2.专家咨询法,咨询学校的相关专家老师,仔细聆听他们对新媒体下群众体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二、“微博”的优点对群众体育发展的促进
(一)传播速度快,保证了体育新闻的时效性
相比较传统传播手段,在时间空间上,微博的时效性是它们无法比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活在竞争激烈且忙碌的受众的需求,及时有效,使体育受众对体育新闻更有信心。通过观看比赛的精彩瞬间,对体育产生更大兴趣;通过观看体育新闻,了解体育资讯,掌握体育知识,竞技比赛的感染力和体育的娱乐性使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二)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微博不断创新。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于一身,给予受众视听感受。随时观看到现场的精彩比赛,满足无法到达现场却依然能观看比赛的受众,切身感受到现场紧张激烈的氛围。
(三)受众接收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具有灵活性
手机、电脑软件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方法。人们不用等在家里、办公室里运用特定的接收器材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只要人们在手机或电脑上下载“微博”软件,即可感受到获取体育信息的便捷性。
三、针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对策
(一)利用媒体的公信力引导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在新媒体传播的优越性下,吸引更多的体育受众关注体育文化,潜移默化的促使公民对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形成科学体育的价值观、人生观,才会积极主动的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
(二)政府加强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
国家及政府通过自身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作用,颁布相关体育法律、法规制度,完善体育教育机制,加强体育指导员培训机构建设,培养体育教育人才。
(三)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和谐发展
体育强国的实现是体育的两个方面,既要竞技体育在国际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带来荣誉的同时,也需要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群众的支持,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竞技体育的引导与推动,二者相辅相成,不容分割。
(四)快速发展经济,促进体育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得到快速的恢复与发展,工业化與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促进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国民收入不断增加,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偏重于身体健康的影响,加大对体育方面的投入,购买体育用品,参加室内及户外的体育运动团体,大大促进了体育消费。
四、结论
我国把“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构想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所以单方面的竞技体育的发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只有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才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在新媒体形势下,传播信息的手段不断更新,传播内容的多样性,使传播方法更加便利、快捷,人们获取体育信息的渠道更加形式多样,体育信息报道数量的加大,更极大的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夏成前,田雨普.新中国国体育60年发展战略重点的变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7-22.
[2] 林少峰.从断裂到协调——中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政策的演进[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1):59-62.
[3] 董宏伟.均衡与非均衡: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的理论模式与现实选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4):9-11.
摘 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2008年奥运会后在新媒体的报道与宣传下群众体育快速发展的社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新媒体快速发展,其相比传统媒体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在国家、政府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十分重视并鼓励支持下,新媒体承载了新的历史任务,行使传播、宣传群众体育重要性的职能。新媒体方便、快捷、灵活等优势加快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 群众体育 新媒体
21世纪,随着网络、手机技术等不断更新,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新媒体应运而生,受到广泛群众的青睐。相对于旧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形态与媒体形态,具有独创性。新媒体主要包括: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微博、博客等新兴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的不只是简单的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更注重身心上的需求,对体育锻炼,娱乐身心的需求被提上日程,关注体育新闻也成为了余暇时间里的必需品。中国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国家,国际交流是重中之重,不仅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上面,体育事业的繁荣程度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准,直接影响着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在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事业便成为了媒体争相报道的重要环节。由于新媒体的优越性,在媒体的报道下,加快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2008年奥运会后在新媒体的促进下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在知网、书籍、报刊等查阅相关资料文章,储备知识,为完成论文书写提高参考。
2.专家咨询法,咨询学校的相关专家老师,仔细聆听他们对新媒体下群众体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二、“微博”的优点对群众体育发展的促进
(一)传播速度快,保证了体育新闻的时效性
相比较传统传播手段,在时间空间上,微博的时效性是它们无法比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活在竞争激烈且忙碌的受众的需求,及时有效,使体育受众对体育新闻更有信心。通过观看比赛的精彩瞬间,对体育产生更大兴趣;通过观看体育新闻,了解体育资讯,掌握体育知识,竞技比赛的感染力和体育的娱乐性使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二)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微博不断创新。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于一身,给予受众视听感受。随时观看到现场的精彩比赛,满足无法到达现场却依然能观看比赛的受众,切身感受到现场紧张激烈的氛围。
(三)受众接收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具有灵活性
手机、电脑软件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方法。人们不用等在家里、办公室里运用特定的接收器材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只要人们在手机或电脑上下载“微博”软件,即可感受到获取体育信息的便捷性。
三、针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对策
(一)利用媒体的公信力引导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在新媒体传播的优越性下,吸引更多的体育受众关注体育文化,潜移默化的促使公民对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形成科学体育的价值观、人生观,才会积极主动的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
(二)政府加强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
国家及政府通过自身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作用,颁布相关体育法律、法规制度,完善体育教育机制,加强体育指导员培训机构建设,培养体育教育人才。
(三)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和谐发展
体育强国的实现是体育的两个方面,既要竞技体育在国际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带来荣誉的同时,也需要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群众的支持,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竞技体育的引导与推动,二者相辅相成,不容分割。
(四)快速发展经济,促进体育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得到快速的恢复与发展,工业化與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促进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国民收入不断增加,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偏重于身体健康的影响,加大对体育方面的投入,购买体育用品,参加室内及户外的体育运动团体,大大促进了体育消费。
四、结论
我国把“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构想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所以单方面的竞技体育的发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只有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才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在新媒体形势下,传播信息的手段不断更新,传播内容的多样性,使传播方法更加便利、快捷,人们获取体育信息的渠道更加形式多样,体育信息报道数量的加大,更极大的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夏成前,田雨普.新中国国体育60年发展战略重点的变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7-22.
[2] 林少峰.从断裂到协调——中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政策的演进[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1):59-62.
[3] 董宏伟.均衡与非均衡: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的理论模式与现实选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