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6689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恰当、生动和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现实生活、设置问题悬念、数学故事和数学史话、实验操作、使用多媒体和结合相關学科等方法来创设情境,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情境创设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教学实践证明:恰当、生动和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一、借助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我们在课堂上应巧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价值的。
  如在讲“合并同类项”这一节时,我们利用最常见的“狗”和“羊”来创设这样的情境:1只羊+1只羊=;1只狗﹢1只狗= ;1只羊+1只狗=。第三个问题能相加吗?为什么?再如,有100元的、50元的、10元的、5元的、1元的拌在一起,要数一数这些钱,你会怎样数?学生一般会想到先把它们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由此可见,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生活中的数学是最鲜活的。只要我们能精心设计,链接生活,一定会巧妙地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通过设置问题悬念创设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或者具有悬念的生活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三、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史话来创设情境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值得赞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在设计数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如欧拉、高斯、笛卡儿、牛顿以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有很多故事都可以用来设计数学情境,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故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偶然间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啊!”教师再引入正题,说明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这些有趣的故事和数学史话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使他们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
  
  四、进行实验操作创设情境
  
  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使他们去动手操作。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由于数学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枯燥、难理解,常常是听来的记不住,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例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每个学生任意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C纸片,把纸片对折,使两腰重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很快得出如下结论: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D=CD,即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即AD为底边上的高;
  5.∠BAD=∠CAD,即AD为顶角平分线。
  本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感知,可操作,可体验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的实验之中,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情境,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成长。
  
  五、使用多媒体创设演示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
  例如传统几何教学中的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体化。而多媒体可以使几何图形真正“活”起来。比如用几何画板演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动态的显示圆的半径(R)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学生很直观地看到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的数量关系,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很容易得出直线与圆相离为<=>RR=d,直线与圆相交为<=>d  这样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六、结合相关学科创设情境
  
  数学的许多知识与其它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相似图形及比例在小孔成像中的应用、函数图象在物理密度与溶解度问题中的应用、计算机储存量的基本单位溶于数学的计算等等。因此在教学以上知识点时,可适时创设与相关学科联系的情境,强化数学的工具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了“中心对称”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能否把26个英文字母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规律分类吗?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兴趣盎然。最后,经过各小组的探讨,总结出可以分为如下5组:
  1.既是轴对称,也是中心对称的有:H、I、O、X;
  2.是中心对称的有:N、S、Z;
  3.是轴对称,而且是横轴对称的有:B、C、K、E、D;
  4.是轴对称,而且是纵轴对称的有:V、A、T、Y、W、U、M;
  5.既不是轴对称,也不是中心对称的有:F、R、P、J、L、G、Q.
  如此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把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妙趣横生,学生在津津有味的探讨中不仅复习了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概念,而且无意之中还对中心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进行了比较和区别,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不胜枚举。教师只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和课标要求为前提,精心选择,就可以创设出更具新意的课堂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精彩不断。
  
  参考文献
  [1]夏小刚等.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1).
  [2]景敏.初中数学教学典型课示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分析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管理机构,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知识产权奖励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知识产权;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5-0297-01  作者简介:葛健康(1991-),女,汉族,本科,南通理工学院科技与产教合作处,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200
[摘要]《汽车文化》课程是汽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汽车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汽车的热爱、强化学生对各大汽车品牌的了解、品牌间的关联及对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的兴趣。它不仅感染学生的汽车文化情结,还会提高学生的汽车欣赏和鉴别能力,提高汽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汽车文化 教材改编 时代性和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与自然科学相比较,教育理论从立论的起点到体系的构成缺乏一致性而呈现学说繁杂、学派林立的多元化倾向.但是,分析起来,这些众多的教育理论体系之间仍然存在着一致性,即任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体制发展的根本任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一、差生“差”的原因    1.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的毒害,也随之而来。如各种电子游戏厅的开放、各种媒体的大肆宣传、各种文化垃圾的存在,毒害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再加上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交往关系等,都对学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面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对大学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提出了殷切期望:“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
“羲和”系统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支持的重点项目,该系统实际是北斗系统应用的精细化和延伸,基于北斗/GNSS、移动通信、广播和卫星
摘要: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高职院校作为为我国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必须不断的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法律素养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象征,当前的人才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后,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也是学校的教学任务之一,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政治课视野下的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作用
从80年代后期起,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倾向于实行学院制.许多综合性大学走在前头,相继进行了学院制改革,高校的管理重心正在由系上升到院,管理模式也正在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