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堂教学;关注;差生
在进行六年级上册《新自我 新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后,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课堂。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导入新课: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即使伟人、名人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都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很多同学举手回答,答案跟我预料的差不多。我原计划是等学生回答完,然后引出主题“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正确认识自己”。
然而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学生没举手,于是我叫了一位平时学习不好、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女生。她沉默了一会儿,坚定地说:“我没有优点。”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促进她进步的好机会。于是我启发说:“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不代表在别的方面没有优点。例如音乐、体育、绘画、生活的其他方面等。”她想了想说:“我有时帮爸爸妈妈吃掉剩饭。”全班哄堂大笑。我一愣,她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预料。我灵机一动说:“对,这也是优点,这是勤俭节约的优点。”她抬起头感激地望了望我。我于是又继续问:“还有认为自己没有优点的同学吗?请举手。”竟有七个学生举手了,都是平常学习成绩较差的。看到这种情况,我说:“人不可能没有优点。既然这几位同学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那么我们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帮这8位同学找一找优点,写在纸上,然后全班交流。”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几分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起来发言。在说那位女生的优点时,学生是这样描述的:她的眼睛很漂亮;她值日时来得很早;她经常去看奶奶;有一次一个同学感冒了,她把外套主动借给了同学。我说:“认为自己没有优点的同学,我们为她找到了这么多优点,来,让我们为她鼓掌。”在热烈的掌声中那位女生哭了,刚才嘲笑她的学生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在评论其余那些学生的优点时,大家各抒己见。这8位学生都挺兴奋,也挺激动,也有点儿局促不安。我趁热打铁:“你们对比一下,看看哪些优点和缺点是自己没有想到的?根据同学的描述在头脑中重新勾画一个‘我’。”
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主题:要想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就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把自己的“昨天”“今天”“明天”联系起来。我又问:怎么样才能全面认识自己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我让8个学生中的一个回答,他总结到:1.自己反思2.他人的评价3.与他人比较。
最终我们得出了共同的结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自卑也不要骄傲,不要嘲笑别的同学,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要抓紧时间弥补昨天的遗憾,改正今天的不足,奋发前进,去实现明天那个成熟、高尚、有作为的“我”。
本堂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很高,反应热烈。整堂课都在有序、互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
一、正确对待“差生”
“差生”问题历来是个热点问题,如果我们细细考究,就会发现所谓的“差生”在客观上并不存在,它不过是我们错误的教育观念的产物,他们的差表现在学习上,长久以来在课堂上得不到重视,自然而然地自己把自己当作了差生。没有哪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更需要我们的关怀。教师要切记不要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抱有成见,而是要相信他们个个都行。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是对待学生最基本的态度。
二、正确对待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发挥教学机智,作出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并妥善处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节课我如果因为时间关系对那位女生的回答故意当作没听到不予理睬或敷衍了事,继续讲已经安排好的课,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那位女生更加自卑,在课堂上更不会主动回答问题。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土壤。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给学生带来疲倦。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作为教师,对于课堂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应该沉着面对,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它,解决它。也许,这意外的插曲会转化为教学中宝贵的财富。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初家中学。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在进行六年级上册《新自我 新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后,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课堂。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导入新课: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即使伟人、名人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都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很多同学举手回答,答案跟我预料的差不多。我原计划是等学生回答完,然后引出主题“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正确认识自己”。
然而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学生没举手,于是我叫了一位平时学习不好、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女生。她沉默了一会儿,坚定地说:“我没有优点。”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促进她进步的好机会。于是我启发说:“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不代表在别的方面没有优点。例如音乐、体育、绘画、生活的其他方面等。”她想了想说:“我有时帮爸爸妈妈吃掉剩饭。”全班哄堂大笑。我一愣,她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预料。我灵机一动说:“对,这也是优点,这是勤俭节约的优点。”她抬起头感激地望了望我。我于是又继续问:“还有认为自己没有优点的同学吗?请举手。”竟有七个学生举手了,都是平常学习成绩较差的。看到这种情况,我说:“人不可能没有优点。既然这几位同学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那么我们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帮这8位同学找一找优点,写在纸上,然后全班交流。”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几分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起来发言。在说那位女生的优点时,学生是这样描述的:她的眼睛很漂亮;她值日时来得很早;她经常去看奶奶;有一次一个同学感冒了,她把外套主动借给了同学。我说:“认为自己没有优点的同学,我们为她找到了这么多优点,来,让我们为她鼓掌。”在热烈的掌声中那位女生哭了,刚才嘲笑她的学生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在评论其余那些学生的优点时,大家各抒己见。这8位学生都挺兴奋,也挺激动,也有点儿局促不安。我趁热打铁:“你们对比一下,看看哪些优点和缺点是自己没有想到的?根据同学的描述在头脑中重新勾画一个‘我’。”
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主题:要想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就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把自己的“昨天”“今天”“明天”联系起来。我又问:怎么样才能全面认识自己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我让8个学生中的一个回答,他总结到:1.自己反思2.他人的评价3.与他人比较。
最终我们得出了共同的结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自卑也不要骄傲,不要嘲笑别的同学,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要抓紧时间弥补昨天的遗憾,改正今天的不足,奋发前进,去实现明天那个成熟、高尚、有作为的“我”。
本堂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很高,反应热烈。整堂课都在有序、互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
一、正确对待“差生”
“差生”问题历来是个热点问题,如果我们细细考究,就会发现所谓的“差生”在客观上并不存在,它不过是我们错误的教育观念的产物,他们的差表现在学习上,长久以来在课堂上得不到重视,自然而然地自己把自己当作了差生。没有哪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更需要我们的关怀。教师要切记不要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抱有成见,而是要相信他们个个都行。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是对待学生最基本的态度。
二、正确对待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发挥教学机智,作出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并妥善处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节课我如果因为时间关系对那位女生的回答故意当作没听到不予理睬或敷衍了事,继续讲已经安排好的课,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那位女生更加自卑,在课堂上更不会主动回答问题。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土壤。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给学生带来疲倦。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作为教师,对于课堂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应该沉着面对,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它,解决它。也许,这意外的插曲会转化为教学中宝贵的财富。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初家中学。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